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测试理论及外语教学

语言测试理论及外语教学

收稿日期:2002212216作者简介:徐 艳(1974-),女,安徽繁昌人,安徽大学英语教学部助教.第17卷第2期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17N o .22003年4月JOU RNAL O F H EFE I UN I V ER S IT Y O F T ECHNOLO GY (Social Sciences )A p r .2003语言测试理论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徐 艳(安徽大学英语教学部,安徽合肥 230039)摘 要:文章意在从语言测试理论的角度阐述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影响,指出语言测试是衡量外语教与学的有效方法,好的测试题应具有效度、信度、实用性以及对学生的积极引导作用,尽管语言测试可能存在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等负面影响,但教学把关、激励、导向和信息反馈等测试的积极影响要甚于其负面影响。

关键词:语言测试;语言教学;认知能力的发展中图分类号:H 31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3634(2003)022*******T he theo ry of language testing and its w ashback on FL in structi onXU Yan(D epartm ent of English T each ing ,A nhui U niversity ,H efei 230039,Ch ina )Abstract :T h is research is in tend to study the influences of language testing on teach ing and learn ing from the p ersp ective of the theo ry of language testing .L anguage testing is an effective m ethod of eval 2uating fo reign language teach ing and learn ing .A pp rop riate testing m u st be valid ,reliab le and p racti 2cal ,hence the po sitive gu iding upon the studen ts.T hough there are som e negative asp ects of language testing ,such as in terfering the no rm al teach ing ,and being unfavo rab le to the i m p rovem en t of lan 2guage ab ility ,the testing w ashback has po sitive influences on teach ing and learn ing rather than nega 2tive ones.Key words :language testing ;language teach ing ;cogn itive developm en t“教学”一词源于希腊文deiknyal ,英文为in structi on ,意为传授与学习。

外语教学是一个由诸多环节和因素构成的一个统一体。

如:外语教育政策、教学大纲、培养目标、学习者、教材、教师、教学方法、测试等等。

CET 是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一个环节,其结果是该教学体系中诸环节因素与学生本身的努力相结合而得到的。

语言测试,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用于语言教学可衡量学习效果并检查教学状况,教、学两个方面都要用语言测试这个手段。

通过对教学目标及教学质量进行定期检查,语言测试能确定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找出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提供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一、语言测试理论述评语言测试理论与教学实践是相辅相成的,但前者存在两个局限性,即理论和测试工具之间的差距,40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4月以及不自然性。

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任何一种语言测试都是不完全的衡量。

也正因为此,测试语言学更值得研究,以便找出相应的对策。

1.语言测试的种类语言测试按测试目的分成三大类,成绩测试(ach ievem en ts test)、水平测试(p roficiency test)和语言天赋测试(language ap titude test)[1]。

成绩测试以教学大纲为参照,教到什么程度就考到什么程度。

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也能刺激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水平测试一般不以大纲为参照,不针对任何教材,而是从整体水平了解应试者的水平。

水平测试很少用于教学,更多用于选拔人才。

语言天赋测试是选择语言类专业人才的依据,如外语院校要专门招收善于学习语言的人。

按评卷方式,语言测试则分为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

主观测试根据阅卷人自己的水平和观点阅卷,答案比较灵活。

客观测试,答案只有一个,一般用光电阅读机输入阅卷。

2.语言测试的要求一套好的测试题应具有效度、信度、实用性、正面“反作用”的特征。

首先,一套试题测量的应是我们要考查的某个内容或能力,即是一次效度高的测试。

譬如,听力测试,就不应是听的内容少,选择题多,题干的阅读量大,否则就成了测试阅读理解了。

其次,信度,即可靠性,或者说测试结果是否稳定。

信度的另一方面是评分因素。

主观题易影响一套试卷的信度。

再次,一套好的试题应便于使用,要有实用性,印刷正确,题干的措辞清楚。

最后,一套测试题对学生的学习要有督促和积极引导作用。

教学有大纲,考试也要有个规定性文件,即考试大纲。

大纲对考试的指导思想、词汇、语法、阅读、听力、写作等等给出评价目标。

如四级考试使用的都是大纲词汇,四级考试要求的阅读速度没超出大纲规定的要求,四级考试需要使用的阅读技能都是大纲上要求掌握的。

以大纲为指南,每次全国统考的标准、难度基本上保持了一致。

另外,在大纲之后应附有样题。

样题不应太难,而我们在编写模拟试题时往往偏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二、语言测试对外语教学的影响1.语言测试的负面影响语言测试对教学的影响是广泛存在的,这种影响(w ashback)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人们对语言测试的认识,较多地谈及其负面影响,如考试是左右教学的指挥棒,教学围绕考试转,忽视了对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知识能力的培养;学生为考试而学,高分低能,等等[2]。

比如,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作为测定学生达到某一水平的手段,必然会对学校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收获进行总体评价。

每年考试结束后,自然有通过率的计算,这往往导致各高校之间的攀比。

各高校把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作为一项教学目标,尤其是在本科生教育方面,英语成了“核心课程”。

为了应试,有些学校还提前结束课程,开办“强化班”,搞题海战术。

不可否认,考前进行模拟题训练对考生的应试会起到一定作用,有助于学生熟悉题型,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全国各高等院校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这种积极性是好的,但这种应试教学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师和学生对于该学的四级课本少讲少用,有的学生甚至摒弃课本,抱着“四、六级词汇”埋首于题海之中。

这样的态度和做法,使学生很难打好坚实的基础。

众多高等院校也只在一、二年级开设英语课,而实际上,大学一、二年级只是学习大学英语的基础阶段,为了稳固所学的外语知识,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延长一年学习英语的时间是非常必要的。

全国大学外语课程指导委员会主任邵永真教授指出:“当前大学阶段的问题也十分突出。

不少学校只看重四级通过率,忽视甚至取消了应用阶段,即四年级的专业阅读,因而使学生无法完成从学习英语到使用英语的转换。

”但由于社会上对四、六级证书的认可,加上考试结束后各校对通过率的攀比,使得目前这样“转换”的情况不尽如人意。

有些院校甚至不顾自身水平和基础,全力投入四级考试中。

那么是否通过了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的外语水平就达到大纲的要求了呢?诚然,四、六级考试有一定信度和效度,但学生听力、口语水平低反过来又直接影响了四、六级考试的信度。

有的学生对听力题采取猜的方法选择,全部或部分放弃第一项听力题。

学生为了谋得一份好的工作而争取获得四、六级证书,但其英语应用能力却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2.语言测试的积极影响笔者以为,测试的正面影响甚于其负面的影响。

语言测试能起四个作用:(1)教学把关作用。

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它是较全面考核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性测试,要求应试者具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并具备一定的应试技巧。

从现象上看,语言测试是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实际上则是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素质和能力的检验,促使教师把好教学质量关。

(2)信息反馈作用。

尤其是阶段性语言测试,有助于师生及时发现教与学两方面存在的问题。

(3)激励作用。

语言测试反馈的信息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促使他们更加勤奋学习[3]。

同样,教师亦可以从其反馈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从而更精心地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4)导向作用。

考试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压力,这种压力迫使学生重视外语,把外语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使他们能够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学习外语。

就教师而言,可以利用考试的导向作用,变压力为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势利导,不失时机地激起他们的兴趣。

从笔者手头的资料看,W all 和A lderson 1993年在斯里兰卡的合作研究发现,使用与测试相配套教材的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没有调整,没有使用与测试相配套教材的教师在授课内容上受到了测试的影响[4]。

但两者的教学方法都一如既往并未改变。

由此可见,某种测试可能影响教师教什么,但并不能决定教师采用何种教学方法。

不同的教师,即使是在同一院系教授同一门课程,其教学方法、教学活动的组织、学生的反应都不相同。

一个善于调动课堂气氛,根据学生学习程度开展课堂交际活动,鼓励学生参与、交流的教师,无论是在考试培训上(如大学英语四级强化班),还是在非考试培训课上(如“剑桥成人英语”),他都能较好地组织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

因此测试不应成为教师采用某一效果欠佳的教学方法的借口。

教法并非完全由课型决定。

比如说,大学英语四、六级强化班上,教师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学生先做题,教师再长篇累牍地讲解,这种做法并非“四级考试”的必然产物。

从笔者调查看,一些重点大学甚至不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国家统一的“四级考试”,而是只需在毕业前通过本校的类似考试,并未对这一考试作特别安排。

但是有些院校为了达到较高的通过率,提前三个月甚至半年停课,结束正常的教学,大搞模拟演练,从社会因素看来,模拟题集层出不穷,用人单位招聘时对拥有四、六级证书的毕业生青睐有加。

由此可见,大学英语教学出现这种局面不完全是CET 造成的,固然有测试本身的因素,也与学校的态度和看法,教师自身因素,社会对测试的态度和反应等因素息息相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