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
(时间:90分钟分值:87分)
题组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5分)
野步
周密
麦垅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
野步
赵翼
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周诗中描写的是诗人漫步郊野所见到的春日景色。
以清新的语言风格,描绘了春日野步所得之景,塑造了一位悠然沉醉在生机盎然的春景的隐逸者形象。
赵诗把自身的感情外施于物,通过自己与秋风萧瑟中“峭寒”的交锋表现内心复杂的情感,呈现了一个年老体弱、倚杖漫步、
在秋风中感叹韶华已逝的老者形象。
答案第一首诗呈现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第二首诗呈现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5分)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注】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
“漏断”指夜深。
词中所描写的孤鸿的形象是怎样的?请作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
本词用“缺月”“疏桐”“断漏”“寒枝”“冷洲”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用“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
作者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自己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野蚕
于泋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
无功及生人,何异偷饱暖。
我愿均尔丝,化为寒者衣。
春蚕
刘基
可笑春蚕独苦辛,为谁成茧却焚身①。
不如无用蜘蛛网,网尽蜚②虫不畏人。
【注】①焚身:指缫丝时先把茧投入沸水中烧煮。
②蜚:通“飞”。
这两首诗中的蚕分别是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答案于诗中的蚕是甘于牺牲的形象:野蚕采食青桑吐丝成茧,甘愿牺牲自己,衣被生民。
刘诗中的蚕是盲目牺牲的形象:春蚕独自辛苦,却不知为谁吐丝成茧,还要遭受焚身之难。
4.阅读下面的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5分)
游月陂
程颢
月陂堤上四徘徊,北有中天百尺台。
万物已随秋气改,一樽聊为晚凉开。
水心云影闲相照,林下泉声静自来。
世事无端何足计,但逢佳节约重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