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职业教育中的教师教育现状、问题与对策本文为原创文章,在百度文库公布出来仅供参考、交流,切勿转载和摘录,否则视为侵犯版权行为。
一、问题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
经过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不懈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保障了亿万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极大提高了全民族素质,有力推进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繁荣,推动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贡献。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分类,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可分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民族教育和和特殊教育,其中,职业教育又可以分为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
由于其特定的培养目标以及在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使职业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特殊的教育类型。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质教育,优师为本。
教师是教育教学的主体。
没有好的教师,就不可能实现教学目标。
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优劣对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起决定性作用。
因此,教师教育与培训是教育领域的重要环节和内容。
作为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己任的职业院校的教师,他们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有过硬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具备的社会必须的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要办出特色、提高质量,做好职业院校教师教育与培训工作是首要的基础性工作,也是职业院校能否在未来的竞争中立足发展的关键所在。
然而,在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下,基础教育(包括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主要由幼儿师范学校和普通高等师范学院(大学)来完成;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主要由其对应的研究性大学、研究机构或专业对口的其它普通高等学校来完成;而职业教育的教师教育和培养工作则没有成体系的专门机构和院校来承担和完成,全国目前仅有职业类师范院校6所,且大部分已经或正在转型为普通高等院校,职业教育的性质逐渐淡化,即使近年来教育部通过开展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设臵了一些职业院校师资培训基地(点),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不足、业务不高、素质不强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已成为制约我国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做为一个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和实践十余年的工作者,我个人认为,走教师职业化培养的路子是提高职业院校教师整体素质和水平有效途径,尽快研究并解决职业教育教师职业化培养问题是完善我国教师培养体系、推动职业教育良性发展的现实需要。
二、我国职业教育中教师教育的现状(一)我国职业职业教育机构的现状根据教育部《教育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高等职业院校1071所(其中,民办高职院校279所,职业类师范院校仅有6所),比1999年增长了9.07倍,全国高职高专在校生数达964.8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8.2倍,已占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中等职业院校11324所,其中,普通中等专业学校3789所,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883所,职业高中学校5652所,其它中职机构(教学点)2390个,在校生达1779.85万人,比1999年增长了近2.3倍。
(二)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现状截至2009年底,我国高等职业院校教职工共计516948人,其中校本部504321人,科研机构人员1338人,校办企业职工6399人,其它附设机构人员4890人。
我国中等职业院校教职工共计969477人,其中校本部953007人,校办企业职工8219人,其它附设机构人员8251人,聘请校外教师100335人,与1999年相比增长了2.05倍(1999年中职教师总数为472254人)。
从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十年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无论从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学生规模均远远超过了从事职业教育教师的增长速度和数量,这严重影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
要做到教师数量与教育机构和学生规模的同步增长,保障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必须。
这就需要我们测算出每年职业教育需要新增的教师数量。
由于教师作为一种知识密集型的岗位,人员流动是比较频繁的,每一年由于各种原因会有一部分高职院校的教师离开工作岗位。
在此,我个人提出一个概念:职院校教师更替率,其含义可以界定为:每年由于教师退休、离职或其它原因调离职业院校的教师占当年全国高职院校教师总数的比率。
该比率可以在职业院校数量和学生规模一定的前提下,测算出下一个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教师的需求量。
如假定我国职业院校全年的教师更替率为5%的话,以2009年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数量为基数,则2010年需要的教师数量为:(516948+969477)×5%=74321人。
(三)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的来源当前,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主要来源于以下渠道:一是在中等职业院校和成人高等教育院校教师队伍基础上转型而来。
二是从学科型教育体系下普通高等院校引进的的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
三是从行业、企业引进或聘请的具有一定实践经验的业务和技术骨干。
四是其它院校和单位调入的人员。
(四)目前我国职业院校教师教育和培训的现状1.校本教育。
主要是指职业院校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对在岗教师进行的培训,主要有岗前培训、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等形式。
2.企业实践。
主要是指职业院校组织教师到与自己合作紧密的企业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专业实践或培训,学习和掌握各种在实际操作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流程,以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
3.业务进修。
利用寒暑假期由职业院校组织或教师自愿到教育部认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国家级示范院校等地学习先进的业务知识和技能,旨在更新专业知识,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4.学历提升。
鼓励和支持中青年报考定向培养、委托培养或在职攻读硕士以上学历和学位。
5.其它短期的各类培训。
三、我国职业教育中教师教育存在的问题(一)教师数量不足,总体上不能满足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充足的教师数量是保证教育教学顺利开展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没有足够数量的教师队伍,根本无法正常进行教学。
自1999年高等教育大扩招以来,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从在校生规模看,2009年全国高职院校在校生人数为6314723人,占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45%;从院校数量看,2009年全国独立设臵高职院校1071所,占普通高等学校总数的46.5%,是1999年的9.07倍。
如此之快的增长速度,如此之多的高职高专院校,如此之多的高职学生,师资队伍数量上的保证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根据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要求,生师比18:1为合格,16:1为优秀。
有资料显示,目前高职高专的生师比一般为20:1,一些新建院校生师比甚至达到30:l。
教师总体数量不足,使得绝大多数教师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课时量过多,教师无暇学习提高、知识更新,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二)教师来源渠道不对口,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国家自2006年以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积极鼓励高等职业院校从行业、企业引进技术专家和业务骨干到校担任兼职教师,但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使得从企业调入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人员到学校任教则困难重重。
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教师是从没有接受过系统职业教育的学科型普通高等院校毕业后直接任教或由其他高校调入的,从企业调入的教师数量很少。
此外,由于高职院校教师的地位和待遇与普通高校相比有较大差距,科研机构人员不愿意到高职院校任教。
这些都导致了高职院校教师的学渊结构单一、知识结构单一、缺少专业实践机会,在教学中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忽视技能的培养,其弊端集中表现为:教学思想、学术风格、教学方法的单一、呆板,守旧,模式化,不能适应职业教育教学和改革创新的需要,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三)教师培训成本高、效果不理想我国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一般是利用寒暑假期由职业院校自发组织教师到国家教育部认定的师资培训基地、国内外知名高职院校、知名企业等开展短期的业务培训和进修。
这种培训覆盖面窄、受益面小、成本较高且不成体系,培训效果欠佳。
最近,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教职成[2011]14号),计划从2011-2015年,组织45万名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其中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10万名,省级培训35万名,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和课程设计开发能力。
该计划覆盖面广、受益面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适应职业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办学质量的迫切需要,但我个人认为这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职业院校教师队伍持续培养和提升的问题,且培训成本很高。
在此,我可以给大家算一个简单的经济账:培训45万名教师,按每人次平均1万元的成本计算,则需要45亿元,而这45亿元就可以建10所专门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大学,假定建成后的每所学校每年可以培养5000名合格的职业院校教师的话,每年就可以培养50000名教师,据此测算,用10年时间,就可以完成此次培训任务,且可以留下10所完整的大学永久性地培养更多的职业院校教师。
(四)教师培训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缺乏系统研究目前对职业教育的教师培训一般属于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学会等组织的针对某一个或几个问题的个案性、短期培训,这种培训一般是由在职业教育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专家、学者以专题讲座、报告会、研讨会等形式开展的,接受培训的院校和教师在培训过程中也会有很多的收获和启发,但由于缺乏系统的培训规划和统一明确的培训标准,在指导实际工作中只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进行有甄别式的实践和改革,对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推动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作用有限。
四、解决我国职业教育中教师教育的途径和对策(一)将职业教育的教师职业化培养工作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组织专家论证,加强统筹规划,制定科学方案,认真贯彻落实,力争早日取得成效。
(二)设立若干所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完善职业院校的教师教育体系按照我国行政区划设臵一定数量的专门培养职业院校教师的普通高等学校,如××(国家或区域)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专门培养区域内或全国职业院校亟需的教师。
在设臵时,要充分考虑不同区域内职业院校的专业结构(工、农、经、管、艺)和布局,突出各学校的专业优势和特色;其次,各省可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托地区优势或主导产业,设臵1-2所本地区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大学,专门培养具有特定专业方向的职业院校教师;最后,该类大学在设臵程序上,严格按照国家高等学校的设臵和审批程序执行;在办学体制上,可采用全日制公办、民办或公办民助;在办学层次上,可根据实际需要,逐级设臵学士、硕士、博士学位等层次;在管理体制上,依据学校与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权属关系进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