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与建议
作者:韩立婷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12期
摘要:住房公积金制度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重要的住房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强制性的长期住房储金制度,自1991年建立以来,住房公积金制度金制度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取得了卓越的成果的同时,也还存在着一些制度建设上的缺陷。
本文简要回顾了住房公积金的发展历程,总结了住房公积金制度在这二十几年来的贡献,指出了现阶段它在制度设计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发展历史;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293.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236-1879(2018)12-0139-01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近年来,我国的住房公积金制度经历了二十几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取得了巨大的成果,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自身规模的迅速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显现出了一些缺陷。
一、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1994年,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全国推行。
1999年国务院颁布《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的住房与房地产制度改革迈入新的历史阶段。
住房公积金是单位及其在职职工缴存的长期住房储金,是我国城镇职工住房从实物分配向货币化分配的重要转变。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人民群众对于住房需求的不断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所涉及的缴存、提取、使用、管理和监督等各环节都进行了相应的制度调整。
如:2011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各个部门,研究修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中提出的放开个人提取公积金用于支付住房租金的规定;2013年,部分城市出台办法允许患有重大疾病的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提取公积金救急;2014年,三部委发文,取消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保险、公证、新房评估和强制性机构担保等收费项目,减轻贷款职工负担;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形成机制的通知》,规定自2月21日起职工住房公积金账户存款利率调整为统一按一年期定期存款基准利率执行,根据《建设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住房公积金管理若干具体问题的指导意见》,自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将阶段性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凡缴存比例高于12%的一律予以规范调整不得超过12%。
以上这些修订都得到地方公积金管理中心及时、高效的落实。
二、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贡献与困难
二十多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为广大城镇在职职工,特别是中低收入职工改善居住环境、提升生活品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1.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贡献。
根据《全国住房公积金2016年年度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全国共设有342个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住房公积金的管理运作,覆盖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以及其他设区的市(地、州、盟);住房公积金实缴单位238 . 25万个,实缴职工13064.50万人,住房公积金缴存总额106091 .76亿元,缴存余额45627.85亿元,提取总额60463.59亿元,占缴存总额的56 . 99%;累计发放个人住房贷款2826 . 63万笔、66061 . 3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余额40535.23亿元,个人住房贷款率88 . 84%等。
此外,住房公积金还通过支持职工异地购房、国家保障性住房建设试点项目、购买国债等渠道为社会经济建设、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作贡献。
2.住房公积金制度在为职工购房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存在一些制度设计上的不足:
(1)住房公积金对职工购房支持的力度不断降低。
近十几年来,我国主要城市的房价水平总体呈现单边上涨的态势,一线城市房价涨幅超过10倍,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虽然也陆续进行过调整,但幅度和频次都远远跟不上房价的涨幅和频次。
(2)住房公积金制度面临的系统性风险不断加大。
目前我国房地产业发展具有体量庞大、结构不合理和金融杠杆高等特征,主要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部分三、四线城市去库存压力仍然存在,集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
(3)其他问题。
根据最新的住房公积金缴纳比例要求,个人与单位每月各按工资收入的6%共计12%缴交住房公积金,对职工可支配收入影响较大,外加养老保险等其他国家强制金、险、费的缴交,单位和个人普遍感到税负过高,人民获得感降低。
这需要国家对整个税收体系进行总体考量,同时也应继续加大住房公积金缴交部分的减负力度。
三、未来发展与建议
住房公积金制度经过二十年的发展,在新时代更应紧紧把握国家对住房与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方向,适应人民群众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和对多层次住房结构的向往,研究更符合市场环境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的制度政策。
1.因地制宜,提高住房公积金政策的适用弹性。
在政策上不宜“一刀切”,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面对现下住房结构二元分化的发展态势,各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应按照各自城镇特点和发展阶段,出台正确的引导政策、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提高住房公积金在改善本地区城镇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的住房保障条件中的资金保障作用。
2.构建风险防范体系,保障住房公积金专项资金安全。
2016年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逾期额7.86亿元,逾期率0. 02%,全年使用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风险准备金核销呆坏账0. 19亿元。
随着公积金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我国个人诚信体系的建立,作为政策性贷款的住房公积金贷款面临着贷款对象审核难度进一步增大的问题,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构建风险防范体系,在切实保障应保人利益的前提下,减少住房公积金的呆账坏账风险隐患。
3.积极研究国外先进模式,探索符合国情的保障性住房金融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都有一套适合自身的、成熟的住房保障体系,能够长期维持本国房地产市场的基本稳定,我们可以借鉴国外一些成熟的住房体系,如美国的储蓄贷款协会、互助储蓄银行;德国的住房互助储蓄银行;英国的住房互助协会等,结合我国当前房地产业的特点及未来行业的发展定位,找到适合的、可持续的住房金融保障模式,逐步将住房公积金制度由强制性住房储金模式转变为老百姓自愿参与的、进入退出机制合理的、便捷高效的政策性住房金融制度。
参考文献
[1] 全国住房公积金2016年年度报告[J].住宅产业,2017
[2] 何芸.住房公积金的保障作用分析[J].经营管理者, 2009(15):158-158.
[3] 高飞.浅谈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目前存在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 2010(6):55-56.
[4] 柳鹏.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研究综述[J].对外经贸, 2011(8):151-152.
[5] 武中哲,王洁.住房公积金制度的社会适应性及改革路径[J].科学与管理, 2011, 31(3):3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