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精选教育文档

教师职业认同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分析教师职业认同概括为教师对其职业及内化的职业角色的积极的信念、情感和行为倾向的综合发展过程。

根据教师专业结构,教师专业发展可有教育观念、知识、能力、专业态度和动机、自我专业发展需要意识等不同侧面。

为了探讨教师的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影响,本研究综合分层目的型抽样与效标抽样的策略,在北京市选择了部分中小学校教师进行半开放式访谈。

为了解教师职业认同及其专业发展的变化历程,访谈内容并没有局限于教师的现有职业状况,而是根据需要追溯了他们以往的学习、工作经历,以便纵向地考察他们的专业发展如何随着职业认同的变化而发展变化。

下文拟对不同职业认同状态的教师在专业发展不同侧面的反映加以分析探讨,以期揭示教师职业认同对专业发展的具体影响途径与特点。

一、激发教师职业信念的坚守,促进教师专业理念的合理构建教师专业理念是指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

[1] 即教师自己选择、认可并确信的教育观念或教育理念,作为分析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维度,专业理念反映的是教师对教育、学生以及学习等的基本看法,在教师专业结构中位于较高层次,统摄着教师专业结构的其他方面。

该理念伴随教师的职业认同发展而逐渐形成的,且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能够激发教师对该信念的坚守。

执教九年的地理褚老师这样表述自己对教师职业的理解:“前几天有一个考上四川大学的学生回来跟我说:‘老师,我当时听你的话考外地大学听对了。

'我记得当时曾跟他们说,就应该去外面闯闯,你待在北京总觉得北京好,思维方式肯定跟别人不一样,你去外面生活四年,融入到当地的文化再回过来看北京,可能会发现新的东西。

他跟我说‘听你的话听对了,感觉学了东西不一样,这些东西肯定是书上学不来的。

'那一班的学生我从高一带到高三,感觉都挺好的,那些孩子是整个年级里面报外地大学报得最多的,因为我老在他们面前渗透这个,所以我想即使他们可能忘了我教给他们的某些知识,但是能记住我跟他说的道理,挺有成就感,我想成为一个这样的老师。

”(录音资料3-3-04 )从关注知识教学走向关注学生的思想导引,从人对物的兴奋进入到人对人的兴奋,是一种升华,反映出褚老师对教师职业价值真正独特的认同――只有人对人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师价值所在。

而后他还特别强调了其热情――投入――工作狂――收敛――理智――有良心的职业认同历程,现在他给自己的要求是:“一定要做一个有良心的老师”,并将其具体化为两点要求:“一是让学生较多的记住我是因为我对他们的教育案例,而不仅记住我是教地理的;二是学生的成绩不差。

”(录音资料3-3-09 )褚老师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已通过其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逐渐内化为其自身的内在标准,形成其自身的认同特点,进而影响至其教育教学行为,在教学实践经验中逐渐积累形成了自己朴素的教育理念,即关注学生知识增长的同时,还须注重教师德行影响,这样才是有良心的教师。

可以看到,伴随职业认同的发展,教师对教育、教学、教师、学生的整体认识也在不断发展,逐渐形成适合自身的趋于稳定的教育理念,逐步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认识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观念不断演进,及致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理想的专业理念,并伴随职业发展及时予以更新,而这些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维度。

自小生活在教师家庭任教四年的小学语文周老师,“一直觉得我自己适合当老师⋯⋯我觉得当教师的确体现了我的价值”,对教师职业认同较高,在谈及对好老师的看法时是这样表述的:“一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不但自己有,而且还要会教,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第二个作为老师要有自己的人格魅力,能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对老师留下印象,并且在(老师)身上学到一些东西,能够感染他,影响他,让他真正能够内化成自己的一些东西。

”(录音资料2-1-07 )周老师在比较清晰地认识到教师传统的教书育人功能的同时,把学生看作是一个具有旺盛生命力、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学习主体,意识到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好基础的重要性。

在该理念的形成过程中,周老师对教师职业一直以来的认同在期间所起作用显然是不容忽视的。

可以看到,老师们对教师职业的意义与作用、自身专业身份与专业角色的认识评价越清晰、越积极,越容易达到与教育事业融为一体,确立从事教育事业的使命感、责任感、以及将教育教学工作看做是与自身生命价值紧密相连的信念,固化对该职业的坚守态度,促进对职业状态的反思,关注到每个学生潜能的开发、健康个性的发展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确立科学的专业理念,进而发展及对该理念的执着追求。

二、激发教师的反思与积累,促进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多数研究中教师专业知能主要涉及到普通文化知识、专业学科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个人实践知识等方面,能力主要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学科教学能力以及教育科研能力等方面。

分析访谈资料可以看出,职业认同程度高的教师往往更满意自己的工作,身心常处于一种和谐状态,更愿意在业务工作上下功夫,更注意知识能力的储备、增长、更新,行动上也显得越加主动与积极,投入的心力更多,会充满热情地面对教学、面对学生,主动进行新教学方式技艺的尝试或反思、对教学内容进行删繁增新的优化或建构,不断扩展自身的知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上文提过的周教师谈到她的第一篇论文:“我第一年来就教三年级,有时候孩子进班不跟我问好,拽着他问’你给我问好了吗?’但是这种效果不是特别明显。

后来我有一天早上起来可能是莫名觉得挺高兴,心情很好,一进班就跟所有同学喊’同学们早上好!’当时记得特清楚,孩子先是一愣,马上:’老师好!’ 每天早晨就这么问,慢慢孩子就形成习惯,不用强迫,我化被动为主动,慢慢去影响他们⋯⋯我觉得我给自己没有定说非得达到某一个层次什么样,我只是希望在各个阶段尽自己所能,脚踏实地慢慢积累。

我想这样下来,到一定时间一定有质的飞跃,但是我没有给自己定特别明确的目标,说必须要达到什么。

”(录音资料2-1-05 )教师家庭的成长环境与顺利的入职体验,使周老师的职业认同始终保持较高水平,入职之初即开始注意积累、反思,把教学与自身的成长结合起来,虽然仅是班级管理的一则小案例,但它来自实践,记录了教师的切身感受,对该教师专业技能发展的促进作用是明显的。

周老师教龄不长,却已经开始思考未来发展目标,意识到积累的重要。

教师个人特点不一,专业知能能达到什么程度确实也无法以“必须”来要求,但在具有如此清晰意识,且能及时反思、关注积累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该教师专业知能顺利发展的倾向应该可以预见。

虽然教师专业发展离不开社会和学校的引领和规约,但关键还在于教师个体对自己专业实践和教育经验的反思与提高。

而职业认同在体现教师对其外部规约的体认与内化的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对自己专业发展的自我关注和省思,且更多体现的是自我反思性的内在特征,要求教师对其经验予以反思和构建,因而这本身就蕴涵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能切实促进教师专业知能的发展。

三、激发教师发展的动力,影响专业态度动机的形成和改变专业态度和动机是教师专业活动和行为的动力系统,它涉及到教师的职业理想、对教师职业的热爱程度、工作的积极性等方面的问题。

教师职业认同水平较高时,入职动机、工作态度相应的也显得较为清晰积极。

访谈分析显示,教师的入职动机主要为:个人学习成长经历促使;社会认可、稳定需求等因素促使;别无选择或自然而然入职。

1.个人学习成长经历促使。

教师独特的个人成长和学习经历很容易影响其对教师的最初印象与认识,并直接影响其对该职业的态度,特别是重要他人与成长环境的影响,往往直接决定了他的职业理想、对该职业的热爱程度。

受访者中有多位老师主动提到了自己的老师,尽管这些老师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各有不同,但都毫无例外地成为他们职业认同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他人,对其职业选择和教育教学方式的影响颇大。

参加工作第三年的初中物理韩老师这样回忆自己的物理老师:我小学的时候老师都特别好,特别喜欢我们高中的物理老师。

一是教的好;二是对学生好。

有一次她女儿发烧,她从小学接女儿到班上,说一会爱人来接孩子。

刚好我们几个人在问问题,她女儿就一直在哭。

我们让她先走,她说:‘我先把题讲完',当时提问题的那三个同学都非常感动,我可能是受老师的很大影响,现在我们高中的那个班里面当老师的可能都是受她的影响⋯⋯直到现在工作很多年以后,她以前的所有学生,基本上只要是她生日、教师节的时候,有空就来,没空就打电话。

我觉得当老师那一刻特别幸福,我也想要拥有那样的幸福⋯⋯今年我教初三,前两年教的那拨孩子已经上高一了,教师节也有人带花来看我,给我带点什么小玩艺之类的,我特别的高兴。

渐渐明白了当时我的老师拥有的特别让人羡慕,特别让人开心幸福的那种感觉是什么,现在明白点。

”(录音资料4-3-02 、04)韩老师的高中物理教师对他的职业选择动力不可忽视――他成为了一名物理老师,并为体会到同样“幸福”的感觉而喜悦。

此外,“我记得老师对我们说:‘咱们在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我站在讲台上是老师,下课的时候咱们的师生关系同时也是朋友,我可以做你们的大姐姐,有什么问题都可以跟我说。

'我也把这个话跟我的学生说。

我的感觉是我带的学生跟我关系特别好。

很多心理话可能不会跟他家长说,都会跑过来跟我说。

”(录音资料4-3-03 )可见,韩老师的高中物理教师作为其最初入职时的认同对象和教学参照,不仅影响了他的择业取向、还有对教师职业价值的向往认同、对教师形象的建构、与学生的相处方式、关系处理等方面,并且也促使其专业发展的态度与动机表现非常清晰与强烈,甚而累出病仍无怨言。

此外,有几位老师成长于教师家庭,父母乃至祖父母的工作特点带给他们特殊的教师成长环境,对其认识教师职业、选择教师职业、职业态度以及教学方式无一例外都产生了推动作用。

2.社会认可、稳定需求等现实因素。

在访谈中好几位老师很直率地表达出自己选择教师职业的现实动机:“ 我觉得女孩当老师挺好的,风吹不着雨晒不着的。

”“与孩子打交道、人际关系比较简单;假期长,有充分的时间休息。

” “当老师跟学生接触,没有那么多压力很轻松,再一个老师的待遇也算可以吧”⋯⋯当职业认同与社会分配、社会尊严感认同感一致,进入教师职业即能获得相应的东西,所以认同。

3.自然而然,就这么来了。

部分老师也谈到没什么特别原因,“就这么来了,大一大二的时候,没有什么感觉,等到大三的时候,忽然我就知道师范类毕业是要去当老师的。

当时好像也没有什么选择余地,自然而然,就这么来了。

”(录音资料3-2-01 )自然而然,就这么来了,这可能反映了现实中许多老师的实际择业状态。

访谈资料显示,在以上诸因素中,如果教师在入职前已对该职业形成自身的价值认识,形成较高水平的职业认同,那么在择业、工作中的意向性、主动性就会相对强烈些,入职动机与教学态度往往会在较早时间内成形,在教学行为、专业态度等方面也体现出相应特征,并且有助于其忽略由不良工作条件所带来的不快,克服角色冲突或工作倦怠所带来的工作衰竭或工作压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