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分离焦虑症的观察记录及教育措施
观察方式:个案观察观察对象:小杰观察周期:一个月观察记录:9月3日:早上小杰爸爸一直抱着他,直到找到“合适”的座位。
幼儿不理睬老师的询问。
爸爸俯在幼儿身边轻轻对幼儿说:“你看
这里多漂亮,还有小朋友和玩具,你在这玩,爸爸一会来接你。
”
幼儿眼中充满了对新环境的好奇,边答应边等着一会回来的爸爸。
可是没过多久,幼儿开始长时间哭闹。
9月6日:“我不上幼儿园,我要回家。
”刚到教室小杰反复地说着这句话。
妈妈抱着哭闹的他
走进来,他紧搂着妈妈的脖子,就是不肯下来。
要打电话给爸爸,
打完电话后,当妈妈要走时,他就个赶紧抱住妈妈,无奈下妈妈放
下他,很快地“逃”出了教室。
当我接过幼儿时,他不停地打我的
肩膀,眼睛里充满了愤怒,嘴里直说:“我要回家。
”9月12日:
小杰还是很频繁地哭。
不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在座位旁边来回地走。
过一会不哭了,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几点钟放学。
”我说:“四点。
”一上午小杰一会儿就来问下,但只要我回答了,他就会
不哭,安静几分钟。
中午小杰不吃饭,频繁地问一个问题:“妈妈
怎么还不来,给我妈妈打电话。
”9月16日:小杰第一次在园午睡,小朋友都上床了,只有他来回地走。
我领他到床边,他嚷道:“我
不睡觉,几点钟放学?”“给我妈妈打电话,让他来接我”。
情绪
开始激动。
我说:“你不睡,躺在床上玩好不好?”他躺了下来,
过了一会,可又开始嚷道:“老师,几点钟放学?”“给我妈妈打
电话,让他来接我”。
2行为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教授梁
志琛说,和亲密抚养者分离时所表现出来的不安情绪和哭闹行为,
叫做“分离焦虑症”。
它是儿童时期较常见的一种情绪障碍,每个
孩子都可能会有,只是轻重程度不同而已。
对儿童的过分呵护、娇
惯溺爱,使儿童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差,以自我为中心,生活技能
缺失,自理能力差,一旦要走出家门离开父母亲人,便不知如何应对,这是产生儿童分离焦虑症的主要原因。
3原因分析通过与家长
交谈得知,小杰和爸爸的感情很好,在家一直都是爸爸陪他玩,不
管去哪里都是父母陪着他,没有单独离开过父母。
平时也都是自己
和妈妈在家玩,没有与其他小朋友玩过,所以当他来到幼儿园,意
识到父母要离开身边时就会莫名恐惧与不安。
4教育措施4.1做好
家长的工作家长要调整心态,不要把幼儿的哭闹看得太严重。
要把
孩子刚进入幼儿园的表现看成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步,平静而理性
地对待这个问题。
孩子入园时,有些哭闹是正常的,家长适当地安
慰一下即可离开,要相信老师有能力把孩子哄好。
4.2帮助幼儿逐
步适应幼儿园生活首先,要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分离焦虑主要是孩
子失去了所依恋的人,丧失安全感。
要让孩子不产生焦虑,就要让
孩子与老师建立新的依恋关系。
经常对孩子多夸奖老师,告诉孩子
老师会讲很多故事,会唱歌,会做很多游戏,切不可用老师来吓唬
孩子。
第二,是要关心、尊重幼儿。
幼儿和成人一样有自己的人格
和自尊,需要得到成人的关心和尊重,这也是提高幼儿自信心的基础。
当幼儿反复地重复一句话,如:妈妈怎么还不来、给我妈妈打
电话等等时,老师不能敷衍幼儿,而要耐心回答幼儿。
05效果及反
思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小杰与我之间已建立信任感,开始适应幼
儿园生活,愿意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自己吃饭,入园时还是哭,但
家长离开后,幼儿的哭闹情绪很快就好了,幼儿分离焦虑的情绪有
了很大的改变。
分离焦虑症是儿童时期幼儿普遍存在的一种情绪障碍,父母不必过度担心,解决的办法就是要针对具体情况注意防范,早做入园准备,这样可以让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生活,减轻“分离
焦虑症”的负面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