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艺术设计专业重点专业建设方案项目负责人:学校:企业:项目组成员:学校:企业:1 建设背景建设背景行业背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步入到高速增长期,并日益凸显其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
中国正在经历着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巨大转型的变革。
推动这一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动力,是科技创新与原创设计。
而这其中,原创设计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其高附加值作用已经被世界各国认可并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这一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
根据美国行业协会调查,设计每投入1美元,销售收入可以增加2500美元到4000美元。
同时作为一个专门的产业类别,原创设计在文化产业的主体框架内,形成独特的产业特点,并辐射、链接和影响到其他产业的转型与发展。
近20年来,我国环境艺术设计行业发展较快。
20世纪80年代,各大专院校开始设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现在,我国已有200多所院校开设了这个专业,有的大企业也相继成立了专门的设计部门,环境艺术设计已开始在建筑环境、室内设计、园林景观建设等方面起到决定性作用。
但从社会总体看,环境艺术设计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原创设计还未能像发达国家一样,用极活跃的"生产力"创造出高效益的"产业"。
据中国装饰协会统计,2014年,全国建筑装饰行业完成工程总产值万亿元,比2013年增加了2690亿元,增长幅度为%,比宏观经济增长速度高出约2个百分点,体现了建筑装饰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和超前性。
2014年,新增主业为建筑装饰装修施工一级、二级资质企业约为1600。
人才需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涉及面广,学生毕业后适应市场能力较强,就业选择面较广,所以多年来,环艺专业毕业生市场需求量较广,就业情况较好。
无论是建筑装饰设计、室内设计还是景观设计均需要大量的环境艺术设计人才,环境艺术的专业涵盖从过去的室内设计发展到今天室外设计、广场设计、园林设计、街道设计、景观设计、城市道路桥梁设计等全方位、多范围的设计领域。
目前对于环境艺术、建筑装饰工程等行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项目设计与管理、装饰企业管理、施工管理等方面。
按照行业发展的需要,现在需求人才主要以高端人才需求为主:主要需求具备文化创意、原创设计能力的设计人才;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型人才。
按目前接近2000万行业从业人员计,约10%的即200万设计人才与施工管理人才的需求量。
这部分人才需要在行业内,经过10年左右时间的锻炼,在大学毕业生与高职高专毕业生中培养。
与此同时需要新增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施工人员,大约需要500万左右。
目前全国有近400所高等院校及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有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在校生约50万人,每年毕业生约15万人。
当前行业内共有受过专业系统教育的人,总数约在120万人左右,其中从事创作以及技术工作的人数约为80万人。
因此,社会经济的发展,急需环境艺术设计及相关专业的设计与管理人才。
在上述人才需求环境下,培养新型的、具有良好职业素质,具有创新与设计、管理与创业等复合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江苏地区以及长三角区域经济高速发展提供创新人才,是学院不容推卸的社会责任,也成为学院环境艺术设计高职教育的深层次动力来源。
建设基础与优势专业现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创建于2001年(其前身是成立于1997年的装潢设计专业)。
经过14年的建设和发展,现已形成了一定的办学规模,且办学效果不断提高,本专业目前有专任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1名,讲师4人,现有在校生170多名。
历届的毕业生,他们凭借自身实力和不懈的钻研精神,已在省内外环境设计领域初露头角,发展前景乐观。
专业特色与优势(1)构建了“大专业平台,小专业方向的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环境艺术专业研究了企业相关岗位分类、专业岗位分布及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分析职业岗位与专业内涵的关系,细化专业方向,使专业方向与岗位对接,进一步为学生在较短时间内适应就业创造条件。
目前,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进阶方面就有: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方向、景观设计方向、设计表现方向、植物绿化设计方向、造景技术设计表现方向等。
其中有些专业方向能够与其他专业相复合,如设计表现方向、造景技术设计表现方向、家具与陈设设计方向等。
大专业平台、小专门方向指学生在入学初期学习大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在学习基础的过程中逐步了解专业及未来就业岗位要求,结合自身兴趣选择小专门方向。
学生从大专业基础平台到小专门方向经过三个相关阶段的进阶,将逐步达到工作岗位所需的专业要求。
环境艺术设计属实用艺术设计范畴,工作全程涵盖艺术创造、工程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工作岗位设置多样,因而采用大基础(艺术基础)逐步过渡到小方向(专业方向)的教学方式能够适应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同时也贯彻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让学生根据自身条件在有限的专业空间内逐步调整和发展,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提高学习兴趣。
(见表3I-6-1)表3I-6-1 工作室化人才培养模式(2)依托省级实训基地建设,建立工作室化的教学培养方式2013年,我院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群获批省级实训基地建设,该实训基地涵盖了所有艺术类专业,其中涉及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主要包括专业电脑机房、材料实训室、施工工艺实训室,以及艺术设计工作室。
这次的实训基地建设,大大地满足了环境艺术专业在实训环节的硬件需求,也给创立环境艺术工作室打下了基础。
目前工作室化的支撑企业主要有上海随影动画传媒,连云港国人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在工作室内能够完成的项目主要有部分专业课程的实践部分以及部分实践环节课程如校内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
其具体操作形式是由资历雄厚的主干教师带队,吸纳专业主干教师和企业教师共同组成一个教学团队,以企业的设计项目作为教学的支撑条件。
(3)实施“项目+主题、真实场景、团队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从 2009年开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试行“主题+项目”教学法,围绕“大专业基础平台、小专门方向”的课程进阶形式,以“工作室制”为基础,实施“项目+主题、真实场景、团队教学、顶岗实习”的教学改革,已完成实际项目多项。
环境艺术的专业教学过程即是学生体验环境艺术行业工作的过程,并通过过程学习专业。
教学采用引进企业的实际项目和虚拟项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围绕主题或项目,以主干课程为主线,穿插次干课程和理论讲座、实践实训,组织专业课程群(包),并详细设计课程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根据教学的需要设置课程,在主题(项目)的框架内,依据教学内容安排进程和时间,依据课程的性质特点安排教师,使课程结构更加合理,通过分阶段授课,学生感受了企业工作过程,了解了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明确了专业方向,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大大加强,教学成效更加突现。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积极探索将产学项目引入专业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和真实项目中学习专业知识,直接参与真实项目的设计投标、设计实践和工程实践,从而达到学习中有工作内容,工作中包含专业学习,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
通过实际项目设计操作,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职业能力,加强职业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使他们从毕业到就业真正达到零距离。
结合课程实践的项目有:①“和记晚茶”餐厅室内设计及外观设计表现(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3000 多平方米);②“大明美容医院”室内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800 多平方米);③“海连新天大酒店”室内设计及外观装饰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4000 多平方米);④“东海县总工会”室内外环境艺术设计(教师团队结合课程,带领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共同完成项目,项目规模 3200 多平方米);⑤“南京八卦洲医院”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3400平方米;⑥“蚌埠市固镇检察院办公楼”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7000平方米;⑦“连云港市环保局环保检测中心办公楼”室内外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2000平方米(8 个方案);⑧“东海县水晶公园餐饮娱乐组群”建筑环境及室内装饰项目设计,项目规模3000平方米。
(4)教学团队建设富有成效环境艺术设计教研室专职教师6人,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4人,硕士研究生3人,双师素质教师5人,校外兼任主讲教师3人。
多名教师指导学生获得省内外设计多种奖项。
教研室定期推荐教师外出培训,提高师资队伍的教学水平。
近几年在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10多篇,参与编写教材4部,主持、参与校级课题5项,市级课题3项,并指导多名学生设计作品在省内外获奖。
(见表3I-6-2)表3I-6-2近四年专业建设获得成果问题与差距(1)校企合作机制尚不完善,顺应全方位合作需求的机制建设有待系统化。
(2)课程的教学模式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学做合一、任务驱动、项目引导的先进教学模式执行面小。
(3)有待行业大师加盟,通过共同组建工作室教学团队,完善专业教师队伍的双师素质。
(4)实训条件的建设已有一定基础,但资源尚待重新整合,实现实训资源的充分共享。
(5)社会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培训数量和质量尚需进一步加强。
2 专业建设目标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联合江苏省室内装饰协会与省内骨干企业、业界设计与管理专家,根据连云港市及江苏省建筑装饰行业人才的需求,推进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积极推进“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和“大平台、小方向专业进阶”的课程体系建设;建设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国际视野和行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环境艺术设计创新中心和工程实训中心工作室群;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识材料、会设计、懂管理、精技术”的生产一线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以设计研发、技术推广、行业培训、管理机制创新助推连云港地域环境艺术设计的标准化、高品质,满足现代城市居住环境的绿色、个性需求,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成为区域行业吸纳专业人才和设计应用资源的双佳首选基地。
以建立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为重点,创建校企合作的新机制(1)针对连云港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本专业联姻行业企业,深化与本地装饰行业明星企业连云港国人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合作层次,带动连云港景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连云港东盛装饰工程公司、元洲连云港分公司、业之峰装饰连云港分公司等六家骨干企业,与环境艺术系合作共建“环境艺术校企合作中心”。
(2)建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按照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3)以校企共同建设的设计创新中心、工程实训中心、企业教师工作站为平台,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实施职场化实训。
以项目运作过程组织项目课程,调动各方资源和专兼教师队伍,联合教学,推进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教育教学改革。
(4)通过校企合作,提升企业品牌、推广技术、培训企业员工,为学生实习就业、专业教师能力提升创造条件,从而达到校企双方合作育人和共同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