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家口水利枢纽混凝土重力坝毕业论文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一章前言 (1)一枢纽概况 (1)二基本资料 (1)(一)水文、水利调洪演算 (1)(二)气象条件 (1)(三)工程地质 (2)第二章坝轴线、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 (4)一坝轴线选择 (4)二坝型选择 (6)(一)坝址地质条件 (6)(二)坝型方案比较 (6)三枢纽布置 (9)(一)枢纽布置的一般原则 (9)(二)各类建筑物的具体要求 (10)(三)方案比较 (11)第三章坝体剖面设计 (11)一坝顶高程确定 (12)二坝剖面设计 (13)第四章荷载计算 (14)一坝体自重 (15)二静水压力 (16)三扬压力 (16)四泥沙压力 (16)五浪压力 (17)六静冰压力 (17)七地震荷载 (18)第五章坝体稳定和应力分析 (20)一荷载组合 (21)二抗滑稳定分析 (21)三应力分析 (24)第六章细部结构设计 (26)一坝体分缝与止水 (27)(一)横缝 (27)(二)纵缝 (28)(三)施工缝 (28)二砼标号分区 (29)(一)砼分区的特性和要求 (29)(二)大坝砼分区结果 (32)三坝顶结构 (32)(一)挡水坝 (32)(二)溢流坝 (32)四坝体廊道系统 (33)(一)坝基灌浆廊道 (33)(二)检查和坝体排水廊道 (33)(三)观测、交通廊道 (33)第七章重力坝的地基处理 (34)一坝基的开挖与清理 (35)二坝基灌浆 (35)三坝基排水 (36)四断层破碎带、软弱夹层的处理 (36)结论 (37)致谢 (38)参考文献 (39)附表1 基本组合(正常蓄水位) (40)附表2 基本组合(设计洪水位) (41)附表3 特殊组合(校核洪水位) (42)附表4 特殊组合(地震情况) (43)第一章前言一枢纽概况潘家口水库位于省两地区交界处坝址位于迁西县洒河桥上游十公里扬查子村的滦河干流上。
控制流域面积33700平方公里,总库容为25.5亿立米。
水库枢纽由主坝、电站及泄水底孔等组成,水库主要任务是调节水量,供天津市和地区工农业用水城市人民生活用水,结合引水发电。
并兼顾防洪要求,尽可能使其工程提前受益,尽早建成。
根据水库的工程规模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枢纽定为一等工程,主坝为Ⅰ级建筑物,其它均按Ⅱ级建筑物考虑。
水库建成与下游大黑汀、邱庄、陡河等水库联合运用,承担多年调节作用,在保证率P=75%时,可调节水量20.05亿立米,计划年补给工业及城市生活用水7亿立米,并可灌溉农田一百余万亩,达到遇旱有水。
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18万千瓦,平均年发电量3.45亿度。
库区淹没围包括省、两地区的四个县(兴隆、宽城、和迁西),十一个公社四十一个大队,迁移人口20700人,淹没土地33400亩,房屋19100间,公路25公里。
二基本资料(一)水文、水利调洪演算死水位为180.0m,正常蓄水位为224.7m,校核洪水位为227.2m,正常尾水位138.4m,设计洪水尾水位152.0m,校核洪水尾水位156.8m,设计洪水下泄流量32300m³/s,泥沙淤积高程为140.0m,流域泥沙颗粒较粗,中值粒径0.0375毫米,全年泥沙大部分来自汛期七、八月份,主要产于一次或几次洪峰且年际变化很大,由计算得,多年平均悬移质输沙量为1825万吨,多年平均含沙量7.45公斤/立方米。
推移质缺乏观测资料。
可计入前者的10%,这样总入库沙量为2010万吨。
淤砂浮容重为0.9吨/立米,摩擦角为12度。
(二)气象条件库区年平均气温为10℃左右,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零下6.8℃,绝对最低气温达零下21.7℃(1969年),7月份最高月平均气温25℃,绝对最高达39℃(1955年),本流域无霜期较短(90—180天),冰冻期较长(120—200天),潘家口站附近河道一般12月封冻,次年3月上旬解冻,封冻期约70—100天,冰厚0.4—0.6米,岸边可达1米,流域冬季盛行偏北风,风速可达七、八级,有时更大些,春秋两季风向变化较大,夏季常为东南风,多年平均最大风速为21.5米/秒,水库吹程D=3公里。
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约为400—700毫米。
(三)工程地质1 库区地质潘家口水库、库区属于中高山区,河谷大都为峡谷地形,只西城峪至北台子一带较为宽阔沿河两岸阶地狭窄,断续出现且不对称,区域无严重的坍岸及渗漏问题。
2 坝址地质、地貌坝址位于扬查子村南300米处,为低谷丘陵地区,两岸相对高差不大,河谷开阔,宽约600米上下游两公里围,河道顺直主河槽位于右岸,河床高程137米左右。
枯水期河床宽约100米,由于受河流侧向侵蚀两岸地形不对称。
右岸坡度较陡约60度左右,左岸较缓约20度,河床中除漫滩外,左岸还有三级阶地发育,一、二级阶地高程自140米—160米。
三级阶地与缓坡相接直达山顶。
覆盖层厚度为7—12米的砂砾卵石冲积层。
ⅱ岩性:坝区主要岩性为太古界拉马沟片麻岩,其次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以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脉,坝区围片麻岩依其岩性变化情况可分为六大层,其中第一、四、六层岩性较好,但第一、六层因受地形限制建坝工程很大。
第四大岩层(Ar I 4)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具粗粒至中间细粒纤状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本层岩体呈厚层块状、质地均一、岩性坚硬、抗风化力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厚度185米左右。
3 构造坝址处虽然断层、裂隙较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其中F2、F5、F11、f26、f27、f28断层对坝体有一定影响。
4 水文地质坝基的透水性总的看来不大,但不均一,主要决定断裂发育程度和性质,在平面上,一级阶地基岩透水性大于其它地貌单元。
从垂向上看河谷单位吸水量小于0.01公升/分的顶板在83—105米高程其间之透水层厚度为40—50米,若除开挖部分厚度将更薄一些,两岸透水层应以天然地下水位为下限,一般都大于50米。
5 岩石物理力学性质岩石容重为 2.68—2.70吨/立米,饱和抗压强度,弱风化和微分化岩石均在650kg/cm2以上,有的可达1100 kg/cm2,混凝土与岩石的摩擦系数微分化及弱风化下部,可取f=1.10、c=7.5 kg/cm2。
6 地震库区附近历史地震活动较为频繁,近年来微繁。
弱震仍不断发生,其中1936年和1976年两次发生6度左右地震,1977年6月国家地震局地震地质大队对本区域地震问题作了鉴定,水库的基本烈度为7度,考虑到枢纽的重要性,和水库激发地震的可能性,拦河坝设防烈度采用8度。
7 当地建筑材料坝址附近主要砂石料场有七处,储量足以建坝,各料场的物理性质、试验指标,基本满足技术要求,可作大坝混凝土骨料使用。
且无大量的粘性土及砂壤土料,可供围堰防渗材料之用。
8 交通条件对外交通在右岸,公路、铁路均距坝址较近略加修改或扩建即可直通坝址,坝顶无重要交通要求。
第二章坝轴线、坝型选择及枢纽布置一坝轴线选择通过对潘家口水库坝址区域基本地质、地形等资料的研究和分析,确定要选择合理的坝轴线,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原则;1、坝基全部坐落在第四大岩层上,根据潘家口水库地质基本资料知;坝区主要岩性为太古界拉马沟片麻岩,其次为第四纪松散堆积物,以及不同时期的侵入岩脉,坝区围片麻岩依其岩性变化情况可分为六大层,其中第一、四、六层岩性较好,但第一、六层因受地形限制建坝工程很大。
第四大岩层(Ar I 4)为角闪斜长片麻岩。
具粗粒至中间细粒纤状花岗变晶结构,主要矿物为斜长石、石英及角闪石,本层岩体呈厚层块状、质地均一、岩性坚硬、抗风化力强、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总厚度185米左右,其特性均满足建坝要求,故坝基建在第四大岩层之上,有利于坝体稳定。
2、左岸与第三大岩层保持一定距离;从“坝址河谷段构造分析图”中可知,第四大岩层,自右岸至左岸逐步向北偏移,且宽度略变窄,若坝轴线垂直水流方向直接伸向左岸,则坝轴线将与第三大岩层相接。
由地质资料可知:第三大岩层较软弱,不宜建坝,故坝轴线需偏移,使之与第三大岩层保持一定距离。
根据地质剖面资料分析,坝轴线在左岸时向上游推移,避开软弱的第三大岩层,为以后坝体的稳定运行作好基础。
3、避开大的断层F2 由坝址河谷段构造分析图可知:坝址处虽然断层裂隙较多,但大部分规模较小,对工程影响不大。
其中F2 断层最大,它走向为北东85°---西北275°,倾向南,倾角70-80°,宽度2.5-12.5m,属压扭断层。
长约200m,一段靠近上游坝踵,对基础岩石力学强度及坝基完整均一性有影响,故坝轴线应该避开F2 断层,并保持一定距离。
综上所述:为同时满足坝基坐落在第四大岩层上,左岸与第三大岩层保持一定距离,右岸避开不稳定岩体,河床部位使上游坝踵避开F2 断层四个选择坝轴线的基本原则。
另外,左岸为避开F2 断层向下游偏移,右岸的下游多为破碎带,故向上游偏移,致使坝轴线倾斜,偏离两岸山头;为了节省工程造价,减少工程量,使两岸坝轴线弯折,右岸(西)为避开不稳定岩体需做一圆弧,延伸至山头,左岸(东)则折线延伸至山头;由此,水流方向与坝轴线斜交,虽然会产生横向水流,对坝体,岸坡有影响,但水库蓄水后,库容较大,致使坝前水流流速几近为零,这样受到横向水流影响就很小,故此坝轴线选择合理可行。
坝轴线定为直线,则坝轴线较短,施工比较容易,但受地形地质条件的限制,为了避开断层及不稳定岩体,故在左岸坝轴线向南偏折SE123°30′,在右岸坝轴线向北偏折NW277°40′,这样使坝轴线对着山顶与陡坡相交,可缩短坝轴线,减小工程量,降低造价。
综上所述,定出坝轴线如下:坝轴线如图(1)图中所标各点坐标和偏折角如下:河床段坝轴线CD走向NE88°30′C点 x=3664.11,y=8004.19D点 x=3684.59,y=8786.81右端以A点(3824.05,8000.00)为圆心,半径R=160m转角θ=9°10′切点:C点 x=3664.11,y=8004.19 BK0+826.00C′点 x=3665.47,y=7978.66 BK0+800.40GC′走向NW277°40′左端以F点(3624.35,8790.00)为圆心,转角θ=36 o º切点:M点 x=3658.07,y=8878.31 BK1+705.63。
图(1)坝轴线布置二坝型选择(一)坝址地质条件1、库区属于中高山区,河谷大都为峡谷地形,只西城峪至北台子一带较为宽阔沿河两岸阶地狭窄,断续出现且不对称,区域无严重的坍岸及渗漏问题。
2、坝址位于扬查子村南300米处,为低谷丘陵地区,两岸相对高差不大,河谷开阔,宽约600米上下游两公里围,河道顺直主河槽位于右岸,河床高程137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