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题材:
1.山水田园诗(晋谢灵运陶渊明唐王维孟浩然)
2.送别诗《送友人》
3.边塞诗(高适岑参王昌龄崔颢王之涣等)《凉州词》《逢入京使》
4.羁旅诗《天净沙·秋思》
5.讽喻诗《卖炭翁》《泊秦淮》
6.咏物诗《草》《鹅》《竹石》
7.咏史诗怀古诗(历史事件、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周瑜
8.哲理诗《观书有感》9.闺怨诗
体裁
古体诗(唐之前)不对仗;押韵自由;四五六七言,每句字数不定。
标题加“歌、行、引、曲、吟、弄”等字。
近体诗(唐之后)绝句(4句)五绝;七绝;律诗(8句)大于8句称为长律或排律,五律;七律;颔联颈联必须对仗;可对仗也可不对仗;二、四、六、八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词别称: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近体乐府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词牌名·题目》
一首词一定要有词牌名,不一定有没题目。
水龙吟(67444)、念奴娇(436)、雨霖铃(444)、踏莎行(447)、苏幕遮(3345)、声声慢(446)、水调歌头(556)、八声甘州(85544)、清平乐(457)、破阵子(667)曲分为散曲(诗歌;抒情)和杂剧(戏曲;搞笑);散曲分为小令(短小精悍)和散套(富丽雍容)
别称:词余;北曲;乐府(散曲和杂剧采用“北曲”(一种腔调)为演唱形式,又称为“乐府”)
【宫调名】曲牌名·题目
宫调名是音乐的各种调式,宫调不同,音调就不同。
定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为七声,是乐律之本。
语言风格:诗歌语言风格
①清新:主要指语言浅显而有新意。
相关术语:清新雅致、清新自然。
②明快:主要指语言明白而流畅。
相关术语:明白晓畅。
③含蓄:主要指语言表意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相关术语:含蓄蕴藉、委婉含蓄。
④朴素:主要指语言朴实无华。
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相关术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
华丽:主要指语言丰富而有文采。
相关术语:华美绚丽、绚丽飘逸。
豪迈:语言奔放有气势,意境恢弘阔远表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相关术语:豪迈雄奇、雄浑豪放。
艺术手法: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抒情)、
表现手法(动静关系、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对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偶、设问等)
以官职的任免为例:
①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②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③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④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⑤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⑥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⑦表恢复的:复、还。
⑧表辞官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⑨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⑩表主管的:知、典、主。
识记品性:高考所选史传文的传主大多是正面人物、良臣名吏,可以储备-些短语来概述他们的品格。
比如:
忠君爱国, 清正廉洁, 公私分明, 刚正不阿, 正直无私,
光明磊落, 大义灭亲,任人唯贤,舍生取义,除暴安良,
身先士卒, 深明大义, 知错就改,见贤思齐,博闻强志,
尊老孝亲, 爱民如子,舍已为人,言行一致, 德才兼备,
乐善好施,赏罚分明,仗义执言,嫉恶如仇,有勇有谋,
足智多谋, 恃才傲物, 淡泊名利, 洁身自好,知足常乐,
1、游记往往先说明游览原因,或者游地名字的来源、所处位置、周围环境等等,接着写游览过程,对游地进行描写,后议论,发表看法。
五“何”——何人、何景、何情、何理、何特色
何人:人物身份、经历、性格等
何景:游览路径、大环境氛围、小环境特点等
何情:如何通过“景”、“事”来抒的什么情
何理:如何通过“景”、“事”来说的什么理
何特色: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运用、谋篇布局
游记的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是基础;议论、抒情为目的
2.书序的一般内容有:此书(包括诗文集)的写作缘由、成书经过、作品的主要内容、章节安排、写作目的等,他序还常有对此书的评价。
赠序特征是:篇名中有“送……序”的字眼,内容也通常为长辈、上司对晚辈、属下的临别赠言,多为对对方的鼓励、期待,也有对对方的祝福、称赞、留恋。
如《送东阳马生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诗序常称为“并序”,即写在诗歌前的文章,内容类似书序,多交待写作诗歌的缘由、诗歌的内容等。
如《琵琶行》(并序)。
3.书信:一般书信、自荐信、请托、庆贺信
分去信和回信。
阅读是要关注去信和回信来由。
4.政论: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文论:中国古代文论的特点思维方式具有直观领悟和内省体验的特点;在论证方法上多用比喻、对比,生动而气势澎湃,少名词性的解释;较多涉及对作者的道德伦理、学术思想的评价,而不仅是单纯的作品评价。
6.书论、画论
7.说:谈论对象可为事、物、人,但多为物。
8.奏章:关注奏议的语言艺术:委婉和说服力度。
政论文的特点及阅读技巧
1、在论证方法上,多用引证、例证、对比论证。
2、鲜明的语体风格,多用排比、反问等修辞,有“赋”的风韵。
3、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映。
一个王朝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往往成为后来的政治家和思想家的素材。
他们思考和论证往事的得失,以史为鉴,为当朝和后代的统治者提供新的治国方针。
4、思想一般都是奉天法古,三纲五常,仁义道德等;争论的问题大多是人治和法治、德治和刑治、王道与霸道、民本主义和君主至上、尊贤和尊亲、义理和功利等。
5、儒家思想把政治和伦理道德紧密结合起来,强调“为政以德”,宣传“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讲“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伦理化的政治思想根深蒂固。
“说”类文言文
“说”,作为古代散文的另一种重要体裁,从内容上看可以记叙、可以说明、可以议论,大多是一事一议,发表作者对某个现象或问题的深刻见解,通常采用托物言志、设物喻理的
手法。
如《师说》、《爱莲说》、《黄生借书说》、《捕蛇者说》、《马说》等。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谈谈从师的问题”、“谈谈姓黄的小伙子借书的问题”、“谈谈千里马的问题”。
“论”和“说”的区别其实不大,要说有,那么“说”的语言通常平白如话,但寓意深刻;“论”的语言往往纵横捭阖,汪洋恣肆,充满雄辩的力量。
内容上,“说”着眼于小处,一个社会现象,一种治学方法;“论”放眼于大处,引经据典、说古论今,对象往往是高官甚至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