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锦绣未央中的历史人物原型

锦绣未央中的历史人物原型

《锦绣未央》中的历史人物原型肖营子高级中学唐友电视剧《锦绣未央》取材于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经历了2代帝王的努力,北魏从鲜卑小部落发展壮大到北方的强国。

太武皇帝拓拔焘(剧中的老皇帝)时期北方已经基本统一,与南方政权刘宋形成了对峙。

而电视剧的故事情节也是从此刻开始延伸展开的,剧中的主要人物围绕“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的主旋律,演绎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情爱之歌。

一、李未央的历史原型:“千古一后”冯太后!1、《锦绣未央》李未央介绍:故事发生在南北朝时期,北方地区的北魏王朝正值太武帝当政。

太平真君十年,太武帝颁诏,命大将军冯邈带兵征讨柔然。

大臣乙浑以冯邈是降将为由极力反对,左昭仪冯姑出面力挺大将军冯邈,太武帝最终决定仍由冯邈带兵出征。

冯邈战败投降,大为震怒的太武帝派乙浑诛杀冯家老小,冯姑的哥哥冯朗也被赐死,冯朗的儿子冯熙因为逃到羌族部落,性命得以保全。

冯朗的女儿冯淑仪几经波折,最终以戴罪之身进入皇宫做了一个小奴婢。

少年冯淑仪聪慧机敏,后来成为了少年皇子拓跋浚的伴读。

公元452年,年仅13岁的拓跋浚称帝,成为历史上的文成帝。

冯淑仪被选为贵人,并最终成为母仪天下的皇后。

柔然进犯北魏,文成帝提出比武选将,冯皇后借机召回躲藏在羌族部落的哥哥冯熙。

在比武大会上,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花木兰和冯熙脱颖而出,最终冯熙被任命为先锋,他率部与柔然军队交战,大获全胜,冯家兄妹终于洗刷掉了冯家的耻辱。

文成帝打算兴建云岗石窟,得到冯皇后支持的昙曜最终领命开凿佛窟。

文成帝驾崩,火祭之时,冯皇后纵身火海,幸被侍官李弈救出。

在众臣的帮助下,冯太后一举铲除了阴谋篡权的乙浑。

少年献文帝继位后,冯皇后被尊为冯太后,首次临朝称制。

献文帝长大成人,冯太后还政于朝,开始全心教导太子拓跋宏。

公元471年,5岁的孝文帝拓跋宏登基,公元476年,冯太后二次临朝称制。

冯太后是一位开明的政治家,她鼓励孝文帝矢志改革,富国强兵。

在冯皇后的引导和全力支持下,孝文帝颁布实施了《三长制》和《均田制》。

在这些改革措施的激励下,北魏王朝国力日渐强大,经济和文化都有了空前的发展。

2、历史原型:冯太后:49岁,名冯淑仪,罪臣冯朗之女,父死,她被罚入宫中为婢。

幸得左昭仪冯姑的照顾、教育,冯淑仪为文成帝所宠爱,被立为贵人,又为常太后所眷顾,通过铸金人成功而立为皇后。

文成帝病逝,冯太后以投火殉葬之举赢得朝野崇敬。

在献文帝拓拔弘接位后,她诛杀了妄图篡位的丞相乙浑,临朝称制。

拓跋弘渐长,冯太后还政于献文帝,专心抚育太子,但仍过问朝中大事。

献文帝与冯太后政见不合,受冯后挚肘,不得以18岁逊位,自为太上皇帝。

孝文帝5岁登基,冯太后再次临朝称制。

但是大臣拓跋子推等却挟献文帝与之对抗,杀了其宠信的中常侍李弈。

冯太后为根除推行新政的阻力,毅然将献文帝及其亲信一网打尽。

雄才大略的冯太后广开言路,重用人才,接受重臣李冲等建议,突破重重阻力,推行了班禄制、均田制、三长制等三项改革,取得成功。

北魏国力自此迅速增强,同时推动了鲜卑游牧文化走向先进的农耕文化,对促进民族融和方面,也作出了贡献。

在中国历史上,冯太后具有远见卓识,善于识人用人,生杀决断,威严有加,但又胸襟广阔,有大丈夫气魄。

她生活简朴,体恤下民。

冯太后应是最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之一,为推动中国历史前进,起到了可贵的作用。

二、拓跋浚的原型:“有勇有谋”的文成皇帝!1、《锦绣未央》拓跋浚介绍:电视剧《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罗晋饰)是北魏皇孙,性格阳光开朗,幽默风趣,淡泊名利,有勇有谋,深得皇帝拓跋焘的喜爱,母亲是太子妃,外祖是手握重兵的公侯。

拓跋浚和李未央两情相悦,却因横在两人间的国仇,不能进一步发展。

等到李未央说出自已最隐秘的身世,两人正式彼此的感情,在山谷中度过最为甜蜜的一段时光。

最后在李未央的帮助下,拓跋浚终于战胜拓跋余登上皇位,实现自己的抱负理想。

2、《锦绣未央》中拓跋浚的历史原型:据悉,历史上拓跋浚是拓跋濬(440年―465年),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帝拓跋晃长子,母恭皇后闾氏,南北朝时期北魏第五位皇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宦官宗爱弑杀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

同年十月,宗爱又弑杀拓跋余,尚书陆丽等拥立拓跋濬即位,是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之后,便诛杀宗爱。

文成帝在位期间,北魏恢复佛教,始建云冈石窟。

和平六年(465年),文成帝病逝,时年二十六岁,谥号文成皇帝,庙号高宗,葬于金陵。

三、拓跋余的原型:“腹黑阴冷”的隐王!1、《锦绣未央》中的拓跋余:拓跋余是北魏的皇子,因母亲为罪妃,自幼受人欺凌。

拓跋余逐渐养成了腹黑阴冷,冷血无情的个性,具有幽闭恐惧症的弱点。

拓跋余内心渴望皇位,为此拓跋余拼命地忍耐别人对他的践踏,展露出了一个恭谨的王子形象。

拓跋余委屈隐忍地活了二十年后,遇见了李未央。

拓跋余本想利用这个女人登上皇位。

但谁知李未央拒绝了他的联盟提议。

拓跋余一度想要毁掉李未央,他害怕李未央成为敌人的盟友。

一次意外让拓跋余发现李未央能够救治他的幽闭症,他有舍不得伤害李未央了。

到了后来,拓跋余甚至沉迷于李未央的魅力,喜欢上了她。

2、《锦绣未央》中拓跋余的历史原型:拓跋余(?―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之子,景穆帝拓跋晃异母弟,母闾左昭仪,南北朝时期北魏皇帝,在位仅八个月。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受封吴王。

正平元年(451年),改封南安王。

正平二年(452年),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拥立拓跋余为帝,改元永平(或作承平),趁机杀害政见不和的大臣与东平王。

拓跋余自认为自己没有按照长幼顺序登上皇位,便厚赐大臣以收买人心,一个月的时间,国库挥霍一空。

加之拓跋余喜欢醉酒,纵情声色犬马,喜好野外狩猎,出入没有限度。

又不过问国家大事,边境告急,不出兵救助,致使百姓愤恨。

而宗爱身居宰相高位,总管三省政务,负责皇家的安全事务,随意召唤公卿大臣,专权跋扈日益加重,朝廷内外都畏惧他。

拓跋余怀疑宗爱将要作乱,就想谋划削夺他的大权,宗爱知道后非常愤怒。

永平二年(452年),宗爱利用拓跋余祭祀宗庙之机,派小黄门贾周等人在夜晚杀死拓跋余。

拓跋余死后,其侄子文成帝拓跋濬即位,诛杀宗爱、贾周等人,以诸侯王的礼仪安葬拓跋余,谥号为隐王。

四、李长乐的原型:大历第一美人!1、《锦绣未央》中的李长乐:在电视剧中,李长乐是李未央的大姐。

京城第一美人。

父亲是当朝尚书,母亲是世家之女。

李未央的出现,让她产生了危机感。

她对拓跋浚一往情深,然而拓跋浚却喜欢上她的仇敌李未央,这个认识让她痛苦,也让她嫉恨。

拓跋浚因为李未央而对她产生了排斥,这更让她伤心难过。

为此,她不惜丧尽天良,不择手段!强烈的骄傲和嫉恨,让她走上了毁灭之路!2、《锦绣未央》中李常乐的历史原型:根据历史记载的资料,我们了解到,拓跋浚除了皇后冯氏(《锦绣未央》中李未央历史原型)之外,还有六位嫔妃:夫人李氏、夫人曹氏、夫人沮渠氏、夫人乙氏、夫人悦氏、夫人玄氏。

我们推测,在这些人当中应该就有一个是李长乐。

拓跋浚的六个妾室中,有一个姓李。

但是这个李夫人在北魏的历史中几乎没有什么详细的记载留下。

另外,她有没有生下孩子,我们也不得而知。

据了解,历史中对李长乐历史原型的资料介绍非常少:李长乐,相府嫡女,字仙蕙,宛若谪仙,大历第一美人。

五、李常茹的原型:“工于心计”的情痴!1、《锦绣未央》中的李常茹:李常茹在李府中一直深受李长乐的欺负,虽然她本身颇有能力,但还是斗不过老谋深算的叱云柔,所以她只能默默地忍受李长乐的欺辱。

当李未央出现时,李常茹看到了李未央身上的聪明才智。

在看到李未央被李长乐欺负的时候,她有种心心相惜的感觉,所以她接近李未央,并且与李未央成为好友,两人联手打击叱云柔母女。

开始的时候这两人的感情是很好的,但是后来她发现自己一直恋慕着的拓跋余喜欢上了李未央。

从那时起,李常茹对李未央的感情就变了,她越来越嫉妒李未央,到最后她对李未央的恨意甚至还超过了李长乐。

在电视剧后期,李常茹已经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她不顾当初与李未央的姐妹之谊,多次出手陷害背叛李未央。

最后她再也没有能力与李未央斗时,她选择了亲手杀死李未央。

但是她万万没想到的是,拓跋余替李未央挡了一刀。

李常茹亲手杀了自己最爱的人后,悔恨不已。

在拓跋余死了几月之后自尽身亡。

2、百度中的李常茹:李未央的妹妹。

李家二房嫡女。

外表楚楚可怜,可内心隐忍腹黑。

工于心计,善于伪装。

天资聪颖,心比天高,奈何姿容普通,所以从小到大被绝色堂姐李长乐压制,出不了头。

她了解叱云氏手段,不敢与李长乐相争,可心中却极不甘心。

她一直等待机会,直到李未央的到来。

她发现聪明机智的李未央是对付叱云氏、李长乐的最好利器。

她一方面和李未央交好,暗中几次挑拨叱云氏与李未央相争,期待着他们两败俱伤,然后她渔翁得利。

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

将周氏害死。

她成功了,李未央将李长乐斗败,叱云柔重病将死,借助李未央上位,成功让自己一房在李家出人头地,也成功得到一直暗恋的拓跋余关注,认为他可以是自己很好的一枚棋子。

由于拓跋余情痴李未央,李常茹感到恐慌,开始敌视李未央,不惜下重手陷害这个一直关心她信任她的好姐妹!尽管她使尽各种手段,却无法阻止拓跋余的心向李未央靠拢。

在杀李未央的过程中,拓跋余用生命保护了李未央。

李常茹亲手杀死了自己心爱之人,自食其果,最终承受不住这个打击,自杀身亡,和拓跋余死在一起。

六、李敏德的原型:柔然王子的“情根深种”!1、《锦绣未央》中的李敏德:剧中李敏德是柔然王的的私生子,为躲避皇后的陷害,自小被送到魏国来。

是李未央名义上的二弟。

性格敏感谨慎、孤傲冷漠、正直勇敢,对待亲人关怀备至,对待敌人冷酷无情。

在与李未央的相处中,慢慢被李未央的聪慧和内心中隐藏的善良给吸引。

之后他母亲被叱云氏害死,也是李未央不离不弃地陪伴他度过最艰难的时候,也因此让他对李未央情根深种。

当他发现李未央爱的是拓跋浚后,他虽然痛苦妒忌,却选择将爱埋藏心底,暗中守护,只为让李未央开心。

他一次次地参与到李未央的复仇计划中,当他知道李未央真实身份后,也动用自己的一切力量帮助李未央。

为了她甚至不惜自己的性命,可为了不增加李未央的负担,他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将这份心思表达出来。

《锦绣未央》中的拓跋迪是北魏的公主,她是拓跋焘的女儿。

剧中的拓跋迪很喜欢李敏德,在得知李敏德对于李未央的心思后,也不屑于不折手段,而是用自己的行动感动了李敏德,最终两人结为伉俪。

2、《锦绣未央》中李敏德的原型:李敏德是柔然可汗的儿子,本姓闾(郁久闾氏,简称闾氏),历史上那时北魏和柔然已经和亲,拓跋余的母亲闾氏(闾左昭仪)和拓跋浚的母亲闾氏(太子妃)都是柔然和亲公主,也有很多柔然王子在北魏为官,如濮阳王闾若文。

柔然,是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制汗国,最高统治部落(可汗郁久闾氏本部)为鲜卑别部的一支。

李敏德是柔然王的私生子,为躲避皇后的陷害,自小被送到魏国来,性格敏感谨慎、孤傲冷漠、正直勇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