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34 手轮的结构与尺寸及建模熟练AutoCAD 三维建模10.1 实验目的1) 熟练AutoCAD 三维图形的基本命令;2) 熟练掌握三维建模的作图方法;3) 为零件装配打基础。
10.2 实验内容根据以上球阀的零件阀杆、阀门和卡环(ø3)的结构及尺寸分别建模。
零件结构与尺寸:图5.30 阀门、阀杆的结构及尺寸示例:图5.31 阀门、阀杆卡环建模4.5 三维实体建模实例4.5.1 实验内容图4-48 轴承座的三视图根据图4-48所示的平面二维图绘制三维轴承座模型,然后将三维模型自动转换到二维,生成三视图和透视图。
这是一个典型意义的例子,在一些工程实际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
主要要用到的命令有:box、extrude、boundary、mvsetup,mspace、solprof等4.5.2 实验指导一.建立轴承底板1.用“长方体”命令绘制底板,设置为西南等轴测视图,打开端点捕捉方式。
命令:box指定长方体的角点或[中心点(CE)] <0,0,0>:指定角点或[立方体(C)/长度(L)]:@60,50,8命令:vpoin t当前视图方向:VIEWDIR=0.0000,0.0000,1.0000指定视点或[旋转(R)] <显示坐标球和三轴架>:-1,-1,1正在重生成模型。
命令:z指定窗口角点,输入比例因子(nX 或nXP),或[全部(A)/中心点(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 <实时>:0.5x2.在底板上开两个孔。
命令:cCIRCLE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10,25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4命令:mirror选择对象:L指定镜像线的第一点:指定镜像线的第二点:是否删除源对象?[是(Y)/否(N)] <N>:命令:extrude当前线框密度:ISOLINES=16选择对象:_(选择刚画好的两个圆)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8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命令:subtract选择底座,然后选择拉伸生成的两个圆柱体。
执行“消隐”命令和“重生成”命令,重新生成模型。
3.用“倒圆角”修圆底板前面两个圆角,半径为10,用“倒直角”命令对圆孔倒角1╳45°处理。
命令:fillet当前设置:模式= 修剪,半径= 10.0000选择第一个对象或[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U)]:输入圆角半径<10.0000>:10选择边或[链(C)/半径(R)]:选择边或[链(C)/半径(R)]:已选定2 个边用于圆角。
命令:CHAMFER(“修剪”模式) 当前倒角距离1 = 10.0000,距离2 = 10.0000选择第一条直线或[多段线(P)/距离(D)/角度(A)/修剪(T)/方式(M)/多个(U)]:(选择底座上的圆)基面选择...输入曲面选择选项[下一个(N)/当前(OK)] <当前>:若底座顶面选中,回车确认,否则键入N,选中底座顶面作为基面。
指定基面的倒角距离<10.0000>:1指定其他曲面的倒角距离<10.0000>:1选择边或[环(L)]:选择2个圆孔的上表面边选择边或[环(L)]:这样轴承底板就完成了,如图4-49。
图4-49 轴承底板二.建立轴承孔和支架1.UCS设置为主视正交坐标系,原点移动原理屏幕的长边中点,以(0,60)为中心点,分别画出直径为30和15的两个圆。
命令:ucs当前UCS名称:*世界*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世界>:G输入选项[俯视(T)/仰视(B)/主视(F)/后视(BA)/左视(L)/右视(R)] <俯视>:f命令:ucs当前UCS名称:*主视*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世界>:M指定新原点或[Z 向深度(Z)] <0,0,0>:(捕捉远离屏幕的长边的中点)命令:C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0,60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4.0000>:15命令:C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0,60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15.0000>:7.5命令:ZOOM指定窗口角点,输入比例因子(nX 或nXP),或[全部(A)/中心点(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 <实时>:A正在重新生成模型。
2.作支架侧面两条边线,与圆柱相切。
3.用“边界”命令点取支架边框内部一点,生成封闭边界,并拉伸成高度为8的实体。
首先执行“边界”命令,然后执行“拉伸”命令。
命令:extrude当前线框密度:ISOLINES=16选择对象:L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8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4.同样用“拉伸”命令拉伸大小两个圆,高度为40,操作完后的模型如图4-50所示。
图4-50 轴承孔和支架三.建立肋板1.UCS绕Y轴旋转-90°。
命令:ucs当前UCS名称:*主视*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世界>:n指定新UCS的原点或[Z 轴(ZA)/三点(3)/对象(OB)/面(F)/视图(V)/X/Y/Z] <0,0,0>:y指定绕Y轴的旋转角度<90>:-902.在平面视图中绘制肋板轮廓线,拉伸高度为8。
命令:pline指定起点:8,0当前线宽为0.0000指定下一个点或[圆弧(A)/半宽(H)/长度(L)/放弃(U)/宽度(W)]:50,0然后按提示分别输入:(30,30)、(30,50)、(8,50)、C命令:extrude当前线框密度:ISOLINES=16选择对象:L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8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3.移动肋板,使其位于中心位置命令:move选择对象:L指定基点或位移:(随便点取一点作为基点)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0,0,-4四.构造轴承孔上方的凸台1.设置UCS与底座平行,原点在圆柱体的上表面的四分之一象限点上。
命令:ucs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 <世界>:n指定新UCS 的原点或[Z 轴(ZA)/三点(3)/对象(OB)/面(F)/视图(V)/X/Y/Z] <0,0,0>:x指定绕X 轴的旋转角度<90>:-90命令:ucs输入选项[新建(N)/移动(M)/正交(G)/上一个(P)/恢复(R)/保存(S)/删除(D)/应用(A)/?/世界(W)] <世界>:m指定新原点或[Z 向深度(Z)] <0,0,0>:_qua于圆柱体的上表面的四分之一象限点上。
2.以(20,0)为中心点,分别画直径为8和直径为4的两个圆,高度为-20,向上移出5个单位。
操作完后模型如图4-51所示。
命令:C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20,0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7.5000>:4命令:CCIRCLE 指定圆的圆心或[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20,0指定圆的半径或[直径(D)] <4.0000>:2命令:extrude当前线框密度:ISOLINES=16选择对象:(前面刚画的两个圆)指定拉伸高度或[路径(P)]:-20指定拉伸的倾斜角度<0>:命令:_move选择对象:(选择前面的2个拉伸体)指定基点或位移:(随便点取一点)指定位移的第二点或<用第一点作位移>:@0,0,5图4-51五.建立轴承座复合实体。
1.执行“并”运算合并轴承孔大圆柱和凸台大圆柱体。
2.同样合并轴承孔小圆柱体和凸台小圆柱体。
3.轴承孔大圆柱体减去小圆柱体。
命令:subtract首先选择大圆柱体,回车后再选择小圆柱体。
4.执行“并”运算。
并输入ALL合并底板、肋板、支架和轴承孔、凸台,最后执行“消隐”命令和“重生成”命令重新生成模型。
如图4-52所示。
图4-52 轴承座三维模型5.将参数facters的值设为9,然后进行渲染处理,这样可以使图像更光滑,见图4-53。
命令:facetres输入FACETRES 的新值<0.5000>:9命令:_render加载配景对象模式。
正在初始化Render...正在初始化系统配置...完成。
使用当前视图。
已选择默认场景。
图4-53六.绘制轴承座三视图和轴测图方法一1.进入图纸空间(布局)。
命令:tilemode输入TILEMODE 的新值<1>:0正在重生成布局。
重生成模型- 缓存视口。
2.使用MVSETUP命令命令:mvsetup正在初始化...输入选项[对齐(A)/创建(C)/缩放视口(S)/选项(O)/标题栏(T)/放弃(U)]:C输入选项[删除对象(D)/创建视口(C)/放弃(U)] <创建视口>:C可用布局选项: . . .直接回车,这时会出现如图4-54所示的文本对话框。
图4-54 文本对话框这里直接选2(标准工程视图-不一定符合我国标准)输入要加载的布局号或[重显示(R)]:2指定边界区域的第一角点:>>指定边界区域的另一角点:指定X 方向上视口之间的距离<0>:0.2指定Y 方向上视口之间的距离<0.2>:这时就自动生成了如图4-55所示的图形。
在这个图中可以作进一步的处理,如消隐、设置视图、设置轮廓、设置图形等,还可以进行尺寸标注。
最后完成一张完整的二维工程图。
在进入到图纸空间之后,其实还必须设定绘图区域,也可以调入已有的标题栏图块等,这些大家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自己掌握。
图4-55方法二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总结了一种从三维模型到符合我国标准的二维视图的方法,下面简单介绍一下:1.根据所要表达的工程视图的个数,将模型复制到基本视图位置,利用“三维旋转”命令将相应的视图改变视点的方向,即将相应模型进行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