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毕业论文浅谈陶瓷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系部:材料与化学工程系学生姓名:唐前锋指导教师:谢和平职称:副教授专业:材料工程技术班级:材料1001班学号: 107009301152013年5月摘要本文介绍了陶瓷材料的发展历史,并根据陶瓷材料的不同特性及用途对其进行了较为准确的分类,并对各类陶瓷的应用进行了概述。
并从陶瓷的晶体结构、陶瓷的成型与烧结、陶瓷的韧化等几个方面详细的介绍了陶瓷材料。
通过对陶瓷特性及应用领域的总结,对陶瓷材料未来的发展作出了新的展望,揭示了陶瓷材料的应用方向及发展趋势。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ceramic materials, an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were more accurate classifications of its, and application of various kinds of ceramics were summarized. And from several forming crystal structure, ceramic and ceramic sintering, toughening, detailed introduction of the ceramic materials. The ceramic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summary, made a new prospec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eramic materials in the future, reveals the application direction of ceramic materials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关键字:陶瓷材料结构成型烧结前景目录前言 (4)1 陶瓷的结构 (5)2 陶瓷粉体制备 (6)2.1物理制备方法 (6)2.2化学制备方法 (6)3 陶瓷的成型与烧结 (8)3.1型工艺 (8)3.1.1胶态浇注成型 (8)3.1.2流延成型 (8)3.1.3注凝成型 (8)3.1.4直接凝固注模成型 (8)3.1.5胶态振动注模成型 (8)3.1.6温度诱导絮凝成型 (9)3.2的烧结 (9)4 纳米陶瓷材料 (11)5 陶瓷材料的发展前景 (11)6 中国陶瓷出口在逐年增加,但价格偏低 (11)7 中国陶瓷市场的发展趋势 (12)8 结论 (12)9 参考文献 (13)10 致谢 (14)前言:陶瓷材料在人类生活和现代化建设中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材料。
它是继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之后人们所关注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
它兼有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的共同优点,在不断改性的过程中,已经使它的易碎性有了很大的改善。
陶瓷材料按其性能及用途可分为两大类: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
现代先进陶瓷的性能稳定、高强度、高硬度、耐高温、耐腐蚀、耐酸耐碱、耐磨损、抗氧化以及良好的光学性能、声学性能、电磁性能、敏感性等性能远优于金属材料和高分子材料;而且,先进陶瓷是根据所要求的产品性能,经过严格的成分和生产工艺制造出来的高性能材料,因此可用于高温和腐蚀介质的环境当中,是现代材料科学发展最活跃的领域之一。
陶瓷材料在日常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陶瓷又可分为结构陶瓷和功能陶瓷,结构陶瓷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腐蚀以及质量轻、导热性能好等优点;功能陶瓷在力学、电学、热学、磁光学和其它方面具有一些特殊的功能,使陶瓷在各个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1]。
但陶瓷存在脆性(裂纹)、均匀性差、韧性和强度较差等缺陷,因而使其应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但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纳米陶瓷随之产生。
纳米陶瓷粉体是介于固体与分子之间的具有纳米尺寸(1~100 nm)的亚稳态中间物质。
随着粉体的超细化,其表面电子结构和晶体结构发生变化,使得材料的强度、韧性和超塑性大幅度提高,克服了工程陶瓷的许多不足,并对材料的力学、电学、热学、磁学、光学等性能产生重要影响,从而为工程陶瓷的应用开拓了新领域。
1、陶瓷的结构陶瓷材料是用天然或合成化合物经过成形和高温烧结制成的一类无机非金属材料。
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
可用作结构材料、刀具材料,由于陶瓷还具有某些特殊的性能,又可作为功能材料。
陶瓷材料多相多晶材料,一般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组成。
其显微结构是由原料,组成和制造工艺所决定的。
晶相是陶瓷材料的主要组成相,是化合物或或固溶体。
陶瓷中的晶相主要有硅酸盐,氧化物和非氧化物三种。
玻璃相是一种低熔点的非晶态固相。
它的作用是连接晶相,填充晶相间的间隙,提高致密度,降低烧结温度,抑制晶粒长大等。
玻璃相的组成随着胚料组成,分散度,烧结时间以及炉内气氛的不同而变化。
玻璃相会降低陶瓷的强度,耐热耐火性和绝缘性。
气相是指陶瓷孔隙中的气体。
陶瓷的性能受气孔的含量,形状,分布等的影响。
气孔会降低陶瓷的强度,增大介电损耗,降低绝缘性,降低致密度,提高绝热性和抗震性。
对功能陶瓷的光,电,磁等性能也会有影响。
氧化物陶瓷: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原子结合以离子键为主,存在部分共价键,因此具有许多优良的性能。
大部分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熔点,良好的电绝缘性能,特别是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和抗氧化性,在上程领域已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例如:氧化铝陶瓷: A1203为主晶相。
根据A1203含量和添加剂的不同,有不同系列。
如根据A1203含量不同可分为75瓷,85瓷,95瓷,99瓷等;根据其主晶相的不同可分为莫来石瓷、刚玉-莫来瓷和刚玉瓷;根据添加剂的不同又分为铬刚玉、钛刚玉等。
氮化物陶瓷氮化物包括非金属和金属元素氮化物,他们是高熔点物质。
氮化物陶瓷的种类很多,但都不是天然矿物,而是人工合成的。
日前工业上应用较多的氮化物陶瓷有氮化硅(Si3N4)、氮化硼、氮化铝、氮化钛等。
例如:氮化硅陶瓷:Si3N4陶瓷材料的热膨胀系数小,因此具有较好的抗热震性能;在陶瓷材料中,Si3N4的弯曲强度比较高,硬度也很高, Si3N4陶瓷耐氢氟酸以外的所有无机酸和某些碱液的腐蚀,;高温氧化时材料表面形成的氧化硅膜可以阻碍进一步氧化,抗执化温度达1800℃。
玻璃陶瓷材料将特定组成(含晶核剂)的玻璃进行晶化热处理,在玻璃内部均匀析出大量微小晶体并进一步长大,形成致密微晶相,玻璃相填充于晶界,得到像陶瓷一样的多晶固体材料统称为玻璃陶瓷,也称之为微晶玻璃。
低膨胀玻璃陶瓷这类玻璃陶瓷的特点是其显微组织为架状硅酸盐,主晶相分别为β一石英、β一钾辉石、β一钾霞石,具有热膨胀系数低(可为负值)、强度高、热稳定性能好、使用温度高等特点,并可制成透明和浊白两种类型。
表面可强化玻璃陶瓷玻璃陶瓷的强度比一般玻璃要大好几倍,抗弯强度可达到88-250MPa,但在某些特殊场合仍然不能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提高强度。
2、陶瓷粉体制备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是纳米陶瓷材料制备的基础,现在已发展了多种纳米陶瓷粉体的制备方法。
2.1 物理制备方法物理制备方法主要是高能机械球粉碎法:机械粉碎法:冲击式粉碎、球磨粉碎、行星式研磨、振动粉碎等。
2.2 化学制备方法气相合成:在惰性气氛中,蒸发的单体凝结成原子团。
一般是先建立单体群,靠与冷惰性气体原子碰撞来冷却单体,靠单体累加或原子团间的碰撞使原子团生长。
这种合成法对制备纳米陶瓷粉有下列优点:a)增强了低温下的可烧结性,这主要是由于高的驱动力和短的扩散距离所致。
b)有相对高的纯净性和高的表面及晶粒边界纯度。
c)这类方法相对来说较为简单,易于达到高速率生产。
炉源法:它是用以建立单体的最简单技术,原料在坩埚中经加热直接蒸发生气态,以产生悬浮微粒或烟雾状原子团。
越接近源,小原子团的尺寸越均匀;远离源,原子团变大,其粒径分布变宽。
离开蒸发源到一定距离时,原子团达到极限粒径该特征距离值取决于惰性气体的压强和源的蒸发速率。
原子团极限粒径将随蒸发速率的加大和惰性气体原子量的增大而增加。
原子团的平均粒径可由改变蒸发速率以及蒸发室内的惰性气体的压强来控制,粒径可小至3~4nm。
粒径分布显示对数正态分布,这种分布表明团—团聚结的特征。
在惰性气体中,加一种强制对流的气流,可降低原子团粒径的平均值,其粒径分布宽度亦趋窄。
对高蒸气压的样品,可用升华代替蒸发。
例如MgO,在200Pa的He压中,加热到接近于1600℃(MgO的熔点为2850℃)。
经升华后,发现是缺氧的,但可将它暴露在引入真空室的氧气氛下,而最终使其转化成符合化学计量比的MgO。
炉源法可制备氧化物陶瓷粉。
如要制备TiO2,可在He中蒸发金属Ti来获得,先制取松散的金属粉,然后由引入到小室的氧气进行氧化,典型的氧压为2kPa。
实验证明,惰性气体气压的控制不仅影响颗粒大小,有时也影响形成材料的物相。
用加热生成单体,技术简单,但其局限性也很明显,故只有少数几种陶瓷材料如TiO2、CaF2等用该方法来制备纳米粉。
热解法:是指采用高温先使反应剂气体的气相分解,再产生所要组分原子的饱和蒸气。
热解主要有两种:激光热解和火焰热解。
激光热解是将一种用惰性气体为载体的流动的反应剂气体用激光快速加热,实现快速的,反应剂气体的气相分解。
当分解物被载流气体的原子(分子)碰撞而达到淬冷后,原子团进行成核和生长。
这种技术被广泛用于合成Si3N4、SiC、Al2O3等纳米陶瓷粉。
对制取非金属化合物,靠将乙烯加入气体混合物以产生碳化物;靠将NH3加入以产生氮化物。
激光热解优点是可连续加工,可用激光功率和反应剂流率来控制产率。
另一种是火焰热解,这是一种挥发性化合物如TiCl4或SiCl4在氢—氧焰中的反应,它导致生成弥散度较高的氧化物团,用于制取Al2O3、SiO2、Bi2O3、ZrO2和TiO2等。
这种技术的主要优点是高纯、具有化学可变性,以及有合成混合氧化物的可能。
2.1凝聚相合成:主要有下列三种方法。
离子性材料中的分解和沉淀反应:已被用于产生纳米团,例如Mg(OH)2和MgCO3的分解产生具有大约2nm直径的MgO分子团。
Sol-gel法(溶胶—凝胶法):被用在各类系统中产生小于10nm的SiO2、Al2O3和TiO2纳米团。
要获得纳米结构,可引入具有最终平衡相结晶陶瓷的先驱物作为籽晶,进行催化成核,在基体中引入晶核的目的是为了降低形成所需相的成核能。
要制备包含一个或多个高蒸气压组分的化学计量比化合物,遇到一定的困难。
如要制备(BaPb)TiO3,严重的问题就是由于高蒸气压组分铅的损失,而该困难可由sol-gel法避免,与其它高温方法比,该方法是在低温下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