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林下养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林下养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林下养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县林下养鸡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中共**县委员会办公室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引导、支持下,**县组织群众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鸡产业,通过党委、政府高位推动、龙头企业强力带动下,取得了初步成效,加快了农民增收。

XX 年,**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6000元,达6142元,同比增长%,仅林下养鸡一项可为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67元,XX年上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完成3689元,同比增长%。

林下养鸡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势必影响这一产业的发展,最终影响农民增收。

一、发展现状
发展规模
**县辖8镇4乡181个行政村,总面积2485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公顷。

XX年下半年,南宁富凤公司进入**发展养鸡,XX年,全县完成林权制度改
革后,“公司+基地+农户”的林下养鸡养殖模式得以在**县大规模推广。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这一产业的发展,加大对林下养鸡产业的投入。

经过五年来各相关部门的协同努力,林下养鸡规模不断扩大,截至XX年9月,累计出栏万羽,存栏万羽,新增“公司+农户”390户,建成“公司+农户”103户。

林下养鸡产业已成为**县经济增长新亮点和助农增收新渠道。

合作形式
“公司+基地+农户”模式成为发展主导方式,每个规模林下养鸡场占地面积5-30亩不等,其中鸡舍面积户均300-800㎡,需平整场地400-1000㎡。

共完成出栏XX羽肉鸡以上的林下养鸡规模户1313户,其中“公司+基地+农户”模式的约1064户。

资金投入
1.资金。

一是县级财政投入和乡镇整合各种项目经费投入,占林下养鸡大部分投入,主要用于鸡场场地平整,鸡场水、电、路建设,鸡舍建设补助。

二是公司先向农户提供鸡苗、饲料、药品,农户卖鸡后结算扣除。

三是农户自有或贷款投入,主要用于鸡舍建设中政府补助不足部分、购买饲养器具、抵押金等。

2.投入规模。

自XX年以来,县级财政通过拨付专项工作经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合计万
元,其中XX年万元,XX年万元,XX年万元,投入呈逐年增加趋势,每建成一个鸡场县财政要投入近万元的资金。

各乡在扶持林下养鸡方面主要是通过整合各种资金,帮助养鸡户实施场地平整和开展其他前期工作。

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林下养鸡是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林下空间从事林下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农业生态模式,生态效益良好。

一是节省管护费用,实施林下养鸡后,养鸡人员既养鸡,又可看管山林,节约山林管护费用。

二是节省肥料。

鸡粪是天然的有机肥料,施放到林地里能促进树木的生长。

三是灭虫锄草。

游牧的鸡群每天都要吃地下青草,觅树上害虫,因此保护了树木。

2.经济效益
一是有效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农民收入。

每个规模养鸡场可安排2人进行肉鸡养殖,公司+基地+农户”的养鸡户每出栏一羽肉鸡毛利在元之间,平均元以上,养殖收益可观。

林下养鸡的发展,带动了更多的农民通过养鸡走上致富路。

二是进一步推动优质无公害肉鸡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公司+
第3页共8页
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带动更多的农民投入到优质鸡规模养殖中,实现规模化、产业化无公害优质畜产品生产模式。

三是林地放养鸡活动空间大,羽毛色泽光亮,肌肉结实,皮下脂肪适中,肉味鲜甜,适合市场需求,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3.社会效益
一是节省饲料,提高了肉鸡质量,林下养鸡是在林下饲养肉鸡,鸡可以吃林地的虫草,减少饲料的用量,提高鸡的抗病能力,提高了肉鸡的质量。

**县每年可向社会提供XX万羽以上优质肉鸡,将推动养鸡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

二是林下养殖减少了药物及饲料添加剂的用量,产品质量更好,更符合绿色畜产品与无公害食品的要求。

林下养鸡产业的推进必将有利于广西标准化养鸡业的快速发展。

二、存在问题
环境问题
1.**县林下养鸡主要集中在南部的七个乡镇,经过5年来的开发,南部七个乡镇宜养林地开发已近饱和,有些乡镇已难找到可利用的场地,余下的都是地处偏远、坡陡林地,而北部五个乡镇林地也多为山高路远坡陡,如开发利用则政府财政对水、电、路等投入将成倍增加。

2.鸡舍建设需要破坏一定面积的林地,要砍伐一定的林木,开挖后的土石方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塌方、滑坡等安全隐患。

3.由于鸡叮食灌木嫩叶及禾本科植被,大批量的林下养鸡造成活动场地植被的破坏,林地板结硬化。

4.部分乡镇在选择林下养鸡集中区时不充分考虑长远效益与眼前任务的关系,在水源林、水库周边缓坡建设养鸡场,易导致水质的污染。

资金问题
1.发展规模林下养鸡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县里出台的扶持政策也只能解决部分资金,发展林下养鸡已成乡镇财政的沉重负担。

2.部分农户缺乏资金,成为制约林下养鸡的瓶颈,解决农户资金问题是发展林下养殖的关键。

养殖公司问题
1.养殖公司的经营活动受自身实力、市场价格、市场需求等影响,在发展林下养鸡产业问题上与政府的目标有一定差距。

2.部分乡镇路途遥远,管理成本大,运输成本高,销售困难,养殖公司不愿意在北部乡镇大力发展林下养鸡。

农户问题
第5页共8页
1.养殖户养殖观念有待提高。

大部分的农户的传统思维模式有待转变,诚信素质要提高。

2.养殖户素质参差不齐,防疫意识不强,禽类传染病时有发生。

3.部分农户等、靠、要的思想严重,等待政府补助款到位后再启动。

三、对策建议
适度规模和理性发展。

适度规模养殖,对全县宜发展林下养殖的林区进行摸底调查,不能盲目追求总量的增加,要兼顾林业发展和植被保护的长期效益,逐步推行标准化养殖,对养鸡户进行技术培训。

淡化乡镇政府在推进林下养鸡工作中的角色,逐步走上公司主导、群众参与、畜牧兽医系统配合、乡镇引导的机制,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林下养鸡工作。

根据市场化原则,避免贪大求全和一窝蜂搞养殖,鼓励适宜发展林下养殖的乡镇在控制好总量与质量的关系上稳步发展,不适宜发展的乡镇不予支持和扶持项目的发展。

分段轮养和适度圈养。

即在一个场饲养2-3批鸡后转到另一场地饲养或者延长休养期,给植被更长的恢复期,减少对生态的破坏。

可以根据养鸡规模大小,对林地资源实施轮养,划定一定面积的活动范围,通过围栏等措施圈定活动空间。

远离水源和交通要道。

禁止在水源林地带、水库上游、人畜饮水水源地等发展林下养鸡,防止鸡粪污染水源。

鸡舍不能建设在生活饮用水的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城镇居民区等人口集中区域,应选择远离交通主干道可视面,水、电、路方便的缓坡地带,减少基础设施投入,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加强标准化、信息化和组织化建设。

引导养殖企业建设起覆盖鸡品种、数量、、饲料、添加剂、兽药等投入品的、名称、使用时间、用量、休药期、免疫、消毒等信息的电脑管理系统,企业可以通过规范养殖户生产行为;以百色地方标准《百色林下鸡养殖技术规范》为技术依据,加大对养鸡场地、品种选择,鸡舍及配套建设、饲养管理、投入品及生产记录的标准化管理。

引导农户成立合作社,逐步将“公司+农户”模式转化为“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模式,增加合作社在技术指导、融资贷款、生产互助方面的优势。

大力发展产业链项目,逐步引导有实力的企业发展“公司+基地”模式的同时,进一步建成雏鸡—饲料—基地养殖—屠宰—深加工—市场营销—鸡粪循环利用的一体化发展模式,确保鸡源的供应和质量稳定,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第7页共8页
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

尽快建立健全农业、财政、保险公司等部门参加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机制,以林下养鸡作为保险对象,承保在养殖过程中因疾病疫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死亡或产品的价值损失。

循环利用。

引进生物肥、有机肥等农用肥料生产企业落户我县,利用鸡粪生产肥料,及时处理鸡粪,减少鸡粪对环境的污染,发展循环经济,增加林下养鸡产业附加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