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浅谈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
作者:周燕英
来源:《学习与科普》2019年第14期
摘要:小学班主任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创建出稳定有序环境。
从目前情况来看,传统
模式暴露出弊端,已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要发挥出赏识教育作用才能改善效果。
文章先介绍基本内容,再展开详细论述,采用有效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关键词:小学班主任;赏识教育;作用
引言:
赏识教育是一种先进理念,在鼓励中挖掘学生自身潜能,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
小学班主任要树立起创新意识,积极引入赏识教育,营造出良好班级氛围。
分析学生身心特点,实现赏识教育的灵活运用,渗透到管理中去,帮助身心健康成长。
一、赏识教育
是指用赏识的态度去看待学生,对他们有全面了解,发现身上闪光点,包括爱好、特长、才艺等,通过鼓励激发热情,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随着教育制度改革深入,更加强调学生主体地位,着眼于终生发展,赏识教育符合要求。
小学是受教育初级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因此要正确引导,减少不利因素的影响。
我所在的是一所农村小学,孩子生活、学习条件不是很好,在这种情况下,赏识教育显得更为重要,帮助建立起强大自信心,怀抱远大人生理想。
在传统模式下,班主任管理以批评教育为主,小学生心理脆弱,会打击到自信心,不利于健康成长。
所以赏识教育应用到班主任工作是必然选择,顺应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体现以人为本理念。
二、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意义
首先了解学生的优点。
受到应试教育制度影响,班主任只关注学生成绩,忽视了其他方面发展。
运用赏识教育可以发现闪光点,例如有的学生喜欢唱歌、跳舞,在文艺晚会上表演节目,促进个性发展。
其次建立自信心。
农村学生中部分是留守儿童,他们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在缺乏父母关爱的情况下,班主任要经常鼓励他们,拥有良好精神面貌,促进自身健全人格形成。
最后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表扬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更加认真去学习,感受到成功喜悦感。
即使过程中遇到困难,也会主动去克服,促进良好习惯养成。
由此可见,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运用是非常必要的,满足每个人发展,对待学习、生活充满信心。
[2]
三、赏识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尊重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