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点:物态变化

考点:物态变化

考点:物态变化————————————————————————————————作者:————————————————————————————————日期:ﻩ考点十四物态变化一、填空题1.写出下列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名称,并指出该过程是放热还是吸热。

⑴吃冰棒解热: ;⑵钢水浇铸成火车轮: ;⑶夏天湿衣服晾干:;⑷冬天,嘴里呼出“白气”: ;⑸冰冻的湿衣服直接变干:;⑹寒冷的冬夜,窗玻璃出现冰花: 。

2.上物理课,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

对联中包含的物态变化是和 ,能说明的物理道理是。

3.夏天从冰箱中取出的鸡蛋,常看到鸡蛋先湿后干的现象,此现象反映的物态变化过程是.4.用手触摸从锅内捞出的煮鸡蛋时,感觉不太烫,但过一小会儿再去摸时,会感觉很烫,这是因为.5.火箭发射架下建有大水池,让高温火焰喷到水中,通过水发生来吸收大量的热;火箭升空瞬间,会看到巨大的白色“气团”,这是水蒸气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6.用同样的炉火分别给相同质量、相同初温的水和食用油加热,开始阶段发现食用油温度升高得快,说明食用油的比水小,通常情况下用油炸食物比水煮食物熟得快,说明食用油的比水高。

7.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从图中可知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加热6 min时该晶体处于态,在90℃时处于态。

晶体熔化过程所需要的时间为min。

8.干冰(固态CO2)暴露在常温下时,会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

这种现象叫。

用干冰在舞台上产生出的白雾,是由于干冰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从而使空中水蒸气遇冷形成的。

9.用蒸笼蒸馒头,是上层还是下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呢?小明仔细观察后发现:高温的水蒸气经过多层蒸格向上升,遇到冷的蒸笼盖时,大量水蒸气发生现象,很多热量,从而会使上层蒸格中的馒头先熟。

10.空气中的水蒸气是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层中的水不断地 而来的.夜间气温降低时,水蒸气会 成小水珠附着在物体上,这就是露水,若附着在空气中的浮尘上,就形成 .深秋或冬天,夜晚温度迅速降到0℃以下,水蒸气会直接 成固态的小晶体,这就是 。

二、选择题11.一代伟人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形成这种自然景象的主要物态变化是( )A .熔化和汽化 ﻩB.凝固和凝华 C. 凝固和液化 D .汽化和升华 12.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 )①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 ②夏天,从冰箱里面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 ③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 ④冬天,室外草地上出现了霜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13.根据右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1标准大气压下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一定是液态B.气温接近-50℃时,应选用水银做温度计的测温液体C . -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 铅的凝固点是-328℃14.近几年,年我国南方发生了特大冰灾,地面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高压电线上凝结了厚厚的冰柱,很多电线和高压塔因不堪重负而被拉断、压垮。

冰灾期间,经过一个无雨、无雪的寒冷夜晚,小明发现户外电线上的冰柱变粗了,你认为冰柱增粗的主要原因是 ( )A .白天温度高,电线和冰柱遇热膨胀 B.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冰 C .空气中的水珠遇到原冰柱后凝固成冰 D.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遇到原冰柱变成了干冰15.水是一种重要资源,人类的生存及工农业生产与水息息相关。

以下与水有关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水在任何温度下都能汽化B .水的沸点是100℃C.被水蒸气烫伤比沸水烫伤更严重是因为水蒸气液化时要放出热量D.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水资源已出现严重危机,我们一定要节约用水 16.下列关于生活中常见热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 )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39357铅3281740A. 为了使路面上的积雪很快融化,常在路面积雪上喷洒盐水,这是因为盐水可使冰的温度升高B.天热时,狗常把舌头伸出口,是利用蒸发致冷C.衣柜里防虫的樟脑丸越来越小,这是升华现象D. 南极科考队使用酒精温度计而不是水银温度计,是由于酒精的凝固点低17.长岛是个淡水严重短缺的海岛,海水淡化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如图是小明同学设计的海水淡化流程图,在这一过程中海水先后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液化、汽化 B.汽化、液化C.汽化、升华 D.升华、液化8.下列措施中为了加快蒸发的是( )A.酒精灯不用时盖上灯帽;B.将衣服晾在向阳、通风处;C.用保鲜袋装蔬菜放入冰箱D.植树时剪除大量枝叶.19.如图,对烧杯加热一段时间至水沸腾,然后再将盛有某种液体的试管插入沸水中,一会儿试管中的液体也沸腾了.由此可以判断 ( )A.试管中的液体也是水B.试管中液体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C.试管中液体的沸点高于水的沸点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三、实验探究20.为了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小丽设计了右图甲所示的装置.(1)将温度计插入试管中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的放置要求是.(2)实验中还要用搅拌器不停地搅拌,其目的是.(3)实验中小丽在下表中记录了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请你在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的熔化图像.(4)写出你通过对数据和图象的分析,获得的两条信息:a. ;b.(5)小丽与同学们交流时发现,在开始2min升温快,最后2min升温慢,你的解释是.(6)小明在用图甲装置探究时,发现冰熔化太快,没有找到冰的熔点.若要延长冰熔化的时间,请你写出两条可行的办法.a. ;b.21.图甲所示,是探究冰和蜡的熔化过程的实验装置。

器材有:冰、蜡、热水瓶、试管、烧杯、铁架台(带铁夹)、搅棒、秒表、温度计、水。

(1)图乙是(选填“冰”或“蜡”)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图丙所示温度计显示的是蜡某时刻的温度,它的示数是℃。

(2)在冰和蜡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冰和蜡停止熔化。

将试管放回烧杯后,冰和蜡又继续熔化。

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2.学习了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后,李丽同学猜想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请你利用下面提供的实验样品,设计实验验证李丽的猜想是否正确。

(1)实验中应控制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液体与空气接触的面积和都相同。

(2)实验室已提供装好酒精和水的几个样品,如图下图所示。

按照实验要求,应选择两个样品进行对比研究。

时间t/min 0 1 2 3 4 5 6 7温度t/℃-4 -20 0 0 0 1 2乙甲丙时间温度(3)若一个同学选好两个液体样品后,将一个放在室内,另一个放在室外,经过相同时间后进行对比,这样做 (填“正确”或“不正确”)。

(4)按要求正确选择样品并进行正确操作,经过相同时间后样品的情况如右上图所示。

据此,你认为李丽的猜想。

四、综合应用题2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就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所占总体积的百分比).防冻液含量/% 3 90混合液的凝固点/℃-17-28 -37 -49 -48 -46 -28混合液的沸点/℃ 1 117124141一般情况下,混合液的凝固点要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的比热容过小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所加防冻液的数量也不宜过高.(1)汽车发动机用水来冷却,是因为水的较大.(2)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 .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 D.先降低后升高(3)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A.30% B.40%C.60% D.90%(4)请在图19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 .考点14 物态变化参考答案1.⑴熔化;吸热⑵凝固;放热⑶汽化;吸热⑷液化;放热⑸升华;吸热⑹凝华;放热2.凝固; 熔化;晶体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3.液化;汽化4.刚开始时鸡蛋表面有水,水蒸发吸热使鸡蛋表面温度降低 5.汽化; 液化6.比热容;沸点7.乙;80℃;固液混合;液;4 8.升华;升华;液化;小水珠9.液化;放出10.蒸发;液化;露;凝华;霜11.B12.D13.C 14.B 15.B 16. A 17. B 18. B 19.B20.(1)玻璃泡浸没在被测物体中,不能碰到试管底和壁; (2)使被测物体受热均匀; (3)略; (4)冰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不变;此实验中冰的熔点是0℃;冰的熔化过程经历了3min等;(5)冰的比热容比水小,吸热相同热量,温度升得高; (6)降低烧杯中水的初温;适当增加试管中冰的质量21.冰;52;吸收22. (1)温度(2) 甲、乙(3) 不正确(4) 正确23. (1)比热容(2)D (3)B (4)描点作图120(数值在119—121以内均正确)(5)升高;水由于汽化而减少,防冻液的含量增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