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叶类中药

叶类中药

检索表
1.叶基楔形或耳形,不对称………庐山石韦
1.叶基楔形,对称
2.叶背侧脉明显,孢子囊群于侧脉间排列整齐…………………………….石韦
2.叶背侧脉不明显,孢子囊群布满叶背………………………………….有柄石韦
2、侧柏叶
药典品侧柏叶
伪品垂柏叶
来源
柏科侧柏的枝梢及叶
柏科垂柏(柏木)的枝梢及叶
性状
小枝
直展
下垂
2、腺毛由2~3对细胞叠合而成,表面观呈椭圆“日”字形
成分
挥发油——乙酸乙酯、1,8-桉油精、樟脑、龙脑等。
黄酮类
埃及亚历山大
性状
共性
披针形;叶基不对称;全缘
形状
披针至狭长披针形
广披针或长卵形
叶端
急尖有锐刺
短尖或微凸
下表面
主脉突出呈棘尖
主脉不突出
上表面
黄绿色光滑
浅绿色微有毛
叶基
楔形,略不对称
不对称
显微横切面
显微粉末
1、等面叶。上面栅栏组织通过中脉
2、叶肉组织散有簇晶和晶纤维
3、中脉维管束外韧型,外方均有晶纤维束
叶先端
先端钝圆
先端尖刺状突起
手摸
无刺手感
尖硬刺手
侧柏叶
性状
1、多分枝,小枝扁平
2、叶细小鳞片状,交互对生,贴伏于枝上,先端钝圆
3、质脆,易折断
4、气清香,微辛
大青叶类商品及其来源情况
植物
来源
正品名
菘蓝叶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
大青叶
蓼蓝叶
蓼科植物蓼蓝的叶
蓼大青叶
3、蓼大青叶
来源
蓼科蓼蓝的叶
产地
辽宁、河北、山西等地

第八章、叶类中药
含义以单叶、复叶的小叶片或带叶的嫩枝梢为入药部位的药材。
类型单叶——枇杷叶、艾叶;复叶小叶——番泻叶;带叶嫩枝梢——侧柏叶
叶类中药性状鉴定的前处理:叶类中药多皱缩,应先以温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鉴别要点
叶类中药性状观察
形状、全形、叶尖(端)、叶基、叶缘、叶脉
叶脉
维管束多外韧型,向下突出,木质部在上方,略呈半月形
1、非腺毛壁厚,具壁疣
2、表皮细胞多角形,垂周壁平直
3、气孔平轴式,副卫细胞常不等大
4、纤维与含棱晶薄壁细胞成晶纤维束
5、叶肉细胞含草酸钙簇晶
成分
番泻苷A、B、C、D等蒽醌类衍生物
理化
1、遇碱变红色
2、稀醇浸出液,滴于滤纸,棕红色荧光
8、枸骨叶
来源
冬青科枸骨的叶,旧称“功劳叶”
产地
河南、安徽、江苏、湖北
叶类中药
序号
植物类别
科名
原植物
中药名
入药部位
1
蕨类植物
水龙骨科
庐山石韦、石韦、有柄石韦
石韦

2
双子叶植物
蓼科
蓼蓝
蓼大青叶

3
十字花科
菘蓝
大青叶

4
小檗科
淫羊藿、箭叶淫羊藿、柔毛淫羊藿、朝鲜淫羊藿
淫羊藿

5
豆科
狭叶潘泻、尖叶潘泻
潘泻叶
小叶
6
冬青科
枸骨
枸骨叶

7
唇形科
紫苏
紫苏叶
叶(或带叶嫩枝)
8
菊科

艾叶
2、上表面灰绿色,或见稍突起小点
3、质脆,易回潮变软
4、味微酸、苦、涩
5、叶柄长4-10cm腹面呈槽状,其基部膨大
1、椭圆或倒卵状长圆形
2、端渐尖,基渐狭,叶缘具细齿
3、墨绿或暗棕黑色
4、味涩,微苦
显微横切面
显微粉末
1、异面叶,栅栏组织3~4列细胞,与海绵组织分化不明显
2、主脉维管束4~9个,外韧型,中间一个较大,上下均有厚壁组织
4、清香,微辛
11、艾叶
来源
药典品
习用品
野艾蒿、北艾
菊科艾的叶
性状
1、卵状椭圆形
2、一回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中裂片常又3裂,缘具粗齿3、上具短绵毛及白色腺点;源自密被灰白绒毛4、气清香,味苦
野艾叶
1、二回羽状深裂,裂片条状披针形
2、边缘卷曲,叶基分裂成假托叶
3、余似艾叶
显微——艾叶整体装片
1、非腺毛众多,呈“T”形,多4细胞,顶部细胞横生,两臂不等长
气孔的类型及密度
毛茸
粉末或解离片
纤维——木化与否
导管——多细小,螺纹或环纹
细胞内含物——草酸钙、碳酸钙、橙皮苷
分泌组织——有无、类型、形状
叶的显微常数
气孔数—不固定
每mm2表皮上气孔的平均数。
气孔指数—恒定
每mm2表皮内气孔数所占表皮细胞数的百分比。
栅表比
一个叶的上表皮细胞面积内包含的栅栏细胞的平均数。
1.二回三出复叶
3.两侧小叶偏心形,外侧较大,耳状.......................淫羊藿
3.小叶大而薄,先端长尖..............................................朝鲜淫羊藿
成分
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淫羊藿新苷
药典变更
2010版药典将巫山淫羊藿自淫羊藿中独立出来,另列为巫山淫羊藿
靛玉红含量测定
HPLC法测定,按干燥品计算,不得少于0.020%
5、淫羊藿
来源
小檗科淫羊藿属四种的叶,
淫羊藿
箭叶淫羊藿
柔毛淫羊藿
朝鲜淫羊藿
共性
1、一回或二回三出复叶
2、小叶卵形至卵状披针形
3、叶端渐尖或长尖,两侧小叶叶基不对称,叶缘具黄色刺毛状细锯齿
产地
陕西、山西、四川、安徽
湖北、浙江、四川
四川
辽宁
脉岛数
每mm2面积中脉岛的数目即为脉岛数。
显微常数测定的意义
气孔指数、栅表比、脉岛数对同种植物是固定的,故可用于同属近缘品种的鉴别。
1、石韦
来源
水龙骨科石韦属三种的叶,庐山石韦、石韦、有柄石韦
商品分类
大叶石韦——庐山石韦、石韦
小叶石韦——有柄石韦
性状
庐山石韦
石韦
有柄石韦
共性
1、叶端渐尖
2、叶缘内卷
3、叶面黄绿、灰绿色,密布黑色圆形凹点
外多围绕厚壁组织
表面
粗糙或光滑、角质层、毛茸、斑点或腺点
叶柄
有无、形状、长短、托叶有无、形状
叶类中药的显微鉴定
横切面——通过中脉
表皮:细胞形态、角质层、气孔、毛茸
叶肉
栅栏组织:等面叶与异面叶,是否通过中脉
海绵组织:分泌组织、内含物
表面片
上下表皮细胞形状
垂周壁的弯曲程度及增厚情况
平周壁有无角质层,皱纹或突起
3、含芥子酶分泌细胞类圆形,内含棕黑色颗粒状物质
1、下表皮细胞垂周壁稍弯曲,略连珠状增厚
2、气孔不等式,副卫细胞3~4个
3、靛蓝结晶、厚角细胞、螺蚊及环纹导管
成分
菘蓝苷、靛玉红、靛蓝,色胺酮、芥苷、新芥苷等
理化
1、粉末微量升华物为蓝色或紫红色小针状、片状或簇状结晶
2、水提液,紫外光下显蓝色荧光
3、TLC——与靛蓝、靛玉红对照品相应位置上,分别显蓝色和淡紫红色斑点
1、披针或卵状披针形
2、端有小芒尖,基钝圆或楔形,缘具细齿,常反卷
3、质脆
成分
黄酮类:芸香苷、槲皮素、异槲皮素——降压主要成分。
儿茶素、氨基酸、东莨菪内酯等
10、紫苏叶
来源
唇形科紫苏的叶(或带嫩枝)
性状
1、卵圆形
2、端长尖或急尖,基圆或宽楔形,叶缘具圆锯齿
3、两面或仅下面紫色,叶背疏生灰白毛,具多数凹点状腺鳞
靛玉红
理化
TLC与靛蓝对照品相同位置上显相同蓝色斑点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靛蓝不得少于0.50%
4、大青叶
来源
药典品菘蓝
习用品(南大青叶)
十字花科菘蓝的干燥叶
爵床科马蓝的带嫩枝的叶
产地
河北、陕西、江苏、安徽
广东、广西、福建
性状
1、长椭圆或长圆状倒披针形;端钝;基狭窄下延呈翼状;全缘或微波状,灰绿色
巫山淫羊藿的指标成分为朝藿定C
6、枇杷叶
来源
蔷薇科枇杷的叶
产地
江苏、浙江、四川、广东
性状
1、长椭圆或倒卵形;端尖;基部楔形
2、叶缘上部具稀疏的锯齿,近基部全缘
3、上表面具光泽;下面表密被黄色茸毛
4、革质
5、主脉于下表面显著突起
7、番泻叶
来源
豆科狭叶番泻或尖叶番泻的小叶
狭叶番泻
尖叶番泻
产地
印度丁内未利
性状
显微粉末
1、长椭圆形;叶先端钝;基渐狭;全缘
2、表面蓝绿或黑蓝色,无毛
3、托叶鞘膜质,缘具稀疏长毛
4、质脆
5、味微涩,稍苦
6、叶片纸质
1、表皮垂周壁平直或微波状弯曲
2、气孔平轴式,少不等式
3、腺毛头4~8细胞,柄多2细胞并列
4、非腺毛多列式
5、叶肉含蓝至蓝黑色颗粒
6、草酸钙簇晶
成分
靛苷靛苷——水解——吲哚醇——氧化——靛蓝
4、叶背密生红棕色星状毛,孢子囊棕色,圆点状
5、厚革质,硬脆,易破碎
叶形
披针形
叶柄近方柱形状,有纵槽。
叶片大、叶厚革质
味酸涩、苦
披针形或长圆状、披针形
叶基部对称
长圆形或卵长圆形
叶基
楔形或耳形,不对称
楔形,对称
楔形,对称
孢子囊
于侧脉间排列成多行,几乎满布叶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