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棚专业技术养专业技术

大棚专业技术养专业技术

、大棚养鸡技术大棚养鸡是我区农村近几年在规模养殖中,兴起的一项养鸡新技术,应用此项技术投资低、效益高、环境污染少,达到 "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的目的。

一、大棚养鸡的优点1.解决了房屋紧张户、经济困难户、养殖大户的养鸡场所,拓宽了养鸡渠道。

2 .降低设施投资成本。

①经济棚:每平方M造价50元-60元,一般可使用5年-10年。

②简易棚:每平方M造价15元-20元,一般可使用 2 年-3 年。

3.利于退耕还田。

若次年不再养鸡,棚即可拆除,种植作物。

4.病害轻。

由于大棚通风透光,空气新鲜,从而病害减轻,鸡的成活率提高。

5.缩短了鸡的生长周期。

大棚鸡一般饲养50 天 -55 天就可出售,一年可养 5 批 -6 批。

6.提高肉料比。

经对比实验,大棚比室内养鸡肉料比可提高8%。

7.节省用电量。

由于大棚设计较合理,利于棚内温度的调节,为此用电量可比室内养鸡节电 30%以上。

、大棚的设计 1.棚址选择。

选择地势高燥、平坦、运输方便、远离村庄、水电来源保证的荒圩、荒地或大田。

2.棚的位置。

坐北朝南,东西向开门,南北向开窗。

3.棚的面积。

根据饲养量多少而定,一般以750 平方M 左右,养鸡6000-9000 羽的棚为好。

4•棚的材料。

①经济棚:竹木框架,砖砌墙,开窗,水泥地面(下铺一层尼龙布,上浇3厘M -5厘M水泥)。

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3厘M -4厘M)、石棉瓦(或油毛毡)。

②简易棚:竹木框架,泥土地面,尼龙布或遮阳网作围墙,棚顶由内而外依次为尼龙布、稻草、遮阳网(或尼龙布))。

稻草起到夏天隔热、冬天保温的作用。

5.棚的形状。

下部长方体,棚顶人字形。

6.棚的规格。

①棚体:长 60M,宽12. 5M,棚高3. 5M。

其中围墙高1. 8M,顶棚坡度1: 4。

②窗门:南北两墙上每隔 0. 5M,开一个宽为1. 3M、高为1. 0M的窗。

③天棚:在棚顶最高处每隔10M -12M,开一个长8. 5M、宽3. 5M、高1. 0M的天棚,利于有毒气体逸出和散势。

三、大棚养鸡技术1、棚鸡的饲养与管理参照室内养鸡技术,2.饲养量(每平方M ) 。

春、秋 8羽-9羽,夏 7羽-8 羽,冬 11羽-12 羽。

3.大棚调温方法 (1) 冬天,温度降低时,选用透明度好,保温性强的塑料膜或大棚膜覆盖窗、门、天棚,当室外温度降到零度以下时,窗、门内加盖一层塑料膜,地面加垫砻糠、稻草或棚内加设热源。

但应注意通风换气,防止疾病发生。

(2) 春秋天,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及时适度揭开或覆盖塑料膜。

(3) 夏天,主要做好降温工作。

偏热时,要打开所有的窗和通风口,有条件时开电风扇降温,被阳光照射到的地方外挂遮阳网。

4.禁止烟火、鞭炮在鸡棚旁施放,避免鸡受惊而死亡。

5.做好大棚的消毒工作。

每批鸡售出后用生石灰、烧碱、百毒杀或甲醛等进行消毒。

四、经济效益据我区水阁镇调查,该镇 2001年大棚养鸡面积达 2 万平方M,一年可养鸡 90 万羽,平均纯收入按每羽 2 元计,全年纯收入可达 180 万元;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 2000年 11月底开始建棚,前后共建经济棚8个,面积6000平方M。

12月底开始养殖,并实行供、养、售一条龙服务,到今年 5月15日止出售商品鸡 3批,共 7.6万羽,每公斤价6.8 元,每羽收入 17. 5 元,每羽纯收入 3 元,半年纯收入达 22.8 万元。

目前该公司规模正在进一步扩大,大棚面积将达7500 平方M ,估计年纯收入共达 60 多万元。

大棚养鸡技术经济效益较高,深受广大农民欢迎。

目前,该技术在我区农村应用推广面积逐年增加。

二、塑料大棚养鸡技术塑料大棚养鸡技术适用于农区和半农半牧区肉鸡饲养户规模化饲养场。

塑料大棚的建造1、建棚场地的选择在塑料大棚建造选址上,应本着节约用地、减少投资,利于保温、防暑,便于饲养管理及生产操作的原则。

选择庭院、村头、路边、场院等空地插建。

也可从培养地出发,选择地势高的薄地,有计划地建造规模化、流动性塑料大棚养鸡场。

2、建棚所需材料 1)细竹竿,直径 3--5 厘M ,长 5--6 M ,做拱形架(纵托架)和横向交叉固定用(注: 3--4 厘M 宽的长条竹片也可)。

(2)粗竹竿或木杆:直径8厘M左右,长(高)度视大棚高而定(预算出埋在地下的部分)。

做拱架顶立柱用。

( 3)单层苇箔。

做棚脊托膜层用。

( 4)聚乙烯防老化无滴薄膜。

8 丝以上,做大棚包封用。

( 5)草帘。

做大棚保温、遮阳搭盖用(也可用稻草或麦秸草代替)。

(6)尼龙网和铁丝网:网孔小于 1.5 X 1.4厘M,做大棚罩网和大棚;边底挡网用。

( 7)聚乙烯细绳或铁丝。

做棚架捆扎固定用。

( 8)砖。

砌棚体用。

3、大棚建造工艺大棚建造规模:因地制宜,一般为东西向,长 12-- 15M,宽6--8 M,高1.8--2.2 M。

大棚建造形式主要分为拱棚式或单坡式两种。

对塑料大棚内环境的控制温度控制视棚内温度需要和日光照射强度,通过草帘的起落和大棚底薄膜起落来控制。

一般情况下,春秋季节,上午8--9 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 4--5 时放帘保温;冬季上午 1 0时卷起草帘吸光提温,下午 3 时放帘保温,且加火炉补温;夏季搭草帘遮阳;大棚;边底薄膜卷起 0.6--1 M 散温。

通风换气根据棚内温度和空气的刺激强度而定,一般春秋季:早、中、晚三次开通风孔和卷起大棚边底换气。

冬季:上午7--8 时,下午 2--3 时两次开通风孔换气。

换气前 1 小时调旺炉火升温。

湿度控制塑料大棚的湿度控制尤为重要,特别是冬季,在通过通风孔控制一定湿度的同时,要及时清理粪便,更换干燥材料,并在大棚内多放置点石灰吸潮防湿。

消毒措施塑料大棚养鸡,由于流通量大、湿度高,措施相对要求严格。

首先,出鸡后彻底清除大棚内粪便和垫料,进行通风干燥后,用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再用 2--3%火碱水对大棚内外地面进行喷洒消毒一次;进鸡前地面撒生石灰粉,垫上拌有抗毒威等消毒药的干燥垫料。

夏季用百毒杀或抗毒威带鸡消毒药水。

料槽、水槽、用具要定时清洗消毒,并注意搞好防鼠工作。

饲养管理技术与一般舍饲相一致。

三、大棚饲养肉鸡技术、准备工作(一)选址。

大棚可以直接建在自家的冬闲责任田里,果园菜地、河滩荒坡以及经改建的废弃蔬菜大棚均可利用。

要选择地势开阔、通风良好、靠近水源、土质无污染、远离大道无噪音的地块。

(二)大棚搭建。

目前采用较多的是双斜式大棚,棚长20M -30 M ,宽7M -8 M ,呈东西或南北走向,建筑面积 140-240 平方M ,可饲养肉仔鸡1000 只 -1500 只。

塑料薄膜比棚长 1M ,比棚宽 2M 。

按棚长 30M 养 1500只鸡计算,需长 4.5 M 左右的竹竿 200 根、长 8M 左右的竹竿 20 根、砖 2500 块左右。

另外准备适量的细绳、铁丝、麦秸或草苫子。

大棚两端垒砖墙,一端山墙中间留门,两侧留通风孔,另一端山墙只留通气孔或安装窗户,还要留 1 个-2 个炉筒孔以供育雏或加温时使用。

在两砖墙之间每隔 2M 埋植一排立柱,中间 1 根与棚顶同高,左右两侧各 2 根(其中外部两根与棚外侧同高),共计 5 根,这样纵向立柱共有 5 排。

在每 1 排纵向立柱顶部用 8M 长竹竿连接就构成了大棚的纵向支架。

然后用长 4.5M 的竹竿 1组,对节绑牢,横向每间隔 30厘M-40 厘M ,围绑在纵向立柱之上,构成大棚顶部的横向支架。

这样,一个完整的大棚支架就建成了。

塑料薄膜按长宽规格事先粘好,盖膜时选择无风雨天气,先铺一层无滴膜,加盖10厘M -20厘M厚的麦秸、其他杂草或草苫子,再加一层普通塑料薄膜,上面纵横加铁丝、埋地锚加以固定,最后覆盖一层草苫子或油苫纸。

棚顶部每隔 3M-4M 安置一个直径 40厘M-50 厘M 可调节的排气孔。

棚的四周挖上排水沟。

这样,一个能养 1000 只 -1500 只肉鸡的塑料大棚就建好了。

二、进雏准备(一)育雏室检修。

不论是新建大棚还是改建大棚,进雏前必须进行全面检查维修。

要具备良好的保温和控温能力,保证不透风、不漏雨雪、不返潮。

(二)用具设备的检修。

进雏前,配齐或彻底检修所用设备。

取暖设备要试用,保证能均衡供温。

提前安装好饮水器,调好水位和流量,备足料盘。

(三)严格消毒。

育雏室及一切器具都必须进行彻底清洗和严格消毒。

育雏室先打扫干净,再用清水冲洗 2 遍,待干后用 1%-2 %烧碱溶液喷洒消毒, 4 小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若是密封好的育雏室,最后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每立方M 空间用福尔马林 25 毫升和等量的水放在搪瓷盆中,然后加入12.5 克高锰酸钾自行蒸发,经密闭消毒 24 小时后开启门窗,换入新鲜空气。

一经消毒,人员就不要再随便进出。

(四)预温。

在接雏前1周对大棚进行预温,使温度达到 33C - 35 C。

进鸡前3小时将饮用水和开食料放在舍内一并预温。

(五)饲料、药品及垫料准备。

按照配方要求备足各种饲料原料,喂配合日粮时要备好现成饲料。

常用的疫苗、消毒药要备足备齐。

垫料可按每平方M 地面4 公斤-6 公斤准备,不论是木屑、刨花、稻壳、稻草还是其他垫料,均应晾晒,保持松软、干燥、清洁。

三、育雏管理(一)饮水与开食。

先饮水后开食,有利于胃肠消毒,减少肠道疾病。

饮水要清洁,可饮用雏鸡营养液。

配制方法是:在8公斤20C的水中,加入 0.5 公斤葡萄糖粉、 20 克蛋氨酸、 10 克速补、 100 万单位庆大霉素或卡那霉素;或在同样的水中加入 0.5 公斤奶粉、 20克蛋氨酸、 10 克速补、 160 万单位青霉素、 100 万单位链霉素,每份营养液可供 1000只雏鸡 1 次饮用。

也可根据需要,在清水中间断性地加入高锰酸钾。

首次饮水 2 小时 -3 小时后开食。

(二)温度。

一般接雏时大棚内的温度为35C,以后均匀下降,每2天-3天降1C,直至21C恒温到出栏。

(三)湿度。

育雏期保持在 65% -70 %。

(四)光照。

出壳后 2 天-3 天采用全天连续光照; 3 天后改为 23 小时光照, 1 小时的黑暗时间,让鸡习惯黑暗环境,以防停电时引起骚乱。

1 周龄-2 周龄时,每 20 平方M 给予 40瓦-60 瓦光照强度, 2周龄-4 周龄可降到 15瓦-30 瓦。

(五)通风换气。

在保证大棚内温度的前提下,加强通风换气,排除舍内污浊气体,使棚舍内无熏眼刺鼻的感觉。

(六)饲养密度。

对地面厚垫料育雏肉鸡, 0 周龄 -4 周龄每平方M 地面 20只-25 只,育肥期 10 只-12 只,网上饲养比平养可增加 40%- 50%。

四、育肥管理(一)合理分群。

肉鸡育雏结束,生长速度明显加快,应随时进行强弱、大小、公母分群。

分群最好在夜间或早晨进行,并在饮水中加入多维素以防应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