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温州市瓯海区小学语文毕业测试卷(满分:100分,时间:100分钟)班级姓名学号一、规范书写。
(5分)1. 要求卷面整洁,字迹端正。
(3分)2. 将下面的文字潮写在格子中,注意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
(2分)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积累运用。
(30分)1. 根据拼音和语境,在括号里写出正确的词语。
(6分)六年时光匆匆而过,难忘和同学们一起zhuān xīn zhì zhì()阅读中外名著,一起在操场上奔跑锻炼,一起做科学实验,明白了jiàn wēi zhī zhù()的科学道理。
最难忘的是老师那xīn pín g qì hé()的交谈。
我们的路还长,时间会让我们成长。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一律轿车望远境司空见惯B.联想光景炊事员悬灯结采C.空竹帐篷顺时针万不得已D.理智议器逆时针无独有偶3.下列信息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生命需要奋斗,奋斗与不奋斗,造就的结果截然不同....。
B.王洋的有些行为让人觉得好像司空见惯....。
C.当我们错失良机时不要灰心丧气,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辩证方法来鞭策自己。
D.姐姐的复习资料不见了,她在家里翻箱倒柜....找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
4.下面几句诗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都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B.“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这句诗与端午节有关。
C.“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这句诗朗读停顿是恰当的。
D.《马诗》的作者是李贺。
5.下列关于课文的描述,哪一句是不正确的()(2分)A.《两小儿辩日》体现了两个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孔子诲人不倦的态度。
B.《北京的春节》按时间排序安排内容,有详有略,语言自然平实,京味浓郁。
C.《匆匆》以一串排比开头,接之以四个问句,形成一种急切之势,表达出作者迷茫、困惑和苦恼的心理状态。
D.《十六年前的回忆》属于回忆式文章,是采用第一人称,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写的。
6.在学习阅读外国文学单元,乐乐读了很多名家名著,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名英国人,他喜欢航海和冒险,希望走遍天涯海角。
B.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骑鹅旅行记》是享誉世界的童话作品。
C.汤姆·索亚是英国作家马克·吐温笔下著名的儿童形象。
D.学习《穷人》,读到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把他们抱回家里……让他们同自己的孩子睡在一起,又连忙把帐子拉好”,我想,她是多么温柔善良而又勇敢啊!7.学校开展了以“温州特色文化”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活动。
(4分)(1)【瞿溪会市文化】瞿溪二月初一会市,各地居民都往瞿溪赶集。
街上挂着对联..:“,瞿溪雅韵诚接东西南北商”。
A.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二月一B. 温州非遗传统工艺文化街C. 古镇雄风喜迎四面八方客D. 古镇雄风喜迎二月初一时(2)【茶山杨梅文化】温州茶山杨梅文化节在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很多人慕名前来采摘品尝。
茶山杨梅个大、色鲜、味佳,那味道..“。
”回味无穷。
A. 山前五月杨梅市,溪上千年项羽祠B. 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C. 炎炎火树照千山,南客应同荔枝看D.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8. 根据课文内容及积累填空。
(10分)(1)“盈盈一水间,”这是爱人之间的不舍之情;“今夜月明人尽望,”写出了思亲之深情;“,何时复西归”是在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燕山月似钩”写出了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的景色;“咬定青山不放松,”突出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2)文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或。
”(3)特意去做某件事不成功,却在无意之中成就了另一件事,这真是“有意栽花花不发,”。
(4),忠言逆耳利于行。
(5)读书须用意,。
三、阅读理解。
(35分)(一)匆匆(节选)(11分)①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
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
我觉察他去得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走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面叹息。
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②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
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③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1.选段①,通过“飞去、溜走、闪过”等动词,形象准确地表达了()(2分)A.时光不知不觉地消失B. 时间来去无踪C. 无形的时间就像太阳一样D. 太阳和时间都是易逝的2. 关于文中两处画线的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 第一处用拟人的方法,赋予太阳以人的情态,用“脚”“挪移”把时间的流动表现得具体可感。
B.第一处用比喻的方法把时间比作太阳,使句子更形象生动。
C.第二处把日子的逝去比作轻烟被吹散,比作薄雾被蒸融,让人感觉时间易逝。
D.第二处用比喻的方法化抽象为形象,表现了“我”在逝去的岁月里没有留下什么痕迹。
3. “我赤裸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吧?”下面理解正确的是()(2分)A.两个“赤裸裸”,第一个写人来到世界上的一种自然的状态。
第二个写时间无情地流逝,一晃眼就是一生,感慨虚度时光,无所作为。
B.两个“赤裸裸”,第一个写人出生时是不穿衣服的。
第二个写人离开这个世界也是可以不穿衣服的。
C.这个句子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思索,生命短暂,要学会享受生活。
D.这是作者的无病呻吟,表现对生活的悲观心态。
4.对于选文的内容及表达,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A.文章紧扣“匆匆”,细腻刻画了时光一去不复返,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
B.《匆匆》是一篇叙事文章,作者以自叙式的写法写自己的经历,仿佛在自言自语,语言直白、朴素。
C.选段②的一连串问句,富有节奏美。
一起一伏中,诠释了对于生命的理解,对于“匆匆”的体悟。
D.作者善于描写“吃饭”“洗手”等日常生活细节,唤醒读者的生活体验,感受时光的悄然流逝。
5.你还从哪些生活细节中感受到时光的匆匆?你会怎样对待时间?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下来。
(3分)(二)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15分)艾萨克·阿西莫夫①2158年5月17日,玛吉的哥哥汤米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那是一本很旧的书。
他们翻动着发黄而卷曲的书页。
读那些字真是有趣极了,因为它们是静止不动的。
②汤米说:“这简直是浪费。
我们的电视屏幕上有数百万本书在不停地滚动,甚至还可以承载更多。
”③11岁的玛吉点点头。
汤米说里面记载着150年前上学的事。
④玛吉说:“上学?我讨厌上学。
”玛吉一直不喜欢上学,最近机器人老师没完没了地对她进行地理学测试,她越做越糟糕。
最后,她妈妈伤心地摇着头,请来了县里的检查员。
⑤检查员带着一箱子工具,他一来就把机器人老师拆开,开始修理。
检查员修好机器人后对她妈妈说:“琼斯太太,我认为是地理学部分进度太快了一点。
我已经把它放慢到正常水平了。
事实上,她总的进步记录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3.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关于“玛吉叹气原因”的说法,最恰当的是()(2分)A.玛吉不喜欢机器人老师,也不喜欢机器人老师布置的作业。
B.玛吉羡慕150年前的上学方式,却只能按机器人老师要求的方式上课,感到很无奈。
C.玛吉心里还想着机器人老师教的地理部分进度太快的事,不想上课。
4.读读第⑭段,文中玛吉想到爷爷的爷爷小时候上学的情景是什么样的?结合文中汤米对150年前上学方式的描述,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填写在横线上。
(3分)5.阅读玛吉和汤米关于“上学”的讨论,你更喜欢150年后的“机器人”教学还是现在的上学方式?发表看法,并说说你的理由。
(1+3分)(三)今天,我们怎样阅读(9分)【材料一】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
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
无论是天文地理,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
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碎片化阅读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
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
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引自互联网)【材料二】1.阅读材料,判断对错。
(3分)(1)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完整的、连续性的阅读,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2)人们纸质阅读的时间在逐年减少,数字化阅读的时间在逐年增加。
()(3)“碎片化阅读”信息获取迅速,阅读成本更低,能引发人们主动阅读,明显优于纸质阅读。
()2.你怎么看待“纸质阅读”和“数字化阅读”,结合上面的材料,谈谈看法。
(2分)3.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
国内多家机构发起活动,倡导公众回归纸质阅读,你认为以下做法中,哪种最为妥当,且值得推广?()(2分)A.图书馆推行低押金办图书证,关闭图书馆的电子阅读室。
B.发放宣传单,严厉禁止使用手机阅读,呼吁人们从此远离数字阅读。
C.以“阅读马拉松”形式,鼓励人们挑战远离电子设备,静心纸质阅读。
4.你所在学校开展了哪些读书活动,哪项读书活动最吸引你?简要写写理由。
(2分)四、习作与表达。
(30分)题目:意外的生活中,“意外”无处不在。
《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中,玛吉和汤米因意外发现一本纸质书,引发了他们对上学方式的思考。
你的生活中,有曾经有过哪些“意外”呢?一次成功,一次惊喜,一次发现,一次收获……认真回想,用心记录下来吧!写作指引:(1)把题目补充完整。
(2)抓住“意外”,记录一件让自己记忆深刻的意外事件。
语句通顺,叙事具体。
不少于400字。
(3)文章中不出现真实校名和人名。
五、附加题。
(10分)六年小学,时光匆匆。
六年的语文学习,你一定打下了必备的文学基础,积累了不少诗词、对联等,小试牛刀,挑战下自己吧!1.挑战《中国诗词大会》,我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