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晚唐时代是各种社会矛盾不断激化趋于尖锐的 时期。李唐王朝衰敝已久,日渐下滑,难以复振,各 种使社会矛盾趋于激化的政治痼疾积重难返,国家 经济、政治、军事等都处于极度混乱、黑暗、衰败的境 地之中。藩镇割据和叛乱加剧了统一王朝的危机, 国家处于分崩离析的边缘。腐朽的宦官集团掌握着 国家的政治命脉,把持朝政,权倾海内,势焰熏天,造 成了中央政权的昏庸、黑暗和衰弱。虽然中央王朝 也曾有过平定叛乱和铲除宦官的重大举措,但不是 失败,就是治标不治本,政治危机并没有得到丝毫缓 和,反而更趋深化。
有着匡时济世的高远理想的李商隐生长在这样 一个王朝末世时代,客观上注定了他的一生很难有 任何大的 作 为。 他 怀 抱 着“永 忆 江 湖 归 白 发,欲 回
天地入扁舟”( 《安定城楼》) 的伟大理想,急切地、热 情地想成就自己为国为君的政治功业,然而却处处 受阻难、受排挤、受打击,只能沉沦下僚,坎坷失意, 不禁发出“如何匡国分,不与夙心期”的悲叹。他痛 斥权贵们的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痛恨社会的黑暗不 公,对自己空有满腔热情和济世才华却难得伸展愤 慨不平,但终究对现实还是无可奈何,只能在愤慨之 后复伤感哀怨,自怜自叹。他指斥那些排挤他的小 人“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说“鸾凰期 一举,燕雀不相饶”; 而各种黑暗势力也像“虎踞龙 蹲纵复横”的 乱 石 一 样,阻 碍 着 他 这 样 有 志 之 士 的 进身之路。因此,李商隐渴望实现匡国济时的政治 理想与黑暗腐朽势力使这种理想根本不可能实现之 间的深刻 矛 盾,就 是 造 成 他 人 生 悲 剧 的 根 本 原 因。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崔珏《哭李商 隐》) ,正是他人生悲剧社会根源的生动写照。
晚唐诗 人 李 商 隐 怀 抱“欲 回 天 地 ”的 高 远 政 治 理想,一生积极奋斗,想要有所作为,但却一直羁旅 幕府,沉沦下僚,最终“官不挂朝籍而死”( 陆龟蒙 语) ,年仅四十七岁就走完了自己坎坷不幸的人生 道路。造成他人生悲剧的原因,基本上有两方面的 因素: 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 一是 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前者是外因, 是诗人无法选择和改变的生存环境; 后者是内因,是 诗人难以摆脱的性格矛盾、情感气质、理想与幻灭等 造成的结果。本文在前人已有论述的基础上,欲从 以上两方面对其悲剧成因作进一步的深入探讨。
在晚唐社会的诸多政治问题中,对李商隐的一 生影响最为直接、最为重大的历来认为是牛、李两党 之间的纷争。牛、李党争由来已久,积怨甚深,朝廷 官员大都各附一派,势同水火。往往是一派得势,则 另一派遭殃,谁是谁非,难以一概而论。李商隐早年 受知于牛党的令狐楚,从其学得今文章奏之技,备受 宠遇。他的 进 士 中 举,也 多 亏 令 狐 绹 的 极 力 举 荐。 但后来他投靠与牛党关系较疏的王茂元,并结为姻 亲。更为重要的是大中年间,当牛党得势之时,他却 追随李党的郑亚远赴桂州,并有诗歌赞美和同情李 德裕的遭遇。这些都导致了令狐绹对他的嫉恨,此
2013 年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月 第 32 卷 第 1 期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Mianyang Normal University
Jan. 2013 Vol. 32 No. 1
李商隐人生悲剧之成因
景红录
( 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北唐山 063000)
摘 要: 造成李商隐人生悲剧的原因,一是晚唐时代政治的腐朽和社会的黑暗,其中尤以党争的影响最为重
收稿日期: 2012-10-09 作者简介: 景红录( 1970 ~ ) ,男,山西永济人,文学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 古代文学。
·67·
后他向令狐绹屡启陈情,望其援引,綯皆未加理睬。 照此看来,李商隐一生与牛、李两党人物都有很密切 的交往,故而两党之间势若水火的争斗倾轧,自然不 会对他的人生道路毫无影响。自《旧唐书·李商隐 传》说李商隐“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当涂者所薄。 名宦不进,坎壈终身”以来,关于李商隐身陷两党纷 争而坎坷失意的观点就流传颇广,深入人心,但清代 以来的研究者在李商隐的党属问题上争论颇多。或 主张李商隐属于牛党如徐湛园,或认为他属于李党 如朱鹤龄、张采田,或认为他出入于牛李两党之间, 心怀躁进,诡薄无行因而致以讥诮,如冯浩、陈寅恪。 冯浩虽认为“义 山 不 幸 而 生 于 朋 党 倾 轧 之 日,所 遇 皆此辈,未免为其波染。若其踪迹名位,绝无与于党 局。即綯之恶其背恩,仅一家之私事耳,安得过信史 书,各徇偏见,而必谓其党李之党,或谓其党牛之党 也哉? ”但却又 认 为“义 山 既 不 足 与 论 党 局 矣,而 统 观全集,其无行诚不能解免。当得第而未仕,则遽背 恩而赴泾原; 茂元卒,又欲修好于令狐; 令狐出刺吴 兴,又即应桂管之辟,泰然有‘不惮牵牛妒’之句; 桂 府遽罢,卫公叠贬,令狐入居禁近,则又哀词祈请,如 醉如迷; 迨至令狐宿憾终不可释,乃始真绝望,而以 《漫成五章 》揭 生 平 之 大 略,窃 隐 附 于 卫 公,以 冀 取 重于千载后也。一人之笔,矛盾互持,植品论交,两 无定守。呜呼! 文人鉥肝雕肾于毕生,而徒博后世 浮华无实之诮者,其皆自贻伊戚也夫! ”( 《玉溪生诗 笺注》,) 陈寅恪也说: “至于李商隐之出自新兴阶 级,本应始终属于牛党,方合当时社会阶级之道德, 乃忽结婚李党之王氏,以图仕进。不仅牛党目以放 利背恩,恐李党亦鄙其轻薄无操。斯义山所以虽秉 负绝代之才,复经出入李牛之党,而终于锦瑟年华惘 然梦觉者欤? ”[1]69
大,使得他的政治理想在现实环境中必然落空; 二是诗人自身性格情感的内在矛盾冲突,他的家庭出身、自负与自
卑相扭缠的性格、对高洁脱俗品格的追求以及多情善感的特点,是导致他人生悲剧的主观原因。两者相互作用,成
就了李商隐的悲剧人生和诗歌特质。
关键词: 李商隐; 悲剧; 党争
中图分类号: I206. 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 - 612x( 2013) 01 - 0067 - 0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