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

欧大陆乃至非洲大陆
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 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也是促进亚 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 友谊之路。它有效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古今 历史文化价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丝绸之路的展望---------一带一路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都经过那些地区?
东起长安(今西安),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 新疆,跨越葱岭(今帕米尔高原),经中亚部分的 独联体、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而达 地中海东岸(今罗马)
陆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都经过那些地形区?
丝绸之路在我国境内穿过的主要地形区:黄土 高原;河西走廊;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经济---延长产业连,增加附加值,增加就业, 促进经济发展
贸易----如边境贸易、对外开放程度 文化交流 文物古迹(环境保护) 带动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 带动沿线城市化、工业化发展
(5)船员航行沿途经东南亚—南亚—西亚和 北非所观察到的不同地域文化特点?
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战略
丝绸之路 经济带
+
21世纪海上 丝绸之路
凉州词 (唐)孟浩然
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胡地迢迢三万里,那堪马上送明君。 异方之乐令人悲,羌笛胡笳不用吹。 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
丝绸之路
1. 含 义 : 发 源 于 古 中 国 + 链 接 亚 洲 非 洲 和 欧 洲 古 代商业贸易之路——东西方经济、政治、文化交流 之路 2.陆上丝绸之路: 起源: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条件:汉武帝+国力强盛+对外开放+丝织业发达 线路:以西汉首都长安为起点(东汉以洛阳为起点) 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欧洲和非洲 3.海上丝绸之路: 形成于秦汉时期,繁荣于唐宋时期,已知的最为古 老的海上航线。
一带一路” 是“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 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 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 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 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 一带一路旨在借用古代丝绸 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 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 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 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 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灌溉农业区有: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西走 廊;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灌溉农业区等。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
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 陆上丝绸之路所经过的欧亚大陆, 主要是中国和欧洲之间的内陆亚洲地区。这一地区的地理特 征是气候异常干燥,降雨量极其稀少。在丝绸之路的中部地 带,有号称为“世界屋脊”的帕米尔高原,以帕米尔高原为 中心,向四周延续出喜玛拉雅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天 山、阿尔泰山、阿赖山、兴都库什山等山脉,冰峰峡谷,行 走艰难。这里的另一富有特色的地貌和景观是沙漠和戈壁, 如新疆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里海东部的卡拉库姆沙漠、伊 朗的卡维尔沙漠等,对于行旅来说,更是干渴难行。此外, 由盐壳沉积而形成的崎岖起伏、犬牙交错的雅丹地形,也是 一个重要的地理障碍。
(2)与中国“陆上丝绸之路”相比,“海上丝绸之路”具有哪些 优势。(8分)①海上丝绸之路经过的路线更长,贸易量更大; ②海路比陆路运量大,运费低,成本低 ③海上丝绸之路可借助夏、冬季风,利于航行; ④海上丝绸之路安全性高; ⑤海上丝绸之路几乎全年均可通航;
说一说
哈萨克斯坦是世界最大的内陆国,该国人民多信奉伊斯 兰教,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和农牧业为主,加工 工业、机器制造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 依靠进口。如今中哈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许多中国 企业在哈大量投资。 (3)根据材料提供的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征,分析中哈经 济合作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3分)
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二个阶段,公元前1世纪到7世纪。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开始策动对西域的
控制。公元前60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 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官员 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 入繁荣的时代。
中国进入东汉时代以后,由于内患的不断 增加,导致丝路东段天山北南路的交通陷入半 通半停。
第四阶段,12世纪以后 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
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 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 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不过沿着丝路前 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 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 之路了。
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五阶段,新丝绸之路时代。 中国倡导的新丝绸之路计划,将惠及整个亚
河西走廊为什么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
·自然原因:
1.气候:大陆性干旱气候
2.地形:平原地形,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

首山等山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
3.河流:①石羊河水系。
②黑河水系。
③疏勒河水系。
4.土壤:冲积平原,土壤肥沃
5.生物:动植物资源较丰富
河西走廊为什么能成为丝绸之路上的交通枢纽?
丝绸之路的发展
第三阶段,7世纪到12世纪二度繁荣。 唐朝时,中国政府借击破突厥的时机,一举控制西域各
国,并设立安西四镇作为中国政府控制西域的机构,打通了 天山北路的丝路分线,将西线打通至中亚。这一时期东罗马 帝国、波斯(7世纪中叶后阿拉伯帝国取代了波斯的中亚霸权) 保持了相对的稳定,令这条商路再度迎来了繁荣时期。
合作探究
(4)简述“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对沿线发展的影响。 (8分)
推动中国、中亚国家、欧洲国家之间的经贸往 来;推动沿线各国旅游业发展,增加收入;
增加就业,促进社会稳定繁荣; 促进文化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文物保护。
学法指导3:沿线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资源—(地、气、水)、开发矿产资源、旅游资 源、农业资源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开始衰落,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南移, 因而相对稳定的南方对外贸易明显增加,带动了南方丝绸之 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成都和泉州也因此逐渐成为南方 经济大城。到了南宋,南宋政府早已无法控制整个西北。因 而西北丝路的衰落日益明显,而南方丝绸之路与海上丝路的 开辟,逐渐有取代西北丝路的现象。
丝绸之路的发展
练一练
(1)建设陆上丝绸之路——铁路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不利自然条 件有哪些?(6分)
(1)多高原山地,地势崎岖起伏大, 中段多沙漠; 地质条件复杂, 经过地震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中段深居内陆,干旱 少雨,多风沙气,气候恶劣;生态环境脆弱,环境保护困难
学法指导1: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议一议
①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 ②促进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 ③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加工工业、机械工业 等的发展;
学法指导2:能源输出的有利影响
输出地: 1、将资源优势转变经济优势 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 3、利用基础设施的发展 输入地: 1、缓解能源紧张局面 2、改善能源消费结构 3、 改善输入地大气环境质量 4、采取多元化战略,确保石油进口安全;
社会原因: 1.农业:
河西走廊的地理意义
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的分界线 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内外流区的分界线 干旱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草原景观和荒漠景观的分界线 青藏地区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分解线
1.该地区地势特征是 ,嘉峪关与该地区最高峰的相对高度 为 ,长城遗址破损严重,其主原因是受 和 等外力的 侵蚀。
第一阶段,公元前1世纪以前上古时期。
在公元前15世纪左右,中国商人就已经出入塔克 拉玛干沙漠边缘,购买产自现新疆地区的和田玉石, 同时出售海贝等沿海特产,同中亚地区进行小规模贸 易往来。公元前13世纪,中国就已经开始和西域乃至 更远的地区进行商贸往来。
随着公元前5世纪左右河西走廊的开辟,带动了中 国对西方的商贸交流,西域地区诸如鄯善、龟玆等国 家纷纷在这一时期逐渐出现。
然而,耸立在沙漠边缘的一座座雪山上流下来的河水,灌 溉滋润了大漠之中一片片绿洲,填补了流沙世界的“生物真 空”,也提供了中西往来路途中的中间站。
河西走廊
河西走廊都夹在祁连山与合黎山、龙首山等山 脉之间,狭长且直,形如走廊,因地处黄河之 西,被称为“河西走廊”。
历史名城:武威、张掖、酒泉、敦煌一 Nhomakorabea一路线路
1、北线A: 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北太平洋——日本、韩国——日本海——海参崴 (扎鲁比诺港,斯拉夫扬卡等)——珲春——延吉——吉林——长春(即长吉 图开发开放先导区)——蒙古国——俄罗斯——欧洲(北欧,中欧,东欧,西 欧,南欧) 2、北线B: 北京——俄罗斯——德国——北欧 3、中线: 北京——郑州——西安——乌鲁木齐——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匈牙利— —巴黎 4、南线: 泉州——福州——广州——海口——南海——河内——吉隆坡——雅加达—— 科伦坡——加尔各答——内罗毕——雅典——威尼斯 5、中心线: 连云港——郑州——西安——兰州——新疆——中亚——欧洲
2.图中甲河河水的主要来源是 ,汛期 (长短)且集中于 季,全年径流量 (大小)。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乙地区目前面临的最 大的环境问题是 。
答案: 1.西南高东北地;3547-4047;风化;风力侵
蚀 2.高山冰雪融雪;短;夏;小 3.温带大陆性气候;土地荒漠化
丝绸之路的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