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老幼“共享型”公共设施概念设计

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老幼“共享型”公共设施概念设计

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老幼“共享型”公共设施概念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31T10:28:47.810Z 来源:《城镇建设》2019年第9期作者:尹曼[导读] 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户外公共活动场地闲置、公共设施不实用情况明显,适合老幼共享型空间极为少见,目前我国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还维持在20世纪健身器材一刀切的水平。

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摘要:在《基于“幼啃族”城市居住区老幼户外环境实用性问题研究》课题调研中发现,我国主要城市居住区户外公共活动场地闲置、公共设施不实用情况明显,适合老幼共享型空间极为少见,目前我国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还维持在20世纪健身器材一刀切的水平。

课题研究过程中翻阅资料、查找书籍,老幼互动空间环境和“共享型”公共设施指导性成果相关知识关注较少,基本无人提出。

作为一名环境设计专业高校教师,有责任有义务将这个问题提出来,并拿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学科、多角度的思考,项目负责人及研究团队希望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及专业知识完成该课题的相关核心内容的研究工作。

关键词:老幼共享型公共设施设计,居住区公共环境设计,公共设施设计前言:本论文结合环境设计专业居住区设计相关施范,研究积累整理重要案例,为社会居住大环境更好发展提出新思路,最终达到指导未来居住区户外环境发展方向,提高居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实用性,通过环境设计的改变完善老人在带孩子期间能有一个更好更愉悦的生活空间环境,使得参与人群更安全更便捷更舒适的户外活动空间。

一、“共享型”公共设施的概念
“共享型”公共设施设计是针对居住区老幼共融人群,以“共享、集成、平衡”为概念设计核心引导词,在概念设计过程中追求使用人群、设计功能、造型艺术与人性关怀之间的平衡共享,将对未来的居住区户外环境设计产生积极而深刻的影响。

二、“共享型”公共设施概念设计的关键原则
概念设计过程中应重点把握公共设施的整体性、公共设施安全性、功能需求交并性、设施尺度适应性与公共设施艺术性等五大公共设施特性。

通过对老幼户外活动空间的特征分析和“共享型”公共设施的综合思考,对老幼“共享型”小区户外活动空间的“共享”概念进行了概念界定,研究过程需严谨考究,例如经过对于武汉地区居住区老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实地调研后,发放部分调查问卷,证实了老人与幼儿户外活动空间的“共享性”是有必要的,总结出了设计的原则与目标,并且提出系列设计的概念方案。

三、“共享型”公共设施概念设计案例分析
该套指导性概念设计的特点在于居住区老幼户外空间设计的共融性与实用性表达及“共享型”公共设施设计的概念设计实践。

1)安全型设施①贝壳摇摇窝与设施②红鼠爬爬梯
(图一)
贝壳摇摇窝是一款老人看护期间交流性强,看管幼儿精神可适当放松性公共活动设施。

半开贝壳幼儿在内相对安全,老人在外相互交流,贝壳周边造型能给老人提供适当的伸腿锻炼功能,贝壳上也提供充足的休息椅凳设施,能够让老人孩子轻松休闲活动,安全自在(如图一上图所示)。

红鼠爬爬梯是一个攀爬类型的老幼共享型公共设施,幼儿可利用红鼠脊背的曲度进行上爬与下滑,红鼠尾巴的巧妙围合能够包覆设施而且能为老人提供座椅休息功能,翘起的红鼠尾巴还能够成为老年人摆手伸腿活动的支撑,能够让老人与幼儿同时活动寓教于乐(如图一下图所示)。

2)功能型公共设施③毛虫学步园与设施④杠杆跷跷板
毛虫学步园是针对老人在幼儿学步期间的一个功能型设施设计,弧形设计与口袋型下陷空间,能让设施使用与空间环境相对安全,空间的高差能让老人在手扶教幼儿走路时不至于弯腰驼背,能挺直搀扶,身体相对舒适,周边的毛虫造型坐凳和麻绳网都能为爬行的幼儿提供锻炼场所与机遇,高低错层也能为稍大的孩子提供运动休闲的攀爬场地,并且还能同时成为坐凳供老人休息与看管幼儿(如图二上图所示)。

杠杆跷跷板是一款机会教育型老幼共享型活动设施,大人与幼儿通过杠杆撬动的知识相互配合,和谐活动,不必非等另一名小朋友同时在场才能开启跷跷板的活动,在活动中老幼相互交流,互添信任,相互面对面情感释放,也能通过科学设施的话题为幼儿提供机遇学习机会,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学习中快乐活动,这款公共设施不仅能增添老幼情谊,直接而美好,还能为老幼寻找话题点,可谓是设施虽平常但意义却不凡(如图二下图所示)。

3)综合型设施⑤黑白洞洞伞
黑白洞洞伞是一款综合型老幼共享型设施设计,设计者希望通过老幼喜爱空间元素交集进行设计,围棋黑白子在伞轴上滑动,寓教于乐,儿童在伞下探索爬行,幼儿在伞下碰床弹跳,伞下围合椅凳下鹅暖石为老人舒缓静脉,环状设施结构包覆性强,看管幼儿安全系数较高,老人在看管幼儿时亲近且舒适,造型轻松且趣味性强(如图三所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