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变化
身边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变化
2.学生分析:
虽然公共设施就在我们身边,可是想让学生说出自己对公共设施的了解却有困难,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光观察社会,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到社区考察各种公共设施等方式,扩大他们的社会视野,从家庭、学校到社区、家乡再到祖国、世界,由小到大,逐步展开,了解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
教 学 过 程
课中首先提供一个以学校为中心,已表明主要道路,并确认学校和周围大建筑物的位置的空白地图,便于学生制作。
交流公共设施分布图时,可以请学生对本地区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作一个简要分析,说说在分布上的合理或不足处,整改的建议等。
附板书:
反思重建: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江川路小学
学科
品社
班级
三( )
人数
38
课题
2公共设施的变化
3、师:老师小时候的“公用电话”可不是这样的,大家想不想看一看?以前的公用电话和现在相比有什么不同?
4、师:你们都向爸爸妈妈了解过,说一说,以前的公用电话还有什么特点?传呼?什么叫传呼电话?同学们没看过吧!那就让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以前的公用电话。
录像(公共传呼电话)
5、师:现在的公用电话有没有传呼?为什么不传呼了?现在的公用电话为谁提供方便?
爸爸妈妈们小时候又是怎样由浦西到浦东的?(ppt)需要多久?
3、师:同样是从浦东到浦西,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你们小时候使用的哪些公共设施发生了什么变化?
4、师:请各小组根据调查的资料,选择其中的一个方面进行讨论,说一说他们在数量、种类、功能、外观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5、师:据老师调查我们上海现在有8条地铁、3条轻轨,今后将建造更多的轨道交通,以后我们外出会更方便。
看录像
交流
学生回答
看录像
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资料、交流、完成表格。
交流
学生交流
请大家进行配对,完成后进行交流。
交流
学生利用课件自主学习。
小组交流。
交流
交流
看媒体
交流
交流
运用媒体录像能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提供较多的信息,重复生活场景,以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本课内容要完成公共设施的分类,填写表格,这个内容如果照以往的教法难免会有些枯燥,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设置了问题情景:怎么才更好地管理这些公共设施?请学生来想想办法,围绕这一问题情景还设置了很多小环节,更富有情趣,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让学生懂得用学会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设置情景,揭示课题
二、寻找设施,了解作用
三、归纳小结,交流感受
四、拓展学习,提升认识
1、出示图片或录像:
(1)公园里,吃了很多的零食,满手的废弃物到处找地方丢。
(2)要去朋友家玩,一时间迷了路,不知道该往何处走。
(3)天热逛街,喝了很多饮料,却找不到方便的地方。
3、选出最佳小组,各小组根据最佳方案,修改各自的分类。
1、书上有个小朋友也将公共设施进行了分类,但没有全部做完,请大家帮助他一起完成。看谁的速度快、数量多、正确率高!
2、集体交流作业。
总结
1、通过刚才的活动,看到了那么多不同类型的公共设施,你们有什么想说的?
2、在我们的生活中,公共设施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也多,涉及到
6、师:把书翻到第62页,以前与现在的公用电话还有什么变化?
7、师: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像公用电话那样的公共设施在数量、种类、功能、外观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今天就让我们来一起说一说《公共设施的变化》(板书课题)
1、师:我们班有很多同学住在西渡?你们到浦西来,可以乘什么?走哪些道路?(贴照片)
2、师:同学们都作过小调查,你们的爷爷奶奶小时候是怎样来往浦东浦西的?(ppt)需要多久?危不危险?
3、你知道这些公共设施都有哪些用途吗?
4、了解这些以后你有什么感受?公共设施是为大家提过务,提供方便和舒适的。平时也许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起眼,但一旦少了它们,那又会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请大家试想一下!
5、公共设施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更加方便。
(二)了解专用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
2、公共设施在我们生活中到处可见,必不可少。
1、媒体展示其他国家的公共设施。
2、你最喜欢哪种公共设施?
3、看到这些公共设施,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这些设施在我国还很少见,因为它们需要一定的经济发展条件来支撑。但是它们将是未来公共设施的发展方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这些人性化的公共设施将陆续出现在我们这座城市里。
1、刚才说的都是我们常见的公共设施,在我们生活中还有一些公共设施是专用的,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2、出示青少年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的图片及其作用资料,请大家进行配对,完成后进行交流。
3、为什么要设置这些专用的公共设施?公共设施的专用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也是国家和社会对人民关爱的表现。
(三)了解看不见的公共设施及其作用
2.学生分析:
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现有时代的学生很难再有机会接触到课本中的公用电话和老城厢等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事物。因此,课前,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布置调查人物,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翻阅书籍、询问大人等方法,找一找以前公用电话等使用的公共设施的资料或图片,进而从公共设施的变化发展中体会社会的发展变化,以及公共设施的变化发展与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的关系。
交流
交流
请各小组讨论分类方法。
交流
交流
交流
交流
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内容,结合自己课后所观察的,用比赛的形式把知道的公共设施的名称写出来,这一环节不仅仅是复习巩固,也为后面的活动作了铺垫。
让学生在观察了解身边各种公共设施的基础上,按公共设施的各种不同功能,分组讨论分类填写,进一步提高对公共设施各种作用的认识。
2、分类管理是最佳的办法了,那么怎么分呢?根据你们所制定的分类方法,成立各部门,到黑板上取下你所管理的公共设施,看看哪个小组的分类最合理!
1、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各部门负责同学讲一讲你所管理了哪些公共设施?(教师、同学随时质疑,及时修改分类中的不当之处)
2、这里还有一些公共设施,你们看看该把他们分到哪些部门去?为什么?(不了解这些公共设施的,可以通过资料查找)
教学设计方案
学校
上师大康城学校
学科
品社
班级
三( )
人数
38
课题
1身边的公共设施
教时
3
执教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公共设施是生活中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或场所。
2、了解一些公共设施的名称及其作用,体会公共设施和我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感受国家和社会的关爱。
3、了解国外的一些公共设施的特点,感受到其他国家公共设施设计上的人性化。
教时
1
执教
日期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一个地区的公共设施的发展变化。
2、为公共设施的未来发展提意见和建议。
3、能积极投入到对周围公共设施的发展变化的调查中。
4、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5、提高学生概括、归纳资料能力,拓展提升知识面。
6、领会公共设施的社会价值,感受社会文明的进步。
7、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心,鼓励学生积极为城市建设出谋划策。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公共电话的变迁
(二)其他设施的变化
(三)公共设施为什么要变化?
(四)设计未来的公共设施
1、师:上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各种“公共设施”的资料,同学们,你们回家后调查了哪些身边的公共设施?
2、师:同学们调查了这么多公共设施,今天,就让我们先来说一说其中的一种——“公用电话”,好不好?我们现在有哪些“公用电话”?
问:你有没有碰到过这样尴尬的情景?这个时候最需要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其实我们在生活中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事情,而这些能供大家共同使用的物品和场所就是公共设施。(板书课题:公共设施)
(一)了解常见公共设施的名称及其作用
1、你还使用过或者看到过哪些公共设施?(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2、确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的公共设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我们学校周围都有哪些公共设施?(播放录像:学校周围的公共设施)把你们看到的记录在表格中。
1、在我们生活中,公共设施无处不在,遍布各个角落。瞧,为什么路上会有很多的井盖呢?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出示课件:地下探秘。
2、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这些管子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埋在地底下?为了让城市更整洁、更安全。
4、原来地底下也有很多公共设施,虽然我们看不见,但没有了它们,我们几乎就不能生活。
1、通过寻找,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4、了解公共设施的服务对象和功能并能进行比较和归类。
5、进一步体会每个人的生活都离不开公共设施。
6、学习一些制图方法,合作制作社区公共设施分布图。
7、能对本地区公共设施的分布情况提出看法。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设施姓“公”,是大家公有的,因此是大家必须共同爱护的。教材通过呈现学生考察到的公共设施以及他们的感想,让学生初步理解“公共设施”的概念和作用。课本中呈现了路牌、电线杆和变电设备、桥梁、路边座椅、公用电话亭、公共厕所、少儿图书馆等公共设施,这些设施中既有物品,也有场所;既有维持日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基础设施(如电线杆和变电设备、桥梁等),又有专为外出者提供方便的设施(如路牌、座椅、公用电话、公用厕所等)、还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设施(如图书馆等)。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教材中展现了我们城市公共设施越来越方便、越来越人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我们社会的文明进步。以公用电话为例,反映某一类公共设施的发展。课本展现了公用电话在数量、功能和外观等方面的发展变化:从过去里弄里的传呼电话发展到布满大街小巷的投币电话、磁卡电话、多功能电话,公用电话越来越方便、好用、漂亮。课本又以老城厢为例,对比了老城厢今昔的面貌,介绍了已经消失的公共设施——接水站和倒粪池,展现了新型的休闲、健身、游乐等方面的公共设施,反映某一个地区公共设施的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同时也表现出人们对公共设施有了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