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2014届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2014届高考物理大二轮复习与测试课件: 选修3-4 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光
(ⅰ)光路图如图所示,图中N点为光线在AC 边发生反射的入射点.设光线在P点的入射 角为i、折射角为r,在M点的入射角为r′、折 射角依题意也为i,有 i=60° ① 由折射定律有 sin i=nsin r ② nsin r′=sin I ③ 由②③式得r=r′ ④
OO′为过 M 点的法线,∠C 为直角,OO′∥AC.由几何 关系有 ∠MNC=r′ 由反射定律可知 ∠PNA=∠MNC 联立④⑤⑥式得∠PNA=r⑦ 由几何关系得 r=30° 联立 ①②⑧式得 n= 3. ⑨ ⑧ ⑥ ⑤
③y=-Asin ωt=-0.1 sin10πt(m)
c (2)①由 n=v 可知光在圆柱体中的 c 传播速度为:v=n= 3×108 m/s,②如 sin α 图乙所示 α=2β, =n, d=Rsin α, 而 sin β 由以上三式可求得:d=15 cm.
答案: 10πt(m) (1)①10 cm 0.2 s ②见解析 ③y=-0.1 sin
sin β n= sin α 代入数据得 β=45° . 4 3 ② cm 3
答案: (1)①1 m ②加强 4 3 3
⑥
⑦
(2)①光线与 CD 成 45° 角
②
机械振动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组 合题 (2013·全国新课标Ⅱ·34)(1)如图, 一轻弹簧一端固定,另一端连接一物块构成 弹簧振子,该物块是由a、b两个小物块粘在 一起组成的.物块在光滑水平面上左右振动, 振幅为A0,周期为T0.当物块向右通过平衡位 置时,a、b之间的粘胶脱开;以后小物块a 振动的振幅和周期分别为A和T,则 A________A0(填“>”、“<”或“=”), T________T0(填“>”“<”或“=”).
(2)① 3×108
②15
机械波与光的折射和全反射的组合 题 (1)一简谐横波沿x轴正向传播,t=0 时刻的波形如图甲所示,x=0.30 m处的质点 的振动图线如图乙所示,该质点在t=0时刻 的运动方向沿y轴______(填“正向”或“负 向”).已知该波的波长大于0.30 m,则该波 的波长为____ m.
(2)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 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 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 2,求镀膜的面积与立 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
解析: (1)依据振动图象描述的是同一质点不同时刻的运 动特征可知 t=0 时刻质点运动方向沿 y 轴正向.因为横波沿 x 3 轴正向传播且波长大于 0.30 m, 0.3 m= λ, 则 解得 λ=0.8 m(对 8 应 P 点),如图所示.
(1)高考常考内容 本专题考查的主要内容有:①振动图象和波 动图象,机械振动和机械波的周期性;②波 长、波速和频率的关系;③光的折射和全反 射. (2)常考试题特点 从近几年新课标全国卷来看,本专题考查的 题型和知识点都相当稳定和集中.题型上看, 一个是填空题或选择题,分值是5分或6分, 另一个是计算题,分值是9分或10分.知识 点上看,一个知识点是机械振动和机械波,
(1)确定研究的光线,该光线往往已知是入 射光线,还有可能是反射光线或折射光 线.
(2)有时不明确,需据题意分析、寻找,如 临界光线、边界光线等. (3)找入射点,确认界面,并画出法线. (4)明确两介质折射率的大小关系. ①若光疏→光密:定有反射、折射光线.
1.(1)有一弹簧振子在水平方向上的 B、C 之间做简谐运 动,已知 B、C 间的距离为 20 cm,振子在 2 s 内完成了 10 次 全振动. 若从某时刻振子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t=0), 经过 1 周期振子有正向最大加速度. 4 ①求振子的振幅和周期; ②在图甲中作出该振子的位移时间图象; ③写出振子的振动方程.
(ⅱ)设在N点的入射角为i′,由几何关系得 i′=60° ⑩ 此三棱镜的全反射临界角满足 nsin θa=1 ⑪ 由⑨⑩⑪式得i′>θa ⑫ 此光线在N点发生全反射,三棱镜的AC边没 有光线透出.
答案: 过程见解析 (1)< < (2)(ⅰ) 3 (ⅱ)没有光线透出,分析
解决光的折射和全反射题型的思路
答案:
(1)正向
π 0.8 (2) 4
波动图象和振动图象的应用技巧 求解波动图象与振动图象综合类问题可采 用“一分、一看、二找”的方法. (1)分清振动图象与波动图象,此问题最简 单,只要看清横坐标即可,横坐标为x则为 波动图象,横坐标为t则为振动图象. (2)看清横、纵坐标的单位,尤其要注意单 位前的数量级.
解析:
(1)①设此简谐横波的波速为 v,波长为 λ,周期
为 T,由题意知 T=0.1 s 由波速公式 λ v=T 代入数据得 λ=1 m. ②加强 ③ ② ①
(2)①设发生全反射的临界角为 C,由折射定律得 1 sin C=n 代入数据得 C=45° ⑤ ④
光路图如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 知光线在AB边和BC边的入射角 均为60°,均发生全反射.设光 线在CD边的入射角为α,折射角 为β,由几何关系得α=30°, 小于临界角,光线第一次射出棱 镜是在CD边,由折射定律得
(2)如图,考虑从玻璃立方 体中心O点发出的一条光 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 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根 据折射定律有nsin θ=sin α 式中,n 是玻璃的折射率,入射角等于 θ,α 是折射角.现 ①
假设 A 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 π 意,在 A 点刚好发生全反射,故 αA= 2 ②
(3)真题样板 1.(2013·全国新课标Ⅰ·34)(1)如图,a、b、c、 d是均匀媒质中x轴上的四个质点,相邻两点 的间距依次为2 m、4 m和6 m.一列简谐横 波以2 m/s的波速沿x轴正向传播,在t=0时刻 到达质点a处,质点a由平衡位置开始竖直向 下运动,t=3 s时a第一次到达最高点.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在t=6 s时刻波恰好传到质点d处 B.在t=5 s时刻质点c恰好到达最高点 C.质点b开始振动后,其振动周期为4 s D.在4 s<t<6 s的时间间隔内质点c向上运
(2)如图,三棱镜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ABC, ∠A=30°,∠B=60°.一束平行于AC边的 光线自AB边的P点射入三棱镜,在AC边发生 反射后从BC边的M点射出.若光线在P点的 入射角和在M点的折射角相等.
(ⅰ)求三棱镜的折射率; (ⅱ)在三棱镜的AC边是否有光线透出?写出 分析过程.(不考虑多次反射)
2.(1)沿 x 轴正方向传播的一列简谐 横波在 t=0 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M 为 介质中的一个质点,该波的传播速度为 1 40 m/s,则 t= s 时( 40 )
A.质点M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一定为负值 B.质点M的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移 方向相同 C.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一定相 同 D.质点M的加速度方向与对平衡位置的位
(2)如图所示,直角玻璃棱镜中∠A=70° ,入射光线垂直于 AC 面,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2,求:
①光线从棱镜第一次射入空气的折射角,并作出光路图; ②光在此玻璃中的传播速度.
1 解析:(1)当 t= s 时, 波传播的 40 1 距离 Δx=vt=40× m=1 m, 所以当 40 1 t= s 时波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 40 知,M 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为正值,且沿 y 轴负方向运动,故选 k 项 A、B 错误;根据 F=-kx 及 a=-mx 知,加速度方向与位 移方向相反, y 轴负方向, 沿 与速度方向相同, 选项 C、 正确. D
(2)如图乙所示,ABCD 是一直角梯形棱镜 的横截面,位于截面所在平面内的一束光线由 O 点垂直 AD 边射入,已知棱镜的折射率 n= 2, AB=BC=8 cm, OA=2 cm, ∠OAB=60° . ①求光线第一次射出棱镜时,出射光线的 方向. ②第一次的出射点距 C________cm.
(1)由波的传播知 t=6 s 时波传播的距离 x=vt=
2×6 m=12 m,即传到 d 点,选项 A 正确;t=0 时 a 由平衡位 3 置开始向下振动,t=3 s 时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则 T=3 s,得 4 T=4 s;各质点振动周期相同,选项 C 正确;波传到 c 点所需 x 6 时间 t=v= s=3 s,此时 c 点由平衡位置开始向下振动,1 s 2 后到达最低点,所以 4 s<t<6 s 内质点 c 向上运动,选项 D 正 λ 确;5 s 时 c 点正在平衡位置,选项 B 错误;由 v=T得 λ=vT 1 =2×4 m=8 m,bd 间距 Δx=10 m=1 λ,其振动方向并不始 4 终相反,选项 E 错误.
(2)如图乙所示是一透明的圆柱体的横截面,其半径 R= 10 3 cm,折射率为 3,AB 是一条直径,今有一束平行光沿 AB 方向射向圆柱体,求: ①光在圆柱体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__m/s; ②距离直线 AB 为________ cm 的入射光线,折射后恰经 过 B 点.
解析: (1)①振子的振幅A=10 cm, 振子的周期T=0.2 大小为 c v=n 光速在玻璃丝轴线方向的分量为 vx=vsin α ⑦ ⑥
光线从玻璃丝端面 AB 传播到其另一端面所需时间为 L T=v x ⑧
光线在玻璃丝中传播,在刚好发生全反射时,光线从端面 AB 传播到其另一端面所需的时间最长,由②③⑥⑦⑧式得 Ln2 Tmax= c . ⑨
答案:
(1)ACD
Ln2 (2)(ⅰ)sin i≤ n2-1 (ⅱ)Tmax= c
2.(2013·山东卷·37)(1)如图甲所示,在某 一均匀介质中,A、B是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 两个波源,其简谐运动表达式均为x= 0.1sin(20πt)m,介质中P点与A、B两波源间 的距离分别为4 m和5 m,两波源形成的简谐 横波分别沿AP、BP方向传播,波速都是10 m/s. ①求简谐横波的波长. ②P点的振动________(填“加强” 或“减弱”).
解析: (1)当弹簧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a、b 之间粘胶脱 开,a、b 由于惯性继续向右运动,弹簧伸长,对物块有向左的 拉力,物块 a 向右做减速运动,动能减少,物块 b 在光滑水平 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动能不变,由能量守恒定律知只有物块 a 减少的动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所以弹簧的最大伸长量 减小,故振幅减小.振动中振子的质量变小,振子的周期变小. (2)首先根据光路图的几何关系分析入射角和折射角,利用 sin i n= 求解折射率, 然后确定光在该介质中的临界角, 判断光 sin r 线能否从 AC 边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