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造型艺术欣赏
本课程以出土传世的珍贵文物为依据,较全面概括地介绍了中国大地千古遗存的陶器、青铜器、石雕、绘画、服饰等艺术珍品。
它是中国考古学、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历代服饰等多种学科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通过对大量古代艺术精品的赏析,使学生能够更多地了解古老中国社会、民族、风俗、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拓宽知识面。
概括地介绍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艺术门类的特点,并从美学角度、文化背景、艺术技巧等多方面介
绍上述各艺术门类中的精品,使学生了解各门艺术的特点,以及其折射出的中西方不同的美学追求和文化
精神的差异,引导学生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去欣赏各艺术门类中的艺术精品。
在艺术作品的欣赏中,要
求学员能展开自己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提出自己的创造性见解并逐渐提高自身的艺术感悟力。
美术知识
美术:艺术的一种,也称造型艺术或视觉艺术,它是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造型手段,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和审美价值的视觉形象的艺术。
造型艺术:也称视觉艺术或空间艺术。
18世纪德国美学家莱辛开始使用这一名词。
造型艺术的范围非常广泛,大体可分成观赏性艺术(绘画和雕塑)、实用性艺术(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两大类。
都是用一定的物质材料,绘画用颜料、绢布、纸等,雕塑用木、石、泥、铜、不锈钢等,塑造可视的平面或立体的形象,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及客观世界的具体事物,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
绘画:造型艺术之一。
用笔、刀等工具,墨、颜料等材料,在纸、木板、纺织物或者墙壁等的表面上,通过构图、造型、设色等表现手段,创造可视的形象。
按材料等表现手段的不同可分为:中国画、油画、版画、丙烯画、水彩画、蛋彩画、表演描等;按题材内容的不同,分为人物画、风景画、静物画、动物画等,绘画可以是有具体形象的,也可以没有具体形象,靠点、线、面等一些抽象的符号构成。
画幅可以是单幅画、组画、连环画。
画种:
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体系的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
工具材料为中国特制的笔、墨、砚、纸或绢。
可分为人物、山水、花鸟、虫鱼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以勾皴点染,干湿浓淡,阴阳向背,虚祷疏密和留白等表现手法,来描绘物象。
讲求构图,别具一格。
取景布局视野宽广。
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做到以形写神,形神兼职备。
书法、篆刻、诗文是中国画重要的成分,与画密不可分,相互影响,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艺
术特征。
油画:是绘画中的一种,十四、十五世纪间,经画家凡?爱克兄弟改进后,被子广泛使用。
一般
多画的经过胶等物质特殊外理过的布、木板或厚纸板上。
其特点是用特制的调色油调和颜料画成,
颜料有较强的遮盖力,能较充分地表现出物体的真实感和丰富的色彩。
版画:其特点是作者运秀刀和笔等工具,在不同材料的版画上进行刻画,可直接印出多份原作。
从前大多用于复制图画,绘、刻、印分工,称为复制版画;后来发展成为独立的艺术形式,由作者
自画自刻自印,即称为创作版画。
就版画性质和所用的材料,可分为:凹板,如木版画、麻胶版画;
凸板,如铜版画;平板,如石版画等。
雕塑:雕、刻、塑三种制作方法的总称。
以各种可逆的或可雕可刻的材料,制作出各种具有实
在体积的形象。
一般分为圆雕、浮雕、透雕、装饰雕、纪念性雕塑。
壁画:直接画在建筑物的墙壁或天花板上的图画,是历史最悠久的绘画形式之一。
分为剧地壁
画、壁地壁画和装贴壁画等,剧地壁画又分为湿壁画和干壁画等。
壁画多采用耐晒、耐湿、不易变
色、不易变形的材料制作,如油画色、丙烯色、陶瓷、石料、铜、不锈钢、料器等。
素描:主要以单色线条块面来塑像物体的形象。
它是造型艺术的基本功之一,以锻炼观察和表
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
通过素描可以练习造型能力,为进行绘画创作起草
图和做准备。
有水平的素描,也可以作为作品,具有独立的艺术价值。
使用的工具通常有铅笔、木
炭、钢笔和毛笔。
粉画:给画的一种。
也叫“色粉笔画”。
流行圩18世纪的欧洲。
用特制的色彩笔画在特制的色
画纸上,色画纸有许多不同颜色,可以选择。
色粉不透明,作画时只能在纸上直接着色。
色粉画一
般具有松柔明艳的感觉,较难保存。
世界遗产之岩画
事实上,在论及史前时代的造型艺术遗品的时候, 岩画应该是首要的。
这里所说的岩画, 是指那些在未经
人工修整的自然洞窟、崖壁岩阴、天井岩床、或单个的巨石上进行绘、刻、雕制而成的艺术品,即所谓岩石艺术。
在岩画中, 又把刻绘在洞窟深处的叫做洞窟艺术; 把刻绘在岩阴处的叫做岩阴艺术。
岩画共使用彩绘、刻、浮雕等三种制作技法, 而通常又把使用刻与雕两种技法的称作岩面雕刻,在我国则统称为“岩画”.
岩画的传统跨越三、四万年。
它最早出现在非洲、亚洲和欧洲, 两万年前出现在澳洲, 一万七千年出现
在巴西,一万年前到达南美洲大陆的最南端。
值得注意的是, 这些史前的遗址以其相似的艺术风格和题材内容, 以至大体相似的年代散布在世界各大陆。
岩画产生于文字之前,岩画犹如文字记载, 是人类历史非常重要的资料。
提供了人类数千年前的记录。
岩画
作为早期人类遗存应得到全人类的保护。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具有代表性的岩画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文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程:文艺学课程编码:1028101
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
开课学期:第5学期
适用专业:公共事业管理
课程类别:必修
课程性质:专业课
先修课程:无
教材:《文艺学概论》彭吉象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文艺学属于社会科学。
它以整个人类的艺术活动作为研究对象,从而阐明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的科学,又称艺术学。
文艺学可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艺术原理;(二)艺术史;(三)艺术批评。
本课内容主要是艺术原理,它是体系性的艺术学,
根据历史和现实提供的艺术经验,研究艺术的基本性质、特征和规律。
艺术学的研究目的与任务就是凭借多元化方法,描述艺术现象,阐释艺术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功能和效应,
概括并确立艺术活动的规则和原理,从而应用于艺术实践活动,如创造、欣赏、批评、教育、交流、传播等等,以培养和塑造个体人性结构,建设和提高社会文明。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2、艺术的起源,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游戏,起源于
巫术,起源于表现。
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
与道德,艺术与科学
5、艺术创作: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风格与
艺术流派
6、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构成、典型和意境
7、艺术鉴赏: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与艺术批
评
8、实用艺术
9、造型艺术
10、表情艺术
11、综合艺术
12、语言艺术
三、课程的教学要求
1、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2、艺术的起源: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关于艺术起源的几种观点:起源于模仿,起源于游戏,起源于巫术,起源于表现。
人类实践与艺术的起源。
3、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要求学生理解掌握
4、文化系统中的艺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作为文化现象的艺术、艺术与哲学、艺术与宗教、艺术与道德,艺术与科学
5、艺术创作: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创作主体、艺术创作过程、艺术创作心理、艺术创作风格与艺术流派
6、艺术作品: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作品的层次、艺术作品的构成、典型和意境
7、艺术鉴赏:要求学生理解掌握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艺术鉴赏的审美过程、艺术鉴赏与艺术批评
8、艺术种类:要求学生理解掌握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语言艺术
四、课程学时分配
五、课程习题要求
每次课后都要留4-6道思考练习题,以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程主要参考书
《艺术学》杨恩寰等著人民出版社
《艺术的意蕴》陈旭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舞蹈艺术概论》隆荫培著上海音乐出版社
《艺术之根》郑元者著湖南教育出版社
《音乐美学基础》张前著人民音乐出版社
《美学原理》蒋孔阳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艺美学》胡经之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书法美学》金学智著江苏文艺出版社
制定人:白银亮
审定人:刘新建
批准人:赫连志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