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18神权下的自我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 •文艺复兴……虽然许多新成就的基础是古典文化,但是它们很快地超越了希腊、罗马影响的范畴。
……文艺复兴包括一些当时占统治地位的理想和看法,使文艺复兴印上了一个独特社会的标记。
总的说来,这些理想和看法中特别突出的是乐观主义、世俗主义和个人主义。
这里面“独特社会”的含义是()A. 工商业发展及资本主义萌芽B. 罗马天主教会势力日渐衰落C. 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纷纷兴起D. 人们热衷于追求理性、民主、自由解析:从材料描述中可以看出文艺复兴在继承古典文化的基础上有了新的发展,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独特社会”的含义就是指资本主义的发展。
故选A项。
答案:A2. 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当时的文艺巨匠()A. 否认超自然力量的决定作用B. 采取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B. 认可天主教文化的本质属性D.运用理性批判宗教思想体系解析:材料说明当时文艺复兴时代的文学家和艺术家是在借助于宗教形式来表现人文主义。
故B项正确。
答案:B3. 中国一位历史学家曾说:“我们不妨把文艺复兴运动看做是中世纪晚期悲观、死亡、灾变、迷信和冷漠心情的结束。
”因为这场运动()A. 把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 教会权威遭到理性否定C. 构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D. 促进民主、自由思想的发展解析:中世纪在宗教神学的统治下,人们的思想受宗教束缚,处于悲观、迷信、冷漠等状态。
而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反对神性的人文精神把人们的思想从宗教神学束缚下解放出来,由此可以看做是“中世纪”的“结束”。
故选A项。
B C D三项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及影响。
答案:A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
主要是因为()A. 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 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 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根据“一定时期的思想是这一时期政治经济的集中反映”这一哲学原理,应该从经济上着手考虑,所以应该选择B项。
答案:B5. 16世纪的法国作家拉伯雷曾说过:“我不相信屋顶以上的事。
”这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主张()A. 追求人的自由B.追求现世幸福C. 反对禁欲主义D .反对等级观念解析:屋里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屋顶以上的事情是上帝的事情,这是一种追求现世幸福的人文主义思想。
故选B项。
答案:B6.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
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
”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D. “信仰得救”;“致良知”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分别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
故C项正确。
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中路德教的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致良知”是王守仁的心学主张,A B、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
答案:C7. 16世纪马丁•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宗教改革发端于德国, 说明当时德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 农民与庄园主的矛盾B. 教会与地主的矛盾C. 教会与德意志资产阶级的矛盾D. 市民与城市贵族的矛盾解析:宗教改革后确立的新教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认为教会应从属于国家,实质上反映了教会与各国新兴资产阶级的矛盾,故选C项。
答案:C& 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
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 教会是否腐败B. 信仰是否必要C. 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 《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本题要求回答马丁•路德和教皇代表的分歧所在。
马丁•路德主张每个人都可以阅读《圣经》,同上帝对话,信仰即可得救,教会代表认为《圣经》容易被人曲解,个人的得救要依赖于教会对《圣经》的解释,所以他们两者的根本分歧在于是否仅仅依靠《圣经》得救。
故C项正确。
答案:C9. 马丁•路德强调因信称义,认为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这一主张的进步意义在于()A. 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B. 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C. 使理性与自由平等思想迅速传播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解析:题干强调因信称义的意义使人们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和精神自由,故B项正确;A项指的是文艺复兴,与题干内容不符,但丁的《神曲》,赞颂了人的伟大,率先揭露了教会的贪腐;C项应该是启蒙运动的意义;D项是文艺复兴的意义。
答案:B10. 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
从此,西方人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
”该学者评价的是()A.新航路开辟B .启蒙运动C. 文艺复兴D.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的内容,意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失踪的古典文化”是指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文艺复兴通过“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肯定了人的中心地位,否定了以神为中心,促进了西方的思想解放。
答案:C11 •刘祚昌教授认为:“宗教改革猛烈地冲击了天主教会,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从而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为资本主义生产时代的到来铺平了道路。
”不能印证材料主旨的是()A.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的宗教理论B. 宗教改革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开始C. 宗教改革运动实质上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D. 宗教改革形成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解析:宗教改革促成了教会的分裂,新教的出现,促进了资产阶级宗教理论的形成,故A项正确;宗教改革前资本主义生产时代已经开始,故B项错误;宗教改革“有利于资产阶级的活动”,故C项正确;宗教改革“有力地削弱了封建统治”,成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精神武器,故D项正确。
答案:B12.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者反天主教会腐败、特权的主要目标虽基本一致,但内涵和影响有别,两者互有促进,有先后之序。
”可见两者的主要历史作用在于()①改变了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②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③在不同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④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并没有改变西方社会的宗教信仰,故①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天主教会,并未强化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故②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是在思想领域和宗教领域打破旧的精神枷锁,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为启蒙运动做了思想上的准备,故④正确。
故选C项。
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6分,第14题26分,共52分)1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
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材料二: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草地上的圣母》材料三: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
”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1) 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
(6分)(2) 从历史角度鉴赏材料二中的美术作品,这一作品反映了什么时代信息?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简要说明。
(10分)(3) 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10分)答案:(1)黑暗是指封建教会的腐败、专制和中世纪神学观念。
含义:古希腊、罗马精神的重生。
(2) 在14〜17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强烈地希望把人和人性从宗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草地上的圣母》通过宗教题材展现了人性的美,反映了人间圣母的亲情。
这正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体现。
(3) 作用:对近代先进的中国人解放思想、寻求救国道路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是民主、科学。
14. 意大利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中有着特殊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喧闹的城市社会,以繁荣的工业和西欧与富裕的拜占庭及伊斯兰帝国之间利润丰厚的贸易为基础。
意大利是这一贸易的中间人,并由此繁荣起来……这些(意大利的)城市由大商人家族控制,它们是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和作家的赞助人。
它们的需求、兴趣和口味渲染了文艺复兴时期文化的复兴。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按某些方面讲,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除雷奥纳都及其他几个人而外,都不尊重科学一一尊重科学那是十七世纪以来大多数重要革新人物的特色……不过他们用古代人的威信替代教会的威信。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材料三: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
文艺复兴不是民众运动,是少数学者和艺术家的运动,还受到一些崇尚人文主义的教皇们的赞助,假若当初没有这些奖励者,它取得的成功说不定会小的多。
历史学家贵查第尼在1529年写道:“再没有谁比我更憎恶祭司的野心、贪婪和放荡了……尽管如此,我在几任教皇教廷中的位置,迫使我只得为了切身利益希求他们伟大。
但是,如果不是为了这个缘故,我早已像爱自己一样爱马丁•路德了。
”――[英]罗素《西方哲学史》(1)据材料一,归纳文艺复兴运动开始于意大利的原因。
(8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人对于科学的态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人的威信”指什么?其“替代教会的威信”有何作用?(10分)(3)据材料三,分析造成“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对教会的态度,很难简单刻画”的原因及文艺复兴的局限性。
(8分)解析:第⑴问,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结合材料一从此方面总结即可。
第(2)问,结合材料从启蒙运动的作用中去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