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成本构成分析及管理控制方案质量成本是指企业为了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一切费用,以及因未达到产品质量标准,不能满足用户和消费者需求而产生的一切损失。
质量成本一般包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1.预防成本
预防成本是指企业为了防止质量水平低于标准水平或提高现有质量水平,而开展的预防活动和采取的各种预防措施所发生的费用,其具体构成如表1-17所示。
表1-17 预防成本构成表
2.鉴定成本
鉴定成本是指企业评定产品是否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支付的费用,包括的费用项目如表1-7所示。
表1-7 鉴定成本构成表
3.内部损失成本
内部损失成本又称内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因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具体构成如表1-8所示。
表1-8 内部损失成本构成表
4.外部损失成本
外部损失成本又称外部故障成本,是指产品出厂后因质量缺陷而引起的一切费用支出。
其具体构成如表1-9所示。
表1-9 外部损失成本构成表
2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同时,为了控制质量成本,使企业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应制定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案,以便相关人员在工作中参考。
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案
一、目的
为了进一步推行质量成本控制办法,更好地实施质量成本控制管理,以达到不断降低质量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目的,根据有关质量成本管理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二、质量成本的构成分析
质量成本的构成及各成本项目的责任部门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构成及责任部门一览表
三、质量成本管理控制的基础工作(一)做好各种定额管理工作
1.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由技术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2.产品的外购配套件消耗定额由设计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3.设备的配件消耗定额由设备动力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4.工具消耗定额由工装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5.劳动工时定额由人力资源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6.质量成本费用由财务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二)在公司内部制定合理、稳定的计划价格
1.材料物资计划价格由采购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
2.工具计划价格由工装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
3.备品配件计划价格由设备动力部归口制定,由财务部统一管理。
4.各工序的价格由生产部负责归口制定、管理。
(三)做好原始记录的整理和数据的统计工作
1.质量原始记录格式由生产部归口制定。
2.材料物资原始记录格式由各材料物资部归口制定。
3.财务成本原始记录格式由财务部归口制定。
(四)做好计量装置的配备工作
1.材料物资的计量装置由物料控制部归口购置管理。
2.气、水、电的流量仪表由设备动力部归口购置管理。
3.所有计量装置由计量部负责统一校正、维修管理。
(五)建立质量成本管理责任制度
1.质量成本管理实行“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分级管理、全面控制”的原则。
2.公司的质量成本管理工作在总经理的领导下,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为主,其
他有关部门参加,对全公司质量成本进行预测、计划、核算和经济分析。
3.由总经济师负责组织计划部,其他部门参加,对全公司的质量成本进行控制和考核。
4.其他相关部门在质量成本管理控制方面的主要职责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管理职责一览表
(六)建立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制度
1.目标质量成本是某一产品在一定时期所要求实现的质量成本水平。
开发新产品和改造老产品,都应实行目标质量成本管理。
目标质量成本管理要从产品设计入手,事先控制产品质量成本水平,使产品既保持其应有的动能,又有最低的质量成本。
2.公司实行目标质量成本管理,将目标质量成本层层分解,据此制定公司总部、分公司、部门、车间、班组、各岗位、各工序的“目标责任质量成本表”。
3.质量目标成本管理的程序
依据市场调查、经济预测及公司的利润目标,提出单位产品的目标质量成本,以此作为设计产品耗用材料与工费的限额;同时,力求做到功能好、质量成本低,并据此评价产品的设计方案,进行经营决策,指导产品生产,不断降低产品质量成本,从而提高经济效益。
四、编制质量成本计划
(一)质量成本计划编制的规划
以目标质量成本为方向,降低质量成本为保证,形成先进可行的质量成本指标体系。
1.季度质量成本计划应以主要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计划和分公司、车间及部门的质量成本
计划为重点。
2.质量成本计划的编制工作由总会计师负责组织,以财务部为主,销售、技术、生产、计划、供应、劳资等部门应给予密切配合并参与制定。
3.年度和季度的质量成本计划指标草案由总经济师审查后,提交总经理批准,然后下发全公司执行。
(二)质量成本计划的内容
质量成本计划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
1.降低质量成本的措施方案,包括改进技术、降低消耗、修旧利废、改制利用、提高工效、降低废品、增加销售、改进管理等多种措施。
2.按主要产品和质量成本项目分别编制产品质量成本计划。
(三)编制质量成本计划的程序
1.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确定计划期内产品质量成本的控制数据。
2.制定计划期内降低质量成本的主要措施,包括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及改进经营管理等节约物质消耗和劳动消耗的措施。
五、质量成本核算与分析
(一)收集质量成本数据
1.质量管理部于每年的1月份编制“年度质量成本计划”。
2.每月26日,各部门按照“质量成本核算流程图”规定的职责范围填报“质量成本部门统计表”,报质量管理部。
3.每月28日,质量管理部会同财务部填报“质量月报表”。
4.各部门按“质量成本费用汇总归集表”的责任范围填报质量成本各科目,每月29日报公司财务部。
5.每月3日,质量管理部编制上月“质量成本月报表”及附表。
6.质量成本计划应与企业业务计划相协调,并成为业务计划的一部分。
(二)统计、核算质量成本数据
质量成本采用会计核算与统计核算相结合的方法,具体核算方法包括以下六种。
1.在公司财务部、质量管理部和销售部分别建立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2.财务部负责统计核算在财务部列支的各项质量成本费用。
会计人员在日常编制会计凭证时,应按照质量成本核算的要求,将有关质量成本的支出内容和金额单独列出,并记入“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3.质量管理部负责统计核算减产损失、降级损失等不在财务账上直接反映出来的各项质量成本费用,并记入“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4.销售部根据外部反馈信息和凭证统计外部损失成本,并记入“质量成本核算台账”。
5.各分厂质量管理部门和成本会计分别统计核算发生在分厂的质量成本。
6.财务部月末汇总编制公司“质量成本月报表”,具体如下所示。
质量成本月报表
编号:编制日期:年月单位:元
备注:该表中的具体费用项目可参考“质量成本构成及责任部门一览表”中的一、二、三级科目。
(三)进行质量成本分析
1.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
质量成本分析的内容和要点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分析内容和要点
2.质量成本分析指标
质量成本分析的指标体系如下表所示。
质量成本分析指标体系
3.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质量管理部与财务部共同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质量成本分析,编制《质量成本分析报告》,经财务部和质量管理部负责人签字后上报总经理审批。
(1)质量成本二级科目的饼图和趋势图。
(2)每个月内、外部损失成本的趋势、成本发生的主要原因、发生时间及产品等,以便寻
找改进的区域和措施,提出改进要求。
(3)找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缺陷和质量管理体系的薄弱环节,为提出质量改进建议提供依据,为降低成本、调整质量成本结构和寻求最佳质量水平指出方向。
六、质量成本考核
质量成本计划的实施情况由综合管理部门依据质量考核控制程序的要求按月进行考核。
(一)公司级考核指标
1.主要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元)。
2.100%100
商品总产值质量成本率百元商品产值质量成本⨯÷= 3.可比产品质量成本降低率(%)。
4.100%成本
质量销售利润质量成本率⨯=总利润成本 (二)分公司、车间级考核指标
1.原材料件的质量成本(元)。
2.产品的单位质量成本(元)。
3.100%100
产品总产值质量成本百元总产值质量成本率⨯÷=
七、质量成本改进
(一)明确质量成本改进目标
1.预防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0.5%~5%。
2.鉴定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10%~50%。
3.内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25%~40%。
4.外部损失成本占质量成本总额的20%~40%。
5.质量成本总额一般不超过销售总额的2%。
(二)采取质量改进措施
质量管理部根据《质量成本分析报告》提供的情况,按照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要求有关责任部门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应采取改进措施的情况包括以下三种情形。
1.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大幅上升或连续上升。
2.质量成本计划无法实现。
3.发生对质量成本控制有重大影响的典型事件。
同时,质量管理部对纠正和预防措施进行跟踪,确保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