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归纳
1、原文烛之武退秦师先秦:左丘明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公从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秦伯说,与郑人盟。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
公曰:“不可。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吾其还也。
”亦去之。
(选自《左传》)
2、字音⒈秦军氾南:氾,fán ; ⒉佚之狐:佚,yì; ⒊夜缒而出:缒,zhuì; ⒋君之薄也:薄,bó; ⒌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为,wéi; ⒍共其乏困:共,gōng; ⒎且君尝为晋君赐矣:
为,wéi; ⒏夫晋:夫,fú(译为‘那,表示远指的指示代词’);
⒐阙秦:quē ;(也有标注jué,高中教材上标为quē,高中苏教版为jué); ⒑秦伯说:‘说’通‘悦’,yuè; ⒒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杞,qǐ(应为三声),逢,páng; ⒓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fú; ⒔失其所与,不知:知,zhì。
3重要实词
1、贰①“二”的大写。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
②副职。
(例:其内任卿贰以上。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
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
④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
⑤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
⑥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因为郑
国先于晋国结盟,但后于晋国的敌国楚国结盟,被视为不敬。
2、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
(本文:“越国以鄙远” 【注】
:本文的鄙用作动词,把作为边邑。
)
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年》:“肉食者鄙,未能
远谋。
”)
③轻视,看不起。
(例:《左传·昭公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
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
”、“许君焦、瑕……”)
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
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4、微①没有②细小,轻微(同现义)
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卑贱。
(例:《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
⑤幽微,精妙。
[微言大义(成语)
⑥隐蔽,不显露。
[见微知著(成语)
⑦假如没有。
(例:《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
⑧微微,稍微。
(例:《卖油翁》:“见其发矢中八九,但微颔之。
”)
(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5、敝①坏,破旧。
(例: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
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而敝之。
)
6、辞①推辞。
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告辞。
例:(停数日,辞去《桃花源记》陶渊明)
③言辞。
例:辞甚畅达
7、封①既东封郑(动词,可使成为边界)
②肆其西封(名词,疆界)
4重要虚词
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 (拿,来,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目的连词,来)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⑥以乱易整(用)
⑦阙秦以利晋(用来)
2、而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表转折,连词)
3、焉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代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兼词,从哪里)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语气词)
4、其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代词,指代“使者”)
②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指示代词,那)
③失其所与,不知 (代词,自己的)
④吾其还也 (表示祈使语气,还是)
5、之①公从之 (代词,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是寡人之过也 (的)
③行李之往来 (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④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的标志,有何厌之)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因人之力而敝之(结构助词“的”)
⑦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⑧子犯请击之(代词,秦军)
⑨ 缀耕之垄上(动词,到)
5词类活用1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退却)
2晋军函陵 (名词作动词,军是驻扎的意思,同下文“秦军”) 3夜缒而出(名词做状语,在夜晚;名词做动词,由城上以绳索垂至平地,缘之而下)
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
5越国以鄙远(鄙,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指郑国)
6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厚,变雄厚;薄,变薄弱)
7共其乏困(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缺少的东西)
8君亦无所害(动词用作名词,害处)
9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名词活用作状语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10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
11若不阙秦(quē使动用法,使……减少)
12阙秦以利晋(使动用法、使、获利)
13因人之力而敝之(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6通假字⒈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⒉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⒊秦伯说 (说,通“悦”,赞同,高兴)
⒋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⒌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知足,满足)
6、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
7古今异义①行李之往来 (行李,阙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
为。
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
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义:那个人,这里指秦穆公;今义:一般人的妻子)
④亦去之 (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⑤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掌管事务的人,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⑥共其乏困(乏困,古义:指缺乏的东西。
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
7、今急而求子。
(今,古义:如今今义:今天)
8、且贰于楚也(贰,古义:动词,从属二主。
今义:数词,“二”的大写。
)
8文言句式省略句⒈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⒉(烛之武)辞曰⒊(烛之武)许之⒋敢以(之)烦执事⒌若舍郑以(之)为
东道主⒍(晋)许君焦、瑕⒎阙秦以利(于)晋判断句⒈是寡人
之过也⒉邻之厚,君之薄也⒊以乱易整,不武⒋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5失其所与,不知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应为“以其于晋无礼,且于楚贰也” ⒉佚之狐
言于郑伯曰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状语后置句。
言于:对……说⒊若亡郑而有益于君应为“若亡郑而于君有益” 宾语前置⒈夫晋,何厌之有? 即“有何厌”,疑问代词作宾语所字
结构⒈失其所与,不知所字结构(所字后接动词,相当于一个名词)
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一般情况下在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如“所见所闻”,意即“所见到的事情(东西)所听到的事情(东西)”,“终日之所学”中“所学”意即所学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