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数据结构》课程组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010年5月一、课程建设的目标与思路数据结构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该课程2006年被评为青岛科技大学优秀课程。
经过课程组四年的努力,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
我们课程组借教学评估的东风,通过不断的建设与完善,立志逐步将《数据结构》课程建设成为具有青岛科技大学特色的省级精品课程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以课程建设带动专业建设,办出专业特色,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及教学资源建设方面起示范性作用。
为此我们紧紧围绕“五个一流”下功夫,即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和一流的教学管理。
我们知道精品课程的核心内涵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适应相应层次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前提,以优化的教学内容为基础,以现代教育技术为平台和以科学规范管理体制为保障的课程体系。
为此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课程建设思路:1.课程内容要体现出先进性、科学性,要及时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科技成果;根据计算机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结合实际,制定、完善《数据结构》课程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2.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互动式教学,即学生除了在课堂中能够借助幻灯片获得刺激感官的吸收、学习外,在课余更可根据个人不同需求,随时通过网页进行复习或进度调整。
实验教学要为学生留出自主训练空间,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习和练习条件。
3.完成教材的立体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不同途径、不同需要的立体化多媒体教材;结合教学特点,编写更加适用的《数据结构》教材,包括:教科书、多媒体教学课件、习题集及解答、上机实验指导书、课程设计指导书、实验教学课件,以光盘和网络两种方式发行(两年内完成)。
4.建设先进的多媒体实验室,机器设备配置高,技术先进,软件系统齐全,能够完成课程大纲要求的各类实验、实训的实践性教学任务。
5.建立严格的教学组织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吸收高层次人才参与精品课程建设。
6.建立丰富的试题库和考试系统:提供形式多样的试题类型,并按照难度系数进行划分,库中题目数量达到5000题,能够按章练习;可以随机出题考试,并给出正确答案和评价。
7.建立一支专业过硬的师资队伍:继续增加双师型教师比例,鼓励教师在职深造,提高教师队伍的学历水平,改善师资队伍机构,有新的用人机制,又有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保证精品课程建设后继有人。
8.建立软件开发中心,提供技术支持与服务。
二、课程建设的内容在课程建设的工作中,项目组紧紧围绕“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高起点、严要求,力争早日将我校的数据结构建设成为山东省乃至国家级精品课程。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保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①压担子。
08年以来已培养三名青年教师走上主讲教师岗位,使全组人人都既能讲理论课又能带实验。
②传帮带。
通过相互听课,共同讨论,交流教学经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在给年轻教师压担子的同时,也给他们传授经验,帮他们尽快成长。
③严要求。
对课程组每位教师提出具体要求,按照指标体系的观测点,规范自己的教学过程,精心准备每次课、用心上好每堂课、专心做好每次实验、上心每次辅导,耐心每次批改。
④创条件。
为了提升教师们的业务水平,课程组主要成员参加了数据结构国家精品课程的培训和学习,筹集和购买教学参考书籍,方便了老师们的学习和工作需求。
⑤升层次。
课程组成员通过不断进修,日益提升了学历层次,提升了学术水平。
目前课程组有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博士研究生在读,1人硕士。
⑥补新人。
课程组吸收了三名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既提升课程组学历水平有保证了任课教师的可持续发展。
2.教学内容改革不断创新数据结构教学分为课堂教学、实验教学。
其中实验教学包括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
课堂教学是“源”,是学生获取数据结构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方面课程组紧紧围绕高等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和全国硕士统一入学考试的大纲,及时调整了数据结构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计划,保证了课堂教学内容与硕士生入学考试的内容接轨;课内实验是“验”,是课堂教学内容的验证和应用,数据结构的课内实验主要安排的是验证型和综合型内容;课程设计是“延”,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课程设计安排的是设计型的实训内容。
分清了课堂教学、课内实验、课程设计三者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了相关内容,做到了既有的放矢,又互不脱离,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教学方法不断改进,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的理念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师的“教授”,根据教学内容积极开展了教师的提问、学生的发问、课堂的讨论等多种丰富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教师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形成了生动活泼的教学气氛。
②全方位的教学环境建立课代表制度,架起学生与授课教师的桥梁,确定课外集体辅导答疑;开通青岛科技大学数据结构公共邮箱和QQ好友进行无障碍在线和非在线单独答疑或发布学习资料;通过网站给学生提供课后自学的环境,使他们在宿舍就能重现老师讲课。
③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用PowerPoint开发了多媒体课件,利用PowerPoint的时间、效果、图形等在教师的操控下将抽象的算法以直观、具体的演示方式一步步的执行过程形象生动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加深了学生对算法设计的认知程度,有效弥补了文字、图片等的不足,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教材建设加快配套教材的建设,目前课程组编写的《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与《数据结构习题解答》已试用三年,效果好。
2010年课程组又取得《数据结构实验指导书》的教材立项,目前该书已整理完毕,等待校验,不日即将出版。
另外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借国家“十二五”教材立项的的东风,着手撰写并出版适合本课程教学特色的教材。
5.规范教学管理①加强集体备课制度,相互听课制度,集体阅卷制度,学习交流制度。
②严格教学秩序,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实验进度,不停、跳课。
③坚持考试的公平性,严格评分标准。
学生学习成绩采用平时成绩、实验成绩和考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分方式。
④严格试卷保管制度,每学期的试卷都整理好,对试卷进行分析后统一保管。
通过试卷分析,发现不足,进而提出改进意见,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三、课程建设突出的特色1.教学环节中重点突出本课程“核心”课程的地位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该课程的知识结构可看作计算机专业学习的基础“平台”这一点,将后继课程中常用到的知识作为本课程的重点,在内容的组织上体现计算机学科的新概念,融汇作为计算机学科形态的理论、抽象和设计三个过程。
2.开设“创造型应用”实践训练环节从计算机学科体系的角度出发,在“验证型”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创造型应用”的实践案例。
要求学生在团队模式下开发一个小型的软件。
通过采用以上两种方式,使得数据结构教学实践环节得以充实,真实的实践题目又驱动学生主动地阅读源代码、学习并掌握团队协作、文档编写、调试测试等重要的专业技能。
3.支持多人同时考试的互联网在线测试系统使用先进的编程技术开发的在线测试系统,可以提供多人同时、不同试题、不同地方的考试,杜绝了考试中的作弊现象,提高了考试的公正性,解决了地域局限性4.全新的网络教学模式对主讲教师进行全程录像,使学生只要能上网,就能听课,方便学生复习课堂讲授内容,能上网就能提问,方便师生交流。
5.免费的“送一程”服务建立数据结构考研资源,积累国家统一命题后数据结构的考研题,并不断扩充,提供考研辅导,祝考研学生一臂之力,做好“送一程”服务。
6.增设实验室开放实验项目面向全校学生设立开放实验项目,增加学生的兴趣。
四、课程建设的步骤与进度1.课程的建设步骤及课程资源上网计划《数据结构》课程自2006年开始优秀课程的初步准备和建设,此前教研室许多老师为优秀课程的建设献计献策,参加研讨,制定教学计划,实施教学、上机指导等工作,下一步的工作是进一步的加强优秀课程的建设力度,在5年中将其建设成为真正的“精品课”。
第一阶段(2008.1——2008.8):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按照精品课程要求,确定精品课程建设目标,建立精品课程网站雏形。
阶段成果:①组成精品课程建设研究组;②形成精品课程建设网站。
包括:a 课程资料(教学大纲、教学特点、电子教材、教学参考书、习题册)b 教学队伍(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课程组成员)c 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实验教学、教学录像)d 助学园地(在线答疑、网上测试、网络资源链接、视频教学辅导、模拟试)e 教学成果(专家评教、同行评教、学生评教、评教结果)第二阶段(2008.9——2010.12)分步实施,分阶段进行,全面完成精品课程建设基础性工作。
2008.9—2009.1使用精品课程网站实施教学。
学期中、学期末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学评教等形式进行教学分析,提出改进方案。
阶段成果:①资料汇总,包括问卷调查资料、学生座谈记录、评教资料、教学分析报告等;②网站建设改进方案。
2009.2—2009.12按照改进方案编写教材,修改网站。
阶段成果:①改进后的教材,改进后的网站。
②2010.1—2010.7 使用修改后的教材和网站实施教学。
学期中、学期末问卷调查、学生座谈、教学评教等形式进行教学分析,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
阶段成果:①资料汇总,包括问卷调查资料、学生座谈记录、评教资料、教学分析报告等;②网站进一步建设改进方案。
2010.8—2010.12修订教材,进一步修改、完善网站。
第三阶段(2011.1——2012.8)完善工作。
形成《数据结构》精品课程最终成果。
最终成果:①形成完善、科学的教学思想,完成最终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
②形成立体化教材;多媒体教学网站;③形成一支以主讲教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形成相应的激励和评价机制,鼓励教授承担精品课程建设,有新的用人机制保证精品课程建设。
建成全校一流的实验、实训教学场地,配备足够的实验、实训指导教师。
2.两年内全程授课录像上网时间表2010年12月以前:第1章绪论第2章线性表第3章栈和队列第4章串第5章数组和广义表2011年12月以前:第6章树和二叉树第7章图第8章查找第9章排序以后每1年增加1名主讲教师的教学录像。
五、课程组已取得的成果及其它1.已取得的成果①课程组取得了教学成果一等奖;②《数据结构实验指导》获得学校教材立项;③张炜老师取得信息学院教学优秀奖;④《数据结构习题考研辅导》编写完毕;⑤数据结构优秀课程网站投入使用。
⑥数据结构多媒体课堂教学课件制作完成,通过学院审查参加学校多媒体课件的评比;⑦教学效果初步显现,数据结构作为计算机专业研究生入学必考科目,088年以来我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考研通过率较往年成倍增长,达到30%以上,多人被教育部直属院校录取,取得历史性突破;⑧所培养的学生25人次在山东省软件大赛中获奖;⑨2006以来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教学研究型论文9篇,被SCI、EI以及ISTP收录的有12篇;⑩取得校精品实验立项1项,教学立项3项;2.课程组继续要做的工作:①继续进行教材以及实验教材的建设,以更新教学内容;②完成整门课教学录像的制作,真正实现网上教学;③为加强学生对算法执行过程的了解,准备进行算法演示程序的制作;④继续完善题库的建设,以适应不同需求的学生;⑤完成数据结构实验CAI系统的制作,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