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够辩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在对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进行分类的活动中滲透分类思想。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表象思维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4.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能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各种形状的盒子和球、眼罩、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请看屏幕,前几天小红过生日,妈妈送给她一个礼物盒,爸爸送给她什么礼物?(生日蛋糕)奶奶送给她一盒涂脸的香香,爷爷送给她什么礼物?(篮球)。
小红收到这么多礼物,高兴不高兴?其实,小红收到的这些礼物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的知识呢!等学完了今天的知识,你就知道这些礼物是什么形体了。
小朋友们,我们在生活中会看见各种各样的物体。
(课件出示)
教师:这些东西,你们都认识吗?(让学生一一说出物体的名字)接力棒、文具盒、漏斗、笔筒......
二、操作感知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教师:这么多物体放在一起,你们会不会觉得很乱呀?那你们能分分类吗?怎样分?
(课件出示)老师读:把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
(课件演示)看,如果老师把纸巾盒放在第一个方框内,那还有哪些东西和它形状一样,也可以放在这个方框内呢?(肥皂、文具盒)。
第二个方框内老师放上墨水盒,那什么物品可以和墨水盒放在一块呢?(色子、魔方)。
还有没有啊,(没有了)。
现在老师在第三个方框内放可乐罐,还可以放上哪些物品呢,(水壶、笔筒、接力棒)好的,那第四个放上什么呢,(弹珠、皮球、足球) 教师:那剩下的橄榄球、漏斗、巧克力和下面的物品形状一样吗?能放入下面的四个方框内吗?
教师: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回答可分成这样几组:一组是长长方方的;一组是四四方方的;一组是直直的,像柱子;一组是圆圆的球。
(2)揭示概念。
教师:我们把形状像肥皂、纸巾盒、文具盒这样长长方方的叫长方体;和魔方、色子、墨水盒一样正正方方的叫做正方体;跟水壶、可乐罐、笔筒、接力棒一样直直的,柱子一样的,我们就叫做圆柱;而弹珠、皮球、足球他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球。
(边说边在黑板上贴出模型和名称) 教师:球在图片上是有明暗变化的,而圆片是没有明暗变化的。
(3)说一说,你身边有哪些物体与上面这些形状相同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即时给予肯定)
(4)练习题。
老师现在要考考大家了。
注意观察,把上面一排的物体与下面相同形状的图形连在一起。
比如说红色的盒子是正方体,我们就把它和正方体连在一块。
2.摸一摸,感知特点。
过渡:你们连对了吗?连对的同学请举手,哇!都对了呀!表扬一下自己。
让学生同桌合作,仔细看一看,动手摸一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
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
球:是圆圆的。
(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但不要求学生必须说出来。
) 学生说完后,教师要及时小结,要带着学生滚动圆柱,发现圆柱能滚动,也能立着。
教师: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这类图形,称为立体图形。
板书:立体图形
教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认识图形(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四种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3.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学生闭眼想四种图形的样子。
(2)游戏“看谁摸得准”。
教师: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老师想奖励你们,和你们做游戏,要不要?我要找一个坐得最端正的小朋友。
(指名上台示范) 教师:谁听得最仔细,看得最认真,下一个就请他。
课件出示:摸一摸,摸出一个物体,说出它的形状。
(给学生蒙上眼睛,进行游戏)
课件出示:摸一摸,听要求摸出相应形状的物体。
(给学生蒙上眼睛,进行游戏)
(3)练习题:猜一猜。
老师现在出谜语大家来猜一猜,看哪个小朋友猜得对。
(课件出示)圆圆鼓鼓小淘气,滚来滚去不费力(球)。
正正方方六张脸,平平滑滑一个样(正方体)。
上下圆圆一样大,放倒一推就滚动(圆柱)。
长长方方六张脸,相对两面一个样(长方体)。
三、巩固练习(闯关游戏)
第一关:我说你拿。
第二关:请看屏幕,这个图形像什么动物啊,(小狗)那它是由哪些形状的图形搭成的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它们分别有几个呢?
第三关:数一数,填一填
四、课堂小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啊,(学生自由回答) 今天我们学的这些图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可见,请小朋友课后留心观察一下,把它记下来,然后与家人一起交流一下。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体
正方体
圆柱
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