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合

百合

百合一、百合简介中文学名:百合拉丁学名:Lily别称:强瞿、番韭、山丹、倒仙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百合目科:百合科属:百合属中国是百合属植物的故乡,全世界百合属植物约90个种,其中起源于中国的有46个种和18个变种。

欧洲对百合记载较早的是《旧约圣经》。

1794年麝香百合由日本传入荷兰,1819年传入英国。

20世纪以来大规模开展了杂交育种工作。

百合作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以鳞茎供食或药用,具有养阴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

全国各地均产,以湖南、浙江产者为多。

百合喜温暖、温润环境,耐旱、怕涝,以土壤深厚肥沃、排水性能好的砂质壤土为宜。

百合为多年生草本,株高70~150厘米。

鳞茎球形,淡白色,先端常开放如莲座状,由多数肉质肥厚,卵匙形的鳞片聚合而成,下部着生须根。

茎直立,圆柱形,常有紫色斑点,无毛。

绿色叶互生,无柄,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全缘,叶脉弧形。

花太、白色漏斗形,单生于茎顶。

蒴果长卵圆形,具钝棱,种子多数,扁平。

花期5~8月,果期8~10月。

其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花型花色多样,有极高的食用及药用价值,被誉为“球根花卉之王”。

二、百合的用途1、药用价值百合具有较高的营养成分,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早在2000多年前,百合就被中医引用,历代《本草》中有详尽的记述。

中医认为: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补中益气之功能,能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等症。

常用的百合药膳方有:蜜煎百合、百合香米粥、百合党参猪肺汤、百合鸡子汤、百合煨肉等;临床常用的方剂有:百合知母汤、百合地黄汤、百合滑不散、百合干粉、新鲜百合汁等。

百合虽是滋补佳品和名食,但因其甘寒质润,凡风寒咳嗽、大便溏泄、脾胃虚弱、寒湿久滞,肾阳衰退者均忌用。

A、根:[气味]甘,平,无毒【主治】邪气心痛腹胀,利大小便,补中益气。

除浮肿颅胀、胸腹间积热胀满、全身疼痛、乳难喝咽喉肿痛、吞口涎困难,止涕泪。

除膈部胀痛,治脚气热咳。

安心、安神,益志,养五脏,治癫邪狂叫惊悸,产后大出血引起的血晕,杀血吸虫,协痈、乳痈发背的各种疮肿。

也可治百合病,温肺止嗽。

B、花:【主治】将百合花晒干研末,和入菜油,可治疗小儿湿疮,效果很好。

C、子:【主治】加酒炒至微红,研末汤服,可治肠风下血。

功效:养阴清热,滋补精血。

适应症:适用于肺结核低热、盗汗、消瘦等症。

2、食用价值百合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含有蛋白质21.29%、脂肪12.43%、还原糖11.47%、淀粉1.61%,每百克含1.443毫克维生素B、21.2毫克维生素C。

百合的食用方法很多,可做菜入饭,可炒、煎、烧、蒸、煮,能做出30多种高中档的佳肴,其中最为名贵的有百合雪莲、蜜饯百合、糖水百合等菜肴。

唐代每当清明时节,山西、江苏、陕西等地的“东山百合”传统小吃迷住了多少食客,当地权贵还将其作为高级礼品进奉朝廷。

苏州百合产区至今还流传着这首歌谣:“百合花开喇叭形,结成果实白莹莹,瓣瓣包成莲花身,滋补身体营养品。

”严冬季节黄州菜市场上最吸引买主目光的是果实肥厚、色雅形秀、养分尤丰的百合。

三、植物学特征一般百合为多年生宿根植物。

株高60~100厘米。

鳞茎球状,白色,肉质,先端开放如荷花状;鳞茎由披针形肉质鳞片抱合而成,着生在鳞茎盘上;顶芽在鳞茎的中央。

地上茎直立,不分枝,绿或紫褐色,光滑有白色茸毛。

有的种类在腋间产生气生鳞茎,称为珠芽;有的种类在茎基人土部分产生小鳞茎,称为籽球。

珠芽和籽球均可供繁殖。

叶带形或披针形,绿至深绿,互生,无柄,平行叶脉。

花为总状或散形花序;钟形或漏斗状花,大而美丽;花被6片,排成两轮,红、黄、白或绿色,开花后花瓣反卷或不反卷;雄蕊6枚,花药线形;柱头膨大,盾状。

葫果长卵圆形,绿色。

种子多数。

四、生物学特征1、温度。

百合喜温暖和阳光充足环境,较耐寒,怕高温、强光和湿度大。

百合生长适温为15—25qC,温度低于10℃.生长缓慢,温度超过30cc则生长不良,并且出现烧叶现象。

生长过程中以白天温度2l一23℃,晚问温度15—17℃最好。

但种球有休眠期,必须通过3—7℃低温贮藏4~6周,才能打破种球休眠期,种植才能发芽。

2、光照。

百合喜柔和光照,也耐强光照和半阴,光照不足会引起花蕾脱落,光照充足,植株健壮,矮小花朵鲜艳。

百合属长日照植物,光照长则提早开花.光照短则开花推迟。

3、水分。

百合种球栽下时畦沟要灌3/4水,让水充分渗透畦面,以后缺水则灌跑马水,长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

这样可提高种球出苗率,出苗整齐,利于茎叶生长。

4、养分。

百合是球茎切花植物,喜磷、钾,忌偏氮。

磷、钾充足有利于提高花质和球茎的形成与充实。

偏氮则不利花与球茎的形成,花质差弱。

施肥应施有机肥为主,磷、钾肥为主,氮肥为辅。

五、百合生育特点和田间管理1、播种出苗期从播种(9-10月)至幼苗出土(次年2-3月)称为播种出苗期。

选种留种:选前一茬球茎新鲜,色泽洁白和底盘完好以及根系良好的鳞茎留种做种球。

选择田块:地势较高、排水与抗旱比较方便、土质疏松肥沃的黑砂壤土为宜。

科学播种:选择晴天,将种球瓣开,播入10-15cm深的穴中,每亩7000-9000株为宜。

出苗前的管理:从百合播种至次年2月中旬前后,主要是搞好清沟排水,保证百合地不旱不涝,既没有高温干旱又没有低温冻害,确保鳞茎根系正常生长。

在12月至次年元月份,每亩泼施20-30担腐熟的猪粪尿,出苗前如果没有薄膜和稻草覆盖的百合地,可以施芽前除草剂,同时在百合未出苗前中耕1-2次,锄除杂草提高土温,促苗早发。

2、幼苗期从出苗至现蕾期,称之为幼苗期。

一般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或5月初这个阶段。

约50-80天。

田间管理:齐苗后清棵:适时、深度恰当、与蹲苗结合。

3、花蕾期从开第一朵花至最后一朵花凋萎(食用百合花蕾要摘除),称之为花蕾期,一般30天左右。

田间管理:在花蕾转色未开时,及时摘除花蕾(以收鳞茎为目的的栽培)。

4、鳞茎速长期从花凋萎后至收获前,这段时间称为鳞茎速长期。

由于盛花期后,地上部分的生长达到高峰,地下鳞茎也迅速膨大生长,是产量形成期。

主要在5月底-7月中下旬,一般30-60天。

田间管理:①此时正是汛期,及时清沟排水,防止发生内涝。

②在花蕾摘除后进行一次浅中耕,以促进鳞茎生长,深度3-5cm。

③喷施尿素300倍或磷酸二氢钾300-500倍,促进鳞茎的迅速膨大。

5、收获期地上部的茎、叶生长至自然枯黄时,就可以采收。

根据不同用途,适时采收:①鲜食:随时可以采挖;②加工:-般7月下旬至8月初:③留种:主要指旱地,一般在9-10月边挖边栽。

六、百合病虫害1、疫病百合疫病又称为脚腐病,是真菌性病害,病原为恶疫霉。

该病主要危害植株各器官。

叶片染病,初生水渍状小斑,后为灰绿色大斑。

茎部染病,初为水渍状褐色腐烂,逐渐向上、下扩展,加重茎部腐烂,致使植株倒折或者枯死。

花染病,呈软腐状。

鳞茎染病,出现水渍状褐斑,扩展后腐败,产生稀疏的白色霉层。

发生条件:该病菌以厚垣孢子或卵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翌年5月在适宜的条件下,病菌萌发进行初侵染,病部可产生大量孢子囊,孢子囊萌发后产生游动孢子或孢子囊,直接萌发进行再侵染。

温度在26-28℃时,天气潮湿或多雨适宜发病。

地势低洼,管理粗放的花圃或温室发生严重。

发病时病斑产生大量孢子囊,由孢子囊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灌溉水等传播蔓延为害。

预防措施:(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施肥灌水,施用腐熟有机肥,增强植株抵抗力。

注意通风透气,雨后及时排水,保持适当温湿度,清理病残体,减少病源。

(2)避免连作,采用高垄或高畦栽培,在农事操作时,避免伤口发生。

(3)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敌菌丹或敌克松l000倍液灌浇,每平方米3升。

(4)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喷洒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25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0.5:100的波尔多液,抑制病害传播。

种植前可选用66.5%普力克水剂400-600倍液进行圃床土壤喷淋。

2、灰霉病百合灰霉病是一种普遍发生的病害。

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茎部和花。

受感染的百合叶片及花器官,经常会出现叶片焦枯、花苞畸形及后期花瓣萎蔫等症状。

发生条件:百合灰霉病的发生与气候有密切关系。

病原菌可在土壤及各种植体残株上存活生长,在寄主被害部位或以菌核遗留在土壤中越冬。

当春季温度升高,越冬的菌丝体会在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分生孢子,借空气、雨水及田间的农事操作来接触百合叶片或花瓣,发芽后菌丝体芽管可直接穿透角质层侵入百合寄主细胞或经由伤口及气孔侵入,来完成初侵染;发病后病部又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

另外,百合灰霉病也可以借带菌种球进行传播,受到生理性伤害的部位也容易发生灰霉病。

百合灰霉病病菌菌丝生长的适温为15℃至25℃,而以20℃为最佳,空气相对湿度在90%以上有利于病害的流行。

当条件适合时,百合灰霉病的孢子形成、释放和萌发整个过程在很短的时间内便可完成;连续阴雨天和雾天,百合叶片有水分时,便可以导致该病的暴发和流行。

预防措施:(1)采用设施避雨栽培;注意栽培密度,加强通风,可有效降低灰霉病的发病率。

栽培耐病品种;提倡田间灌水,采用滴灌的方式,降低相对湿度;(2)适当增施钙肥、钾肥,增强抗病力。

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集中销毁。

(3)种植前对种球进行消毒:由于种球可能带菌,所以百合种球栽培前最好使用药剂消毒。

(4)药剂防治:发病初期每7至10天交替叶面喷施百菌清、嘧菌环胺等药剂,进行防治。

3、叶枯病该病主要是由椭圆葡萄孢的一种真菌引起的,危害百合的花、叶、果,严重时能导致花腐。

一般该病发生时叶上产生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大小不一,长度2~10毫米以上。

浅黄色到浅褐色。

在某些品种中,斑点浅褐色,围有清晰的红紫色边缘,在潮湿条件下,斑点很快覆有一层灰色的霉。

病斑干时变薄,易碎裂,透明,一般呈灰白色。

严重时,整叶枯死。

茎受侵染时,从侵染处腐烂折断,芽变褐色腐烂。

花上斑点褐色、潮湿时,迅速变成发粘的一团,覆有灰色霉层,幼株受侵染时,通常生长点死亡。

但夏季植株可重新生长。

发生条件:病菌以菌丝或菌核在落下的病组织残余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侵染为害,可多次重复侵染;温室过分潮湿时容易发病。

植株过密时发病重,偏施氮肥发病重。

预防措施:1、园艺防治秋季,栽培在室外的植株地上部清除并销毁;初病时去除病叶,减少侵染来源。

2、温室应通风和足够的光照,浇水应在叶上水分易干燥的时间进行,最好从边沿浇水,避免弄湿叶片。

3、药剂防治可选用50%多菌灵或70%多菌灵或70%甲基硫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必要时可选用50%速克灵或50%扑海因及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加80%多菌灵性粉剂600倍液效果好。

每次每667米2喷洒药液40~50千克。

重点喷洒新生叶片及周围土壤表面,连续喷2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