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售检票系统技术基础复习资料
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轨道运转方式的快速大量公共交通名词
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转方式的快速大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
2.城市轨道交通类别
注:磁悬浮列车原理:磁悬浮列车是利用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产生的吸力或者斥力使车辆浮起,用以上的复合技术产生导向力用直线电机产生牵引动力。
3.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的类型
侧式站台
地上车站
按空间位置划分按站台形式划分岛式站台双岛式底下车站
岛侧混合式站台双侧式
高架车站完全混
合式
终点站:供上下车、列车折返或停留。
中间站:仅供上下车。
区域站:能使列车在站内折返或停车有尽端折返设备的中间站。
联运站:具有中间站和换乘站的功能。
车站内设有两种不同性质的
车线路进行联运以及客流换乘
按运营性质划分枢纽站:设在两种不同行车密度交界处的车站,站内有折返线和设备
兼有中间的功能。
换乘站:位于两条或两条以上线路交叉点上的车站。
具有哦中间站的
功能外,还可以从一条线上的车站通过换乘设施到另一条线路
上的车站。
深埋(大于20米)矩形断面车站
圆形断面车站按车站施工方法按车站断面结构
拱形断面车站
浅埋(小于20米)
其他类断面车站
4.车站的组成
付费区:售票、咨询、商业等
站厅
按照车站的使用功能非付费区:站厅通过闸机进入后的区域
设备区:设在站厅和站台的两端
站台
5. 轨道交通的发展史
1860年英国开始修建地下铁道。
1863年1月10日世界上第一条长、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的地铁路线在伦敦建成通车。
我国北京第一条地铁建于1916年。
上海地铁1号线与1995年建成。
第一个建设城市铁路的是上海,第一个建设城市地铁的是北京。
6.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间的距离在市区宜为1km左右,在郊区不宜大于~2km。
7. 地铁车站站位距离商业区中心不超过500m左右。
8. 一个这站的出入口的数目一般为2~4个。
9. 单轨通常区分为跨坐式和悬挂式两种。
10. 旅客信息服务系统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的乘客信息系统PIS(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和自动售检票系统AFC(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System)。
11. 现代城市轨道交通的旅客信息系统是依托多媒体网络技术,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以车站和车载显示终端为媒介向旅客提供信息服务的系统。
12. 自动售检票系统AFC定义: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自动控制技术,实现轨道交通售票、检票、计费、收费、统计、清分、管理等全过程的自动化,直接面对乘客,与日常运营、票务收入、乘客的乘车费用等。
(或者:基于计算机、通信、网络、非接触式IC卡系统集成,数据库等多项高新技术集于一体,实现购票、检票、计费、收费、清分、统计全过程自动化的系统)
13. PIS系统信息类型,主要包括: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信息、乘客疏导信息、政府公告和公益信息、媒体节目、商业广告、各类生活资讯、金融信息、铁路、航班时刻表。
信息显示
紧急疏散
广告
PIS系统的功能集中网络维护功能
全数字传输功能
定时自动播放功能
多区域屏幕分割功能
14. 乘客信息系统(PIS)运行模式:
1)正常播放模式 3)录播模式 5)单点故障模式
2)准实时播放模式 4)降级模式
15.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工作内容: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系统由中央计算机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终端设备、车票媒介、网络、各种接口和运作制度组成,其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实现中央系统、车站系统和终端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处理;
(2)完成车票制作、售票、检票、票务统计分析等工作;
(3)及时、准确地进行客流、票务数据的收集、整理、汇合和分析;
(4)实现轨道交通收益的清分结算以及与关联系统等外部接口之间的清分结算,同时可通过银行或金融机构实现账务划拨。
16.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层次结构及功能
17.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基本架构:有线路式架构、分散式架构、区域式架构、完全集中式
架构、分级集中式架构。
18. 票务管理主要有发卡、售票、检票和结算的功能。
19. 自动售检票系统的模式:正常模式、关闭模式、故障模式、列车故障模式、降级模式、紧急释放模式、系统预留设置。
20. 常用的票卡识别方式可分为人工视读识别和终端设备自动识别两种方式。
21. 目前常见的票卡媒介:
注:票卡就是乘客乘车使用的车票;它记载了乘客出行及费用信息,是乘客乘坐轨道交通的票据和凭证。
是轨道交通AFC系统的最大影响因素之一,它决定了系统信息的组成。
纸票的组成:由存根、主券、进站副券和出站副券组成。
条形码车票是将车票相关信息通过条形码编码存储,需要条形码扫描仪完成信息识别,编码的信息只提供读取而不能改写。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
磁卡:是一种磁记录介质卡片。
它是由高强度、耐高温的塑料或纸质涂料塑料制成。
智能卡车票根据与外界数据交换界面的不同可划分为接触式IC卡、非接触式IC卡和双界面卡三种。
非接触式IC卡又称射频卡,由IC芯片、感应天线组成;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数据的读写操作。
22. 车票类型
注:票制分类有单一票制、分段计程票制、混合票制
23. 车票的状态
未进站已售
按出入站状态按发售和回收未售
已进站回收
24. 售检票的方式
开放式售检票
售检票的方式人工售检票
封闭式售检票半自动售检票
自动售检票
注:
开放式售检票是指在车站不设检票口,乘客上车前(指进入付费区)或在列车上检票并
随机检查查票的作业方式。
一般适用于客流量较小的系统却要求乘客有较高的素质。
封闭式售检票是指乘客进入付费区前都要经过检票口检票的作业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人工售检票、半自动售检票、自动售检票三种。
25. 车票编号可以分为:卡面编号、物理卡号、逻辑卡号。
区别:
1)卡面编号是票卡生产厂商在制作车票媒介时印刷在车票表面上的系列编码,可标明生产者代码、批次信息。
2)物理卡号就是非印刷票卡媒介产品的序列号,并由车票媒介生产厂商在出厂时直接写在车票芯片内,物理卡号可以与卡面编号一致,也可以不一致。
3)逻辑卡号是为确保自动售检票系统能够跟踪流通中的车票的使用情况和针对某张或者某些车票进行功能设置而赋予的系列编号。
在车票初始化时由编码分拣机对票卡进行逻辑卡号写入。
车票的使用管理可以分为配发、调拨、发售、收缴等4个环节。
26. 城市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AFC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因素之一是车票制式。
它决定了系统信息的组成。
票卡媒介是乘客使用情况的信息载体,是系统运营数据的关键源头。
27. 非接触式IC卡的读写过程,通常由非接触式IC卡与读卡器间通过无线电波的传递来完成的读写操作。
28. 储值票一般可分为普通储值票、优惠票、纪念票。
39. 自动售票系统的定义:以磁卡或智能卡为车票媒介,利用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等终端设备,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轨道交通运营中的自动售票、自动检票、自动收费、自动统计的封闭式票务管理自动化系统。
30. 自动售检票系统分为三层:线路中央系统、车站计算机系统、车站终端设备(自动售票机、半自动售票机、自动检票机)
储票箱具体1000张票的容量;废票箱具有与主控单元为核心,和将钱、票数量的写入标签内。
。
可发售各种类型的车票,同时兼
BOM 的基本业务功能如表1-2所示:
注:BOM 只能将新初始化或回收处理后的卡出售给客户。
四种异常原因为非付费区“票卡为已入站状态”;付费区“余额不足”、“滞留超时”、“无效票卡”等。
注:BOM主要功能:
签到、签退、关机、班次统计、车票分析、车票发售、车票抵消、发出站票、单据补打、车票充值、车票查询、车票补票、车票退卡、车票退款、车票激活、大额退卡申请、大额退款申请、大额申请确认、大额申请取消、设备配置、更换票箱、一票通授权、数据维护、一卡通授权、行政处理。
BOM离线状态指的是与车站计算机系统(SC)的连接断开。
BOM可设置成售票模式、补票模式、售补票模式。
半自动售票机电源模块能提供24V、12V、220V电源。
35. AG的基本功能:乘客自助检票,判断乘客所持车票的真伪,计算呢乘客乘车费用并扣费;监控乘客的行为,给乘客提供指导,对不规范的乘客通行行为报警提示。
同时将检票产生的数据上传至车站,并接受SC的控制。
AG的分类:进站检票机、出站检票机、双向检票机。
AG的分类:摆闸、翼闸、转闸、平移闸、三辊闸
按AG阻挡装置分类:三杆式检票机、扇门式检票机、拍打式检票机。
AG总体结构;如图1-5所示:
附:AFC终端设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