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 - 北京师范大学教务处

《生理心理学》教学大纲一、教学目的与目标生理心理学是高等院校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总体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培养学生严谨、周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科学观教育,为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目标包括:1.使学生了解生理心理学的历史与发展趋势,形成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2.使学生准确理解和掌握生理心理学中的一些基本名词和术语。

3.使学生全面了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思考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策略。

4.使学生理解有关感觉、知觉、注意、基本动机行为、学习与记忆、情绪、人格等行为与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5.培养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起来去分析、解决新问题。

6.开设实验课,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去验证、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

二、教学要求生理心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既是心理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也是脑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学生应该具备普通心理学,神经系统解剖学和生理学,细胞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等基础知识,也要具备英语文献的阅读能力。

三、大纲依据1.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本科生专业设置和专业基础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及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本科生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2.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发展趋势;3.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基础;4.参考部分国内外同类教材。

主要包括:(1)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

(2)邵郊,《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

(3) 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5th edition), Allyn &Bacon,2000。

四、教学原则根据本学科的内容、性质及教学目标,确定本课程应遵循的基本教学原则:1.科学性原则:对生理心理学阶段性理论的阐述、推理和论证过程,要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语言的科学性和确切性。

2.直观性原则:综合利用VCD、录像等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演示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促进学生的感性认识到理性知识的升华,启发学生思维,使其获得正确的概念和原理知识。

直观手段的选用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少而精的原则。

3.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用事实或实验现象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启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引导学生探索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主动性和灵活性,提高学习兴趣。

4.能力培养原则: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课的组织既要保证学生学会使用各种仪器,获得一定的实验技能,也要使学生能够验证和巩固所学的理论原理,同时促进学生理解从实验过程到结果,及从结果得出结论的过程。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的教学分为理论课和实验课两部分,以理论课为主。

理论课教学主要采用叙述演示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呈现教学内容,适当安排课堂讨论等活动,力求系统、准确、客观、直观、生动地将大脑的工作原理呈现出来。

同时布置课外作业,开阔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

配合理论课的内容和教学进度开设实验课。

教师可利用实物投影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演示,并指导学生亲手动手,使他们了解实验设计与操作的基本过程,掌握包括常规解剖学、立体定位技术等基本操作技能,了解多道仪等电生理仪器的操作原理和脑成像工作的基本原理。

训练学生处理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并在每次实验后完成实验报告。

六、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研究方法与策略、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两大部分,总学时为60课时;实验课的内容主要包括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基本技能训练、实验室实验两部分,总学时为20学时。

理论课教学内容学时数第一章绪论 4第二章常用的实验方法 6生理心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2生理心理学实验仪器及基本操作训练 2 第三章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 6第四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 4实验一放松和注意状态下的脑电(EEG) 2 第五章基本动机行为的生理基础8实验二下丘脑与摄食行为 2实验三胰岛素与摄食行为 2 第六章学习和记忆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实验四消极回避反应 2实验五电痉挛休克对学习记忆的影响 2 第七章语言的神经生物学基础8实验六语言的ERP实验演示 2 第八章情绪与应激的生物学基础8实验七电刺激引起的侵犯行为 2实验八生物反馈训练 2 第十章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4复习总结 4共计80七、测试与评估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测试与评估。

1.理论课的测试与评估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生理心理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

方式:主要采取平时测验与期末综合性考试两种方法。

(1)平时测验:占总成绩的30%。

主要是检查教学效果,调节师生动机,改进教学。

采用单元测验、课外作业(如对学科发展趋势或一篇文章进行合乎逻辑的学术评价)等方法,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事实和基本概念的识记,及对理论原理的理解水平。

(2)期末综合性考试:占总成绩的70%。

主要以书面的认知测验为主,重点考察学生对总体教学内容的理解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命题既要保证学科内容的覆盖面也要突出重点,同时具备一定的深度和难度。

评定的目标包括对生理心理学中的术语、事实、方法等具体内容的识记;对心理现象生理机制的理解水平;对学科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能力;对理论原理的应用能力等。

考题的编写力求保证命题的科学性和测验的可靠性。

根据本学科内容特点,题式可包括选择题等固定应答型,及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等自由应答型两大类。

2.实验课的评估目的:重点考察学生对基本实验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际的操作水平,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方式:评定学生实验操作(占总成绩的50%)和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50%)水平。

成绩评定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个等级。

八、附录:课程内容、学时分配与具体要求生理心理学理论课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共60学时)第一章绪论(4课时)第一节生理心理学的历史1.1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2脑研究的历史回顾1.3当代主流与发展趋势第二节相关基础知识2.1中枢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与功能2.2内分泌系统2.3 药物与行为的关系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学科性质、当代的主流及发展趋势。

难点:人脑的结构和功能。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大脑演化(VCD)、人体的奥秘、脑图谱光盘、人脑模型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1.神经信息是如何通过突触的?2.总结大脑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人体有哪些主要的内分泌腺?其主要功能有哪些?4.什么是药物成瘾?常见的滥用药物有哪些?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1.K.W.沃尔什(澳)《神经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4。

2.邵郊《生理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4.杨雄里《脑科学的现代进展》,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8。

5.A.P.鲁利亚(前苏)《神经生理学原理》,科学出版社,1983。

第二章常用的实验方法(6课时)第一节常规解剖学检查方法1.1常规组织学方法1.2组织化学技术第二节干预脑功能的手段2.1手术损伤法2.2刺激法2.3脑立体定位技术2.4脑损毁后的行为评定第三节脑功能的电磁记录技术3.1脑电图3.2诱发电位3.3脑磁图第四节常用的脑成像技术4.1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4.2正电子放射扫描技术4.3核磁共振显影技术本章重点和难点脑电及脑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生理心理学实验录像带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1.常用的生理心理学技术主要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哪些可用于对正常人类被试的生理心理学研究?2.总结各种脑成像技术的优势及其局限性。

策略的关系。

3.讨论脑损伤后的行为评定与研究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1. Carlson N.R,Physiology of behavior, Allyn &Bacon,2000。

2.谭郁玲,临床脑电图与脑电地形图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3.邵郊:《生理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第三章感知觉的生理心理学(6课时)第一节视觉的生理心理学1.1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1.2视知觉与视觉联络皮层1.3视觉失认症1.4脑事件相关电位与知觉过程第二节听觉的生理心理学2.1听觉信息的产生和传递2.2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2.3听觉缺陷的康复问题2.4听觉失认症本章重点和难点视觉、听觉信息的加工和编码,与失认症有关的脑结构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视觉和听觉系统的图片、模型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1.视觉信息加工和编码的主要规律有哪些?2.描述音强的神经编码机制与声源的空间定位原理。

3.与失认症有关的脑结构有什么关系?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1..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Carlson N.R Physiology of behavior, Allyn &Bacon,2000。

第四章注意的生理心理学(4课时)第一节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1.1特异传导系统和非特异传导系统2.2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第二节儿童注意缺陷障碍2.1注意缺损障碍的一般概述2.2生物学病因探讨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及儿童注意缺损障碍的生物学病因。

难点:丘脑网状核闸门理论。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多媒体设备和相关图片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1.为什么说丘脑网状核在随意和非随意注意的选择中具有闸门的作用?2.什么是注意缺陷障碍?其可能的生物学病因有哪些?本章必读书目与参考书目1.魏景汉罗跃嘉,《认知事件相关电位研究》,2000讲习班讲义。

2.沈政林庶之,《生理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第五章基本动机行为的生理基础(8课时)第一节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1.1为什么要睡眠?1.2睡眠障碍1.3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第二节饮水行为的生理基础2.1渴感的产生2.2饮水的生理基础第三节摄食行为的生理基础3.1摄食与新陈代谢3.2影响摄食行为的因素3.3与摄食有关的脑结构3.4摄食行为的生化调节3.5摄食障碍第四节攻击行为4.1攻击性行为4.2攻击性行为的神经控制4.3攻击性行为的激素调节本章重点和难点重点:饮水、摄食及睡眠的生理基础难点:葡萄糖对摄食行为的调节机制,饮水、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所需教学辅助设备与材料多媒体教学设备及相关脑结构及生理机制图。

本章作业(或思考题)与实习活动1.睡眠与觉醒的生理基础。

2.渴感是如何产生的?原发性饮水的生理机制。

3.葡萄糖在摄食调节中的作用?4.攻击行为的神经和激素调节过程。

5.思考与讨论:(1)摄食障碍的病因对我们的日常保健有何提示?(2)睡眠的功能:睡眠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梦的功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