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制剂规模化和中药现代化GMP建设项目(Ⅰ期)环境影响评价简本(一)建设项目概况为满足市场需要及新版GMP发展的需要,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拟在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A5-1-3号地块投资7900万元新建药物制剂规模化和中药现代化GMP建设项目(Ⅰ期),项目包括新建前处理提取车间、综合制剂车间,配套有动力车间、危险品库、事故池、消防水池、污水处理、仓库,主要生产中药提取5000t/a(产品量为1000t/a)、柠檬烯100t/a、胶囊剂10亿粒/年、片剂10亿片/年、颗粒剂10亿袋/年、散剂2.5亿袋/年、口服溶液5000万瓶/年、糖浆剂1500万瓶/年、酊剂1500万瓶/年。
①项目产品方案表1 拟建项目产品方案②项目主要建设内容表2 拟建项目建设内容③产业政策及规划符合性拟建项目属于提取类制药及制剂类制药项目,其建设符合《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要求。
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拟建项目为制剂类药品的生产及提取类药品的生产,不属于指导目录中“限制类”和“淘汰类”项目,属于允许类项目。
综上所述,拟建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现代中药及制剂新版GMP建设工程选址于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内,根据《乐山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多次修编,高新区从最初的以重大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医药、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的发展定位,逐渐转变为以多晶硅及太阳能光伏、现代机电制造、生物医药和农产品深加工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拟建项目属于制药项目,长威公司已经取得了《国有土地使用证》,用地类型为“工业用地”,拟建项目选址与规划相符。
(二)建设项目周围环境现状拟建项目位于四川省乐山市高新区A5-1-3号地块,北面紧邻茶山路及规划的商业居住用地,西面紧邻太安路及规划的工业用地;南面紧邻乐高大道及新天源公司,东面紧邻拟建的新光二期及瑞鸽公司。
评价范围内无重点文物古迹珍稀动植物等。
施工期主要考虑噪声、粉尘、施工废水等对周围较近的办公场所的影响,运营期主要考虑项目排放废气对较远的居住、文教区域的影响。
拟建项目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见表3。
长威制药有限公司三面临路,交通便利。
建设场地地势较为平坦,地上无建筑物和构筑物,根据监测报告知周边环境空气、地表水及声环境质量均能够满足相应的功能区划,对保护本厂环境、厂房洁净十分有利,适宜制药企业的发展建设。
表3 环境保护目标及敏感点与厂界的位置关系一览表(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预测及拟采取的主要措施与效果1、废水拟建项目的废水主要是生产废水、地坪清洗水及生活污水,排水量约为84.8m3/d(25439.2m3/a),水质成分中等。
其中纯化水站排水、锅炉排水及循环水排水均为清下水排水。
厂区东侧新建一座处理能力为150m3/d的废水处理站(考虑二期废水),采取“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相结合的处理工艺,根据《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2011)生物接触氧化法对污水中COD、SS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高达:90%、90%、80%。
因此,废水处理可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可实现废水达标排放。
拟建项目厂区废水经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级标准后,经园区管网进入高新区污水处理厂进一步处理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一级标准后排入岷江。
高新区园区污水处理厂已经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就处理能力内的尾水排放对岷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确定了合理的处理规模。
故环评认为,拟建项目的建设对岷江水质的影响较小。
2、废气拟建项目废气主要是生产车间排放的工艺废气,燃气锅炉产生的锅炉烟气以及废水处理站产生的少量臭气等。
工艺废气:拟建项目各车间工艺废气主要是粉尘和乙醇,粉尘通过空气净化系统的尾气捕捉收尘系统集中收集后由布袋除尘处理达标后经15m高空排放,能够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标准要求;乙醇集中收集经活性炭吸附装置集中处理后15m高空排放。
锅炉废气:拟建项目锅炉房设计安装2台4t/h燃气锅炉,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其燃烧后的烟气可直接通过15m高烟囱排放,锅炉烟气中SO2、烟尘和NO X 排放浓度均满足《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二类区II时段排放标准要求。
废水处理站臭气:废水处理站臭气主要成分为H2S、NH3等,臭气集中收集后引至附近建筑物屋顶高空达标排放。
采取以上措施后,拟建项目废气对外环境影响小。
3、固体废物拟建项目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柠檬烯提取工艺产生的柑桔皮等废渣、前处理工艺产生的伪药材、糖浆剂工艺产生的药渣、公用工程中尾气吸附产生的废活性炭,不合格、过期失效药品,破碎药瓶及废包材、污泥、生活垃圾等。
工艺中产生的药渣为一般固废,集中收集送城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置,生活垃圾送城市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置,废包材集中收集后由厂家回收利用,污泥定期清理后及时清运,其他固废均为危险废物,在做好防雨、防渗、防漏等临时储存工作后,最终送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置。
拟建项目危险废物临时储存点设置于动力中心西面,建筑面积为25m2。
拟建项目危废暂存点必须遵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相关规定。
4、噪声拟建项目噪声源主要有切药机、粉碎机、干燥机、混合机、风机、离心机和水泵,噪声级约75~100dB(A),切药机、粉碎机、干燥机、混合机间歇产生,风机、离心机和水泵连续产生。
经建筑隔声、基础隔振、安装隔音罩等措施治理后可降至80dB以下。
经预测,拟建工程在采取了一系列的减振、消声和吸声等噪声防治措施后,设备噪声源厂界噪声贡献值在34.87~51.57dB(A)之间,厂界噪声值昼、夜间均符合《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3类标准要求,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5、环境风险分析拟建项目环境风险将主要来自危险源的事故性泄漏。
根据事故源识别和事故因素分析表明,乙醇泄漏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事故主要原因是原辅料库房乙醇桶体破坏及生产车间生产设备壳件出口部位断裂、阀门破损等。
评价确定项目最大可信事故及类型为:乙醇桶体及相关管道、阀门泄漏,引起泄漏点周边近距离范围内高浓度乙醇蒸气对工作人员的生命及健康的危害和引发火灾事故,另外扩散引起大气环境污染。
拟建项目采取的主要风险防范措施如下:①设置围堰:在前处理提取车间乙醇中间储罐周围设置围堰,均进行防渗漏处理,管道穿堤处采用非燃烧材料严密封闭,同时设围堰导流设施、阀门切换井和沿厂区主干道布置的雨水管网确保事故废水和初期雨水进入事故应急池。
②设置围堤:在危险品库入口处设置围堤,并在库内设置1个2m3收集池,库内均进行防渗漏处理。
③厂区设事故应急池:拟建项目在厂区建一座有效容积为400m3事故应急池用于收集受污染的初期雨水、消防废水和危险品库房事故性泄漏的物料,事故状态下排水在事故应急池暂存,通过调节和切换,分批送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
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制剂规模化和中药现代化GMP建设项目(Ⅰ期),在生产工艺装置、设备和材料选择、生产管理等方面充分考虑了其环境风险。
拟建项目虽涉及多种物质,但均未构成重大危险源;潜存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当严格落实评价提出的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后,建设项目可能出现的风险概率将大大减小,其最大可信事故所造成的环境影响范围和后果也将大大减小,能将事故的环境风险降到最低,环境可以接受。
6、建设单位拟采取的环境监测计划及环境管理制度按照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有关规定,需要对拟建项目投产后的污染源和周围环境进行定期监测,以了解环境保护治理设施的运行情况,为拟定正确的环境保护计划提供依据。
监测重点是对拟建项目投产后的污染源进行监测。
项目具体监测内容和频率见下表。
表4 拟建项目污染源监测一览表按照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应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具体的环境管理工作要求有:⑴由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制定明确的符合自身特点的环境方针,承诺对自身污染问题的预防,并遵守执行国家、地方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其它有关规定。
环保方针应文件化,便于公众获取。
⑵根据制定的环境方针,确定公司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环境保护目标和可量化的指标,使全部员工都参与环境保护工作。
⑶建立固定的环保机构,确定环保专职人员,制定公司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有责、有权地负责全公司的环保工作。
同时对公司职工进行环境保护知识的培训,提高职工的环境保护意识,从而保证基地环境管理和环保工作的顺利进行。
⑷环境监测和监控不仅是专门环保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某些生产过程(如溶媒回收)中的控制手段,制定严格的监测、记录、签字和反馈的制度,有助于全面减降污染物的排放,掌握环保工作和环境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查找生产过程、环保工作和环境管理中存在的漏洞,并进行即时补救。
⑸为了全面掌握公司环保工作情况,进一步了解管理体系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企业应每年进行一次内部评审,检查环境管理工作的问题和不足,对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内部评审工作可以自己进行,也可以请有关部门帮助进行。
时机和条件具备时,应进行ISO14000的认证,使自己的环境管理工作得到公认。
(四)公众参与根据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6]28号文《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以及拟建项目的实际情况,本次公众参与先后采用了在拟建项目所在地张贴公告、网上公示以及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
首先在高新区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张贴成都蓉药集团四川长威制药有限公司药物制剂规模化和中药现代化GMP建设项目(Ⅰ期)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公告,向公众公告项目信息;然后在麻辣社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予以公示,以征求公众的反馈意见;最后是对受项目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进行问卷调查,这样做的目的是扩大公众参与范围,多渠道收集公众意见,并将合理意见予以采纳。
第一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3月11日至2013年3月22日,第二次公示时间为2013年5月15日至5月28日,并公开了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同时,在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公开后我们向周围群众发放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收回调查表40份,调查表回收率80%。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建项目所在地周边企业的工人以及居民等各方面的人士,被调查人数共计40人,填写征询意见调查表的人员包括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等,基本代表了当地居民的意见。
参与本次调查的人员基本情况见下表。
表5 公众参与调查人员基本情况由表5中可知,从调查人员性别上看,男性占47.5%,女性占52.5%;从年龄结构看,因在工业园区,多为中年人居多,25岁以下的年轻人相对较少,占总人数的15%,25-44岁之间占62.5%,45岁以上的占22.5%;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的为零,具有初中到中专文化程度的占37.5%,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占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