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并陈列着日本及整个东洋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该馆的藏品多达8万9000件,其中有近100件国宝,500多件国家指定的重要文物。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象征日本历史的建筑物构成,历来被称之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
主馆中分类展出了日本美术品、出土文物、工艺品。
东洋馆中陈列着亚洲、埃及等地的美术品和考古文物。
另外法隆寺宝物馆中收藏有7至8世纪奈良法隆寺中的宝物约300件。
馆内时常举办以某一专题为中心的"专题展览"以及跨学科的展览。
一、基本简介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创建于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现在的建筑完工于1938年。
它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
馆内收藏了十几万件日本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其中有70件被定为国宝。
展品分为雕刻、染织、金工、武具、刀剑、陶瓷、建筑、绘画、漆工、书道等类别,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
世界著名博物馆。
在东京上野公园。
1872年创建。
原为东京汤岛圣堂的文部省博物馆,1889年改为帝室博物馆,1900年又改名东京帝室博物馆。
1947年博物馆由宫内省改属文部省管理,更名国立博物馆。
1952年定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隶属文部省文化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
博物馆被普遍视为教育人们“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工具,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现今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早已跨越了原始的社会职能,不再单纯扮演补给文化养分的角色,而是一种创造以人为本休闲空间的文化复合体。
东京国立博物馆便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身处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多少知识不是关键,享受与城市商业气息迥异的静谧雅致,从容地与历史和文化对话,如此这般就能轻松地成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已经百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馆藏珍品约10余万件。
4个藏馆内的常设展不仅涵盖了日本2000余年历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历史。
二、构成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门由 4个馆组成,藏品10万余件,陈列室总面积1.4万余平方米,展出4000余件文物。
“本馆”于1938年开馆,设20个陈列室,按时代展出日本雕刻、染织、金工、武器、刀剑、陶瓷、书画、建筑构件等展品。
其中,十大弟子像、藤原佛画、雪舟泼墨山水图、狩野永德松柏屏风等都是国宝一级文物。
“表庆馆”是一座明治末年建筑,为当时皇太子成婚纪念而建造,已被列为“重要文化财”,1909年开馆,设 9个陈列室,按时代分类展出史前时代至历史时代的日本考古发掘遗物,有石器、绳纹、弥生式陶器、填轮、汉式镜、铜铎、陶瓷器等珍品。
“法隆寺宝物馆”于 1964年开馆,设3个陈列室,专门展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宫廷献纳的各种宝物,由于藏品极其珍贵,只限每周四开放。
“东洋馆”是1968年开放的新馆,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展出日本以外的东方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品和考古遗物。
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国艺术品,占5个陈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文物已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级文物。
露天陈列有迁移来的黑门、校仓等建筑,还有石棺、石像、石兽、石柱等。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
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
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
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该馆设总务部、学艺部和资料部开展管理、科学研究、教育普及工作。
除馆内研究人员外,还聘请大学教授担任客座研究员,深入开展藏品的研究,出版有《东京国立博物馆美术志》月刊。
该馆每月举办讲演会,内容包括学术讲演,专题展览的纪念讲演会,文物、考古或艺术电影放映会等。
此外还制作反映该馆陈列的电影片、馆藏文物幻灯片供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利用,并复制发行,以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每年观众约 100万人次。
该馆新建了建筑面积6434平方米的资料馆,1984年开馆。
设综合索引室、综合阅览室研究室、讨论室摄影室、书库,为馆内外利用者服务。
三、藏品馆藏国宝小野道风的书法作品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高达8万7千多件,馆藏种类从书画、雕塑、器物、织品、书籍、刀剑、金工等,镇馆之宝有“普贤菩萨像”、“松林屏风图”、狩野派宗师狩野永德的“桧画”,这件作品展现了桃山时期狩野派豪迈强韧、粗懭大意的风格,另外,法隆寺宝物馆所珍藏古飞鸟时期和白凤时期的古老文物,则极具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收藏的11万多件文物个个都有着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位于这些文物之首的则是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国宝和610件重要文化财产。
这些顶级文物中有一批是来自于中国的,主要包括宋元时代的绘画、中国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中国瓷器的古典(如王勃集)和中国的书法等文物。
而仅仅是在宋元时代的绘画中,就有南宋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南宋李迪的《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的《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的《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4幅作品获得了“日本国宝”的桂冠。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洋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
在这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周青铜器和玉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铜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汉晋南北朝的各种石刻造像,历代书法绘画等。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
此后由于多种因素中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一)日本国宝松林图《松林图》作为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世水墨画的杰作。
画面整体弥漫着雾气,表现松叶及地面的用笔粗放。
左面屏风的松林延续至右端雪山为止的画面深处,而在右面屏风上,两组相对的松林互呈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
若观者步入画中微寒的浓雾中,彷佛黑色的松影会显现,而发觉自己为松林所围绕,并隐约可见远山的山顶。
此种寂静无声、宛如永远留住一瞬间体验的光景,可说是个到达了寂寥境界的世界。
本作有许多未解的谜,例如纸张的接续并不规则、左右的纸宽有所不同、表现地面的线相错开、消失于两侧的松、以及画面两端的「长谷川」、「等伯」两印异于长谷川等伯的基准印等,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草图。
本作在主题上承袭了「大和绘」四季风物画,诸如「滨松图」等之传统(镰仓时代以后表现日本式题材与样式的绘画称大和绘)。
但另一方面,长谷川等伯景仰中国南宋的画僧牧溪,在本作中则达到了牧溪所主张忠于自然的思想及水墨技法,这在日本是很罕见的例子。
松林图屏风,是安土桃山时代的画师,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品,此作品是册页的墨画,六曲一双的屏风画。
被称为是“让美术历史上的日本水墨画实现了独立”,这幅作品是近代日本水墨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国宝。
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概要:本作品的制作年代不详,不过,文禄2~4年(1593~5年)左右,被推测为长谷川等伯50多岁的时候的作品。
文禄元年(1592年)在长谷川等伯完成了祥云寺的壁垒画(现在的智积院隔扇画儿)的第二年,他的儿子久藏还很年轻,但是26岁就去世了,那时等伯背负了无法想象的悲伤,没有别人的委托,他为了自己描绘了这幅画。
关于树木的描绘方法,可以看到等伯叙述的关于他看见牧谷的影响,不过,那已经不是模仿的阶段,而是能取入了自我的画风。
对于粗放而强有力的松伯的描绘,等伯采用了稻草笔。
同时,在室町时代的大和画儿中,他屡次被指出了对《滨松图》(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他收藏)和艺能阿弥笔的《三保松原图》(颖河美术馆收藏)的影响,总之,从中国传播的水墨画描画的重点,等伯能够欣然的认可,作为描绘大和画儿传统的松林的人。
等伯诞生于能登的海滨,这个风景如画且松林仍蔓延的地方,与留在他脑海里的故乡的风景和牧谷们的技术和传统相连结,就这样,日本性的情感丰富的水墨画就诞生了。
关于树木的描绘方法,等伯叙述的牧谷的《等伯画说》的第70条中,他认为是自己理想的绘画《安静的画儿》。
等伯考虑的《安静的画儿》,像《潇湘八景》.的“潇湘夜晚雨”、《烟寺院晚钟》一样的雪、夜晚、雨、月、烟(雾)等被描写的东西,期望远方的雪山和描画晨雾弥漫的松林的《松林图》,确实是等伯寻求的完美的画儿的体现吧。
本作品在世间变得流行,是1932年(昭和7年)的事。
1934年被旧国宝(现行法的重要珍贵文化遗产相当)指定, 1952年基于文物保护法被指定为国宝。
围绕松林图的诸说:在通常的屏风画儿上,使用的都是坚固的雁皮纸,而使用较薄的纸在这一点上,右边和左边纸的宽度会存在着2厘米的差距具等,原本是一个很大的绘画,完成之后作品作成一个画稿,特别的壁垒画的制作图案,被描绘的可能性更大。
考虑到要确定作品的完成,墨会有一些简单的弹开的痕迹,树枝和根源处的纸的描绘就会有墨积存。
相反的,画稿一般不使用最高级的墨。
同时,如果不把屏风立起来观察的话,屏风弯曲到里头的地方的树木也会向里,跟以前被折的部分相重合,松树会由浓墨的描绘渐渐地变成了淡墨,屏风画的鉴赏估计不可能凝聚了太多功夫,如果到原来的状态还不接缝的话,那左边的右侧一扇上方的山就会呈缓慢的三角形的构图,正好,落款被推到对边延长上两端。
但是现在,左边的地面大部分是用薄墨来表示的,现在的作品所有的韵律感都被丢失掉了,并且这个落款与基准符号有差异,后边被推压的可能性很高,为了说明这一点,屏风图本来的间隔现在却被丢失了一、二扇,与原来的屏风左右相反,左边和右边中间露出的松枝的顶端作为松木的延长部分的意见被提出了。
1997年,与松林图屏风酷似的作品被发现了,人们发现了推断与等伯非常相近的画师模仿的作品。
通过了这个屏风的出现,经过制作后 (桃山时代末期,庆长年间的后半期),在长谷川派内被装裱了。
同时,如果再有派内盖了印,当然是采用正印,那么以前指出的假印的说法就到了证实了。
四、东洋馆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中国文物。
东洋馆共分三层。
第一层陈列着包括木乃伊在内的埃及珍贵文物,印度、犍陀罗(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区)早期佛教文物,东南亚与西亚的考古出土遗物,等等。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号展厅名为“中国雕刻”的特别展览,26件南北朝与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中国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铜造像如势至菩萨立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