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库完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试题库完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一)一、名词释义题:(共10题,每题5分,共50分)1、法经2、决事比3、五服制4、官当5、保辜6、刺配7、厂卫司法8、预备立宪9、贿选宪法10、保安处分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共30分)1、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2、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罚改革3、简述《大清新刑律》相对于传统刑法典的主要变化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论《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二)一、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写在横线上。

共10题,每题1分)1.汉朝时的判例法叫做。

A.廷行事 B.条例C.断例D.决事比2.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于时期。

A.元B.明C.清D.临时政府3.首次规定笞、杖、徒、流、死五刑制度的法典为。

A.《九章律》B.《北齐律》C.《开皇律》D.《唐律疏议》4.古代刑法典中的“名例律”篇为首创。

A.《九章律》B.《魏律》C.《北齐律》D.《开皇律》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法典。

A.《法经》B.《唐律疏议》C.《开皇律》D.《宋刑统》6.中国近代第一部效法西方的专门刑法典为。

A.《大清新刑律》B.《大清现行刑律》C.《暂行新刑律》D.《中华民国刑法》7.在代,对宗教教徒的审判实行专门管辖。

A.夏B.商C.元D.清8.寺作为中央最高司法机关最早形成于时期。

A.汉朝B.曹魏C.北齐D.唐朝9.“训政”理论首创于。

A.袁世凯B.梁启超C. D.蒋介石10.中国历史上首次正式公开颁布成文法的国家为。

A、晋国B、国C、魏国D、秦国二、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5分)1.春秋决狱2.廷杖3.六礼4.领事裁判权5.秋审6.折杖法7.保安处分8.义绝三、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共50分)1.《唐律疏议》中对官僚贵族在刑法适用上规定了哪些特权?2.清末预备立宪主要有哪些活动?3.简述《大清新刑律》相对于《大清律例》在容上的主要变化。

4.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容。

5.简述“准五服以制罪”的刑法原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三)一、单项选择题:(共10题,每题1分)1.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届正式国会成立于时期。

A、清末B、国民政府C、北洋政府D、国民政府。

2.强迫人民分家而居的“分户令”是颁布的。

A、悝B、商鞅C、吴起D、汉武帝3.唐朝时皇帝就重大案件或事宜发布的制敕,经整理编纂为有永久法律效力的规者,被称为。

A、敕B、诏C、格D、令4.《中华民国民法》是仿照民法典的编制体例制定的。

A、法国B、德国C、英国D、意大利5.在中国古代史上,唯一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能力标准的是。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6.清朝刑法典《大清律例》的基本律文在皇帝时期最后确定下来,再无大的变化。

A、顺治B、康熙C、雍正 C、乾隆7.1923年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规定的政治体制为。

A、国民大会制B、责任阁制C、总统制兼责任阁制 D、总统制 8.秦朝的判例法被称为。

A、廷行事B、比C、成案D、断例9.寺代替廷尉作为中央专职司法机关形成于朝。

A.汉朝B.北齐C.隋朝D.唐朝10.“均田制”最早形成于。

A、汉朝B、西晋C、北魏D、唐朝二、名词解释题:(共8题,每题5分)1.马锡五审判方式2.会审公廨3.睡虎地秦墓竹简4.“准五服以制罪”5.五听6.务限法7.明大诰8.录囚二、简答题:(共5题,每题10分)1.简述春秋时期各国公布成文法的主要活动。

2.清末修律“礼法之争”的双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性观点。

3.简述唐律中“八议”制度的主要容。

4、汉代有哪些主要法律形式?分别指什么类型的法律规?5.简述清代的会审制度。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四)一、名词释义题:(共10题,每题5分)1.《云梦秦简》 2.春秋决狱 3.义绝 4.八议 5.三司会审6.存留养亲 7.鞫谳分司 8.预备立宪 9.六法全书10.领事裁判权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简述春秋时期各国公布成文法的运动以及围绕公布成文法引起的争论2、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哪些主要法典?这些法典分别创设了哪些重要的刑法制度?(至少举出五项)3、简述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容(至少举出五项)三、论述题:(共1题,共20分)论汉朝刑法的儒家化。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五)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横线上。

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并成为后世封建法典的最初蓝本的法典是。

A、《禹刑》B、《吕刑》C、《法经》 D、《云梦秦简》2、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以身高作为确定刑事责任能力的标准的朝代是。

A、西周B、秦朝C、汉朝D、唐朝3、由“刑名”、“法例”两篇合并而成的“名例律”,最早出现于《》。

A、九章律B、北齐律C、晋律D、唐律4、秦朝的判例法被称为。

A、廷行事B、比C、成案D、断例5、最早确立“八议”制度的封建法典为 .A、《九章律》B、魏《新律》C、《北齐律》D、《晋律》6、清末法制变革后确立的司法审级体制为。

A、四级三审制B、四级二审制C、三级三审D、三级二审制7、将徒流刑易科为笞杖刑的“折杖法”出现于。

A、唐代B、宋代C、明代 D、元代8、国民政府时期的司法审级体制为。

A、四级三审制B、四级二审制C、三级三审制D、三级二审制9、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天坛宪草》D、《中华民国约法》10、存续了数千年之久的丞(宰)相制度于被正式废除。

A、秦代B、唐代C、明代D、元代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西周时,刑事诉讼被称为,民事诉讼则被称为。

2.春秋时期最早以铸刑书于鼎的方式公布成文法的诸侯国为国和。

3.秦朝时的判例法叫,汉朝时的判例法被称为。

4.中国古代的身份(或宗法权益)的继承制主要为制;财产继承多为_________制。

5.中国近代第一次列举了“臣民权利义务”的宪法性文件为《》。

第一次确立“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之原的宪法性文件为。

6.清朝于每年秋天举行的对全国各地死罪囚犯集中会审的制度,叫做。

盛夏季节集中审录笞杖罪囚犯,迅速决放,以消冤滞的制度,被称为。

7.近代第一部专门民法草案为,第一部正式的民法典为《》8.民国时期的民法典改变清末草案的体例,采取“”的编纂体例。

三、判断正误,并对错误作出更正。

(每题2分,共10分。

对的打“∨”,错的划“╳”。

仅判断正确,未说明理由或说明理由错误者,只给1分。

)1.唐律规定,诸制敕断罪不为永格者,不得引为后比。

这说明在唐代,皇帝的断罪敕令一般都可以成为判例法,具有永久法律效力。

2、“奸党罪”为汉朝首创,主要是为了打击中央官吏与诸侯王勾结的“阿党”“附益”行为。

3、唐宋时期刑部的主要职能是负责审判,明清时期的刑部主要负责复核。

4、宋代“翻异别勘”制度,主要是为了防止由原审官重审囚犯翻供案件可能造成的不公正。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五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四、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五听2、春秋决狱3、三司推事4、领事裁判权五、简答题(共45分)1、简述《法经》的主要结构、容以及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影响。

(20分)2、综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新创立的对中国法制史具有重要影响的刑法制度。

(25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六)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横线上。

选错或未选者,不得分。

每小题1分,共10分)1、最早规定“准五服以制罪”原则的封建法典为。

A、《九章律》B、《晋律》C、《北齐律》D、《永徽律疏》2、《中华民国民法》在国家与私人利益的关系定位上采取的原则。

A、国家本位B、家族本位C、个人本位D、权利本位3、中国近代最早的《行政诉讼法》颁布于。

A、清末B、临时政府时期C、北洋政府时期D、国民政府时期4、西周时期借贷契约叫。

A、质 B、剂C、券书D、傅别5、“均田制”最早形成于。

A、汉朝B、西晋C、北魏D、唐朝6.“八议”入律最早始于时期。

A、西周B、西汉C、三国D、唐朝7.宋元时期的判例法被称为。

A、比B、判例C、断例 C、条例8.战国时期,作“改法为律”的重大改革者为。

A、悝B、商鞅C、吴起D、秦始皇9.《北齐律》共有篇,为隋唐律的体例蓝本。

A、十八B、二十C、十二D、七10、中央监察从御史台改称“都察院”始于。

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中,在秦国主持变法是,在楚国主持变法的是,在魏国主持变法的是。

2.历史上最早正式确立笞、杖、徒、流、死五刑体系的的法典为《》。

3.《名例律》正式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律》。

4.曹魏时,受《周礼》“八辟”的影响,在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八议”制度,八议分别是议亲、议故、议贤、、议功、议贵、、议宾。

5.南北朝时,法律首创以或抵当徒刑的制度,称为“官当”。

6.中国封建时代正式颁布的第一部具有行政法典性质的国家典章为《》。

7.宋时曾实行讯问调查案件事实与检法用律由不同或官员分别负责的制度,称为。

8.明初,朱元璋仿照《尚书》的体例,颁布了许多关于打击贪官污吏的刑事特别诏令,合编成书,称为。

9.明清时期,遇有特别重大的案件,皇帝下令和寺、都察院、通政使司等九个机关的长官共同审理,称为。

10.清末修律的主要负责人家本,他负责修律时所担任的具体职务是。

三、判断正误,并对错误的作出更正。

(每题2分,共10分。

对的打“∨”,错的划“╳”。

仅判断正确,未说明理由或说明理由错误者,只给1分。

)1、在唐朝的法律形式“律、令、格、式”四者中,“令”是指皇帝的诏令。

2、唐律中的“同居相为隐”原则适用于所有的刑事犯罪。

3、曹锟时期颁布宪法(人称“贿选宪法”)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正式宪法。

4、中国古代在私人财产继承上一直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5、国民政府时期的民、商法实行“民商分立(离)”的立法体制。

四、词语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1.十恶2.翻异别勘3.秋审4.六法全书五、简答题(共45分)1.简述汉初文、景时期刑罚改革的主要容及其对中国封建法制的影响。

(25分)2.简述清末“预备立宪”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

(20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法制史》考试试卷(七)一、名词解释题:(共10题,每题5分)1.则例 2.申明亭 3.永佃权 4.刺配 5.礼法之争6.保安处分7.贿选宪法8.保辜9.五服制 10.决事比二、简答题:(共3题,每题10分)1.简述唐朝的法律形式及其相互关系。

2.简述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的刑罚改革。

3.简述清末法制改革的主要容(至少列举五项)三、论述题:(共3题,每题20分)论《唐律疏议》的历史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