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医学影像-胆囊增厚性病变CT诊断
医学影像-胆囊增厚性病变CT诊断
胆囊壁不均匀增厚,随时间延长强化逐渐明显,并向浆膜面扩张;囊壁内 可见多发扩大的RAS边缘环状强化,MPR显示RAS与囊腔相通
节段型
胆囊体底部囊壁呈条索状增厚,胆囊腔闭塞,增强后明显强化,随时间延 迟逐渐均匀且更明显。
局限型
胆囊底部局限性帽状增厚,增强后囊壁局部强化明显,腔内面可见“脐凹 征”,各期扫描均可见点状低密度灶,延迟期更明显。白箭头代表扩张的 RAS
围炎症强化较明显 内壁较光滑,黏膜线存在 无淋巴结转移
胆囊息肉样病变
• 胆囊壁向腔内局限性隆起呈息肉状生长的 一类良性病变的总称。 • 分五类: • 1胆固醇息肉2炎性息肉3腺瘤样息肉(腺瘤) 4腺肌增生症5混合性息肉
1胆囊胆固醇息肉
• 局部胆固醇代谢失衡结果,黄色小颗粒 • 单发 多3-10mm
性息肉
3.胆囊癌
急性胆囊炎
• • • • 胆汁密度增高>20HU 胆囊增大,宽>3.5cm 胆囊壁增厚,厚>3mm 胆囊周围炎性水肿带,部分累及肝实质形 成肝内脓肿 • 胆囊壁明显强化,90%胆囊窝周围肝实质 出现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带 • 胆囊颈、管区结石
增厚胆囊壁三层结构: 内层( 粘膜层)和外层(浆膜层) 因充血而显著强化;中间层为水肿区 强化不明显呈低密度。
下载e诊断APP,学习医学影像 知识
• •
苹果手机AppStore搜索下载,安卓版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 /software/9806380.html
☆胆囊穿孔 是急性胆囊炎最 严重的并发症。 胆囊壁模糊增厚 并出现连续性中 断;胆囊周围积 液;如果胆囊穿 孔后局限于胆囊 床 →胆囊周围脓 肿;进入腹腔→胆 汁性腹膜炎;进 入肝脏实质→ 肝 脓肿。
2炎性息肉
• 炎症刺激黏膜肉芽肿性病变,多发。 两者无区别,良性,无需外科治疗
胆囊息肉
3腺瘤样息肉(腺瘤)
• 单发 大小约10-15mm • 腺瘤细胞管状排列及乳头状排列 • 有资料显示腺瘤上皮可有非典型增生,甚 至发展为原位癌,恶变率约30%。
4胆囊腺肌增生症
• 大小多在10mm以内。 • 为黏膜上皮增生,罗-阿氏窦扩大、增生 并穿入肌层,窦内并发炎症、结石等。 • 分型:弥漫型、节段型、局限型、混合型
↖
☆气肿性胆囊炎
多见于糖尿病患 者,以胆囊壁和 腔内存在气体为 特征;易发生胆 囊穿孔和胆囊周 围脓肿。
65岁,糖尿病女性.。CT增强显示胆囊结石(空心箭头)和胆囊壁内气体 (黑色箭头)
慢性胆囊炎
• 胆囊壁增厚,充盈较好情况下厚度大于3mm • 与急性不同,增厚胆囊壁密度较高 • 胆囊壁钙化 • 胆囊增大或缩小 (增大代表胆囊积液 缩小代表胆囊纤维化萎缩) • 胆囊内多发结石
MR示胆囊壁周围成群点状高信号影(罗阿氏窦),T2W1上显示最清楚,所以目 前MR诊断准确性最高
• 病理特点 • 包括: ( 1)胆囊黏膜上皮和腺体不同程度增生; ( 2) • 增生黏膜或腺体陷入肌层甚至深达浆膜下形成许多细 小窦状结构, 即RAS, 位置较深或窦口狭窄的RAS易造 成胆汁淤积、胆固醇结晶或小结石形成; • ( 3) RAS周围绕以数量不等的增生平滑肌组织, 肌层 明显增厚、结构紊乱或被增生的腺体分隔。
混合型
胆囊底部可见帽状增厚并向外突出,腔内面黏膜水肿,毛糙不整,体部 外侧局限性囊壁增厚,并见“指压迹征”。
胆囊腺肌瘤病与胆囊炎、癌鉴别
• 1.RAS是胆囊腺肌瘤病特征,以胆囊底部好 发。 • 2.胆囊壁均匀增厚且腔内外光整,倾向于前 者;壁不规则增厚,尤其内壁高低不平或 结节状突出提示胆囊癌。 • 3.胆囊壁均匀弥漫性增厚,延迟扫描胆囊壁 持续均匀强化,以及周围水肿,是胆囊炎 区别胆囊腺肌瘤病征象。如合并胆囊穿孔、 胆囊壁钙化、胆囊窝积脓,相邻肝实质一 过性强化等征象,支持胆囊炎。
胆囊结石并急性胆囊炎
胆囊窝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期一过性强化带
胆石症并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坏疽性胆囊炎
• 病理上表现为胆囊壁内出血、坏死和小脓 肿形成,粘膜脱落或形成溃疡,胆囊腔内 有大量化脓性坏死碎屑和纤维素渗出。 • CT/MR:胆汁稠密不均匀;胆囊发现脱落的 粘膜片断;胆囊壁不规则增厚且结构不清 或胆囊壁内出现低密度坏死灶;增强壁不 规则强化有中断或壁内有不强化区;胆囊 出血;胆囊周围局限性积液。
鉴别
• 腺瘤、息肉一般直径< 1 cm,边缘光整, 多数可见结节病灶与囊壁有蒂相连,分界 清,有游离感,无囊壁增厚,强化程度低 于癌结节; • 腔内型癌结节基底部较宽,囊壁局部不规 则增厚,早期即有强化,延迟期仍有强化, 直径多> 1 cm,表面可见浅分叶不光滑
肿块型胆囊癌侵犯肝 与肝癌侵犯胆囊
胆道系统对比剂使用
• 口服胆囊对比剂:常用碘番酸 • 如果怀疑结石,以口服水对比剂为宜。 • 检查当天空腹,检查前一天少脂饮食:使 胆囊充分扩张
胆囊增厚性病变主要病因
1.胆囊炎:急、慢性胆囊炎和黄色肉芽肿性
胆囊炎
2.胆囊息肉样病变: a胆固醇息肉b炎性息
肉c腺瘤样息肉(腺瘤)d腺肌增生症e混合
瓷胆囊指胆囊长期慢 性炎症引起胆囊壁的 钙化,胆囊缩小。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 是一种以胆囊慢性炎症为基础,伴有胆汁 肉芽肿形成,重度增生性纤维化,以及泡 沫状组织细胞为特征的炎性病变 • CT表现为胆囊区软组织肿块,胆囊壁增厚 不规则,肝胆交界不清,胆囊内可见结石 影,与胆囊癌表现非常相似,本病术前多 误诊为胆囊癌
胆囊癌
• 胆囊癌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胆囊结 石长期慢性刺激和对胆囊黏膜的损害有关
分型
• 分为胆囊壁增厚型、腔内型、肿块型3 型 • ( 1) 增厚型,囊壁弥漫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 一般认为胆囊壁厚度> 3 mm 即为异常, 增强扫描呈持续明显强化趋势。 ( 2) 腔内 型,单发或多发凸向腔内结节或肿块,基 底部囊壁局限性不同程度增厚,胆囊形态 轮廓正常,增强扫描肿物及肿物基底部囊 壁显著强化。( 3) 肿块型,最常见,胆囊窝 内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匀斑片状强化, 胆囊腔缩小或消失。肿块与肝脏大多分界 不清,易侵犯肝脏。
术前诊断胆囊癌!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胆囊壁增厚较均匀,强化不明显,黏膜线存在
鉴别诊断
胆囊癌 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
• 胆囊壁不均匀性特别
是结节状增厚 • 胆囊壁增强明显 • 黏膜线破坏 • 出现胆管梗阻;直接 侵犯肝脏,肝内出现 结节状转移灶;淋巴 结转移。
胆囊壁增厚较均匀
胆囊壁增强不明显,反而周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F,80岁,(A)声显示胆囊腔内线状声影(白箭),为脱落的黏膜。 (B)增强 CT 显示胆囊扩张,胆囊腔内可见坏死脱落的黏膜(黑箭)以及胆囊周围炎性 改变. (C) 另一层面显示胆囊壁不规则,胆囊壁内低密度区域代表黏膜内脓肿。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伴胆囊周围脓肿:F,72岁,CT增强显示胆囊扩张,胆 囊壁不规则,胆囊壁局部缺损(箭头),胆囊周围包裹性液体积聚为脓肿 (a)。
胆囊腺肌增生症
• 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内外壁光整, 肝胆分界清楚。 • 增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 明显强化,在门脉期及延迟期,强化沿黏 膜面向浆膜面扩展,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 著强化。 • 增厚胆囊壁内大小不等无强化的RAS及壁 内微小结石, 为胆囊腺肌增生症的特征性CT 征象。
弥漫型
பைடு நூலகம்
急性坏疽性胆囊炎:女性,83岁,增强CT显示胆囊周围炎症明显,胆囊 扩张,胆囊壁无强化。胆囊壁无强化提示胆囊黏膜已经坏死。
☆急性出血性胆囊炎
男,63岁, (A)超声显示胆囊扩张,内充满强回声物质。 (B) CT显示胆囊扩 张,内充满高密度血液密度物质(h)。稍低CT层面 (C)显示红细胞沉积形成 液液平面
• ( 1) 胆囊癌强化特点,动脉期明显高密度, 门脉期呈等/高密度,延迟期消退不明显; 肝 癌具有“速升速降,快进快出”强化特点。 • ( 2) 胆囊癌引起胆管扩张较肝癌多见。 • ( 3) 胆囊癌侵犯门静脉形成癌栓明显低于肝 癌。
谢谢!
胆囊增厚性病变CT诊断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影像科 俞元临
胆道系统的正常解剖
• 胆囊分底.体.颈 • 是储存和浓缩胆汁 • 胆囊壁厚2mm • 其内容物CT值 -5Hu至15Hu • 进餐或脂肪餐后 胆囊壁可均匀增厚
胆囊的解剖结构特点
• 胆囊借助韧带组织附着于胆囊窝 内,可分为底、体和颈三部分。 • 底部突出在肝脏下缘,通常指向 前下方,贴近十二指肠和横结肠, 与前腹壁相连接。 • 体部呈漏斗状,紧贴在肝脏的胆 囊窝内。 • 颈部在胆囊窝的最深处,通过胆 囊管与肝总管汇合为胆总管。
腔内型
肿块型
增厚型
腔内型
肿块型
胆囊炎与胆囊癌鉴别
• (1)胆囊癌囊壁常呈不均匀增厚,内壁不光整,呈结节 样改变,囊壁多僵硬; 慢性胆囊炎囊壁多呈均匀一致 增厚,囊腔内面光整。 • (2)胆囊癌常伴有肝脏侵犯、肝转移、胆管梗阻等间接 征象。 • (3) 胆囊黏膜线的完整性。癌组织侵犯胆囊壁各层, 破坏固有层内毛细血管,增强扫描时胆囊黏膜线中断 或不显示; 慢性胆囊炎等良性病变不破坏固有层,增 强时胆囊黏膜线完整。 • (4) 胆囊癌常导致胆囊轮廓模糊或与肝脏分界不清; 慢 性胆囊炎周围境界清晰,肝胆界面常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