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胆囊疾病的超声诊断


精选课件
20
典型的胆囊结石的三大主要征象:
➢胆囊腔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强回声团 ➢伴有声影 ➢移动阳性:与胆囊内新生物鉴别有意义
精选课件
21
胆囊结石的声像图分型:
➢I型(典型结石):具有三大主征
➢II型(填满型):当增厚的胆囊壁弱回声带包绕着结 石强回声,后方伴声影,简称“囊壁、结石、声影三合 征(WES)”
➢ B超和CT可予诊断,特别是B超 检查的诊断率很
高.
精选课件
28
检查内容:
➢胆囊壁有无占位性病变突入胆囊腔内、单发 或多发、表面多较光滑。
➢占位性病变形态包括,点状、小结节状、小 类球体、乳头状或桑椹状。
➢重视小隆起性病变的大小、回声强度,是否 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9
➢肝内胆管:
✓内径<2mm,若有扩张,则呈平行管征
✓ “工”字形结构,可供识别肝管和门 脉
精选课件
10
➢肝外胆管:
✓ 超声显像将肝外胆管划分为上下两段:
上段自肝门发出与门脉伴行
下段与下腔静脉伴行并延伸入胰头背外侧
✓纵断图像:门静脉腹侧可找到与之平行的肝外胆
管,位于右肝动脉之前的肝外胆管即肝总管,与
➢左侧卧位肋缘下矢状切面显示胆囊、下腔静脉长轴 图象,肋间检查某些胆囊图象折叠,难以测量真正 的最大长度时,可选此切面。同时便于寻找肝总管, 与胆总管的最大长度,观察胆道壁的结构。
➢右肋下与剑突间半横位检查。此切面声束朝向右肩,
胆囊与十二指肠均可见,特别适用于肋间不易显示
的胆囊;声束指向第一肝门,门脉主干左右支及胆
使胆管从门脉右前位旋转至门脉正前 方,提高肝外胆管显示率 ➢胸膝位:观察胆囊颈部结石移动的最佳体位 ➢坐位或站位
精选课件
6
扫查方法:
➢ 连续追踪法 ➢ 探头加压法 ➢ 体位法 ➢ 饮水法 ➢ 脂餐法
精选课件
7
扫查方法:
至少从三个切面显示:
➢右季肋部第6~9肋间隙声束朝向胆囊,典型图象包 括:胆囊长轴切面,门静脉右干及分支。
体征:一般无症状,B超检查 梗阻:Murphy征阳性.
影像学检查: B超:首选 口服胆囊造影和静脉胆道造影
CT精选课件19 Nhomakorabea 检查内容:
➢胆囊或胆道内有无团块状、斑点状强回声; 后方有无声影。
➢结石的大小与数量;多发结石或伴胆囊炎 时,难以准确判断结石大小和数目。
➢结石是否随体位改变沿重力方向移动;结 石有无嵌顿在胆囊颈管部。
精选课件
13
检查内容:
➢胆囊各径线是否增大。
➢胆囊壁是否增厚,呈双层。
➢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有无絮状物漂
浮,细点状沉淀物是否随体位变化。
➢探头在胆囊区扫查时有无压痛反应。
➢胆囊有无穿孔征象如:囊壁是否缺损;胆
囊周围积液。
精选课件
14
慢性胆囊炎
Chronic Cholecystitis
精选课件
15
其后伴有清晰的声影,胆囊内腔不能显示,鉴
别困难。
(2)胆囊过小或先天性缺如,肝门附近含气的
胃肠道易误诊为胆囊充满型结石。
(3)胆囊切除术后瘢痕组织或胆囊窝纤维化,
应结合病史诊断。
精选课件
23
➢胆囊内炎性沉积物或陈旧的浓缩胆汁等易
误诊为泥沙样结石。
➢当结石不大或嵌顿于胆囊颈管时容易漏诊。
➢胆囊壁内结石见于胆囊肌腺症。胆囊一般不
➢病理 ➢临床表现:消化道症状
右上腹隐痛
体检胆囊区压痛
精选课件
16
检查内容:
➢胆囊增大或缩小的程度。 ➢胆囊壁增厚、回声增高。 ➢胆囊内有无结石、蛔虫等;是否 随体位变化。 ➢胆囊收缩功能是否降低或消失。
精选课件
17
胆囊结石 Cholelithiasis
精选课件
18
临床表现:
症状:右上腹隐痛 胆绞痛 继发胆总管结石
➢IIIa型(小结石型):声影不明显
➢IIIb型(泥沙型):泥沙样结石可随体位改变而移动
注意:有时填满型结石
因看不到胆囊腔易
误以为气体
精选课件
22
注意事项 :
➢充满型结石的胆囊轮廓不清晰,仅见胆囊前壁
的弧形高回声,伴宽大声影。看不到结石轮廓,
呈典型的“WES”征有下列情况:
(1)钙胆汁或钙化胆囊声像图显示为高回声带,
总管的横切面可见。
精选课件
8
正常声像图:
➢胆囊:
✓ 纵切呈梨形
✓ 囊腔内无回声,后方回声增强,
为典型的囊性结构
✓ 长径一般不超过9cm,前后径不超 过3cm,壁厚<3mm
✓ 胆囊壁可呈现高、弱、高三层回声带
✓ 肝正中裂下段显示为胆囊颈部连接门静脉右支根部间
的线状高回声带,是识别胆囊的重要标志。
精选课件
胆道
Biliary Tract
➢ 胆囊 Gallbladder ➢ 胆管 Bile Duct
精选课件
1
解剖概要
一、胆囊 ➢ 位于肝右叶脏面下方的胆囊窝内,呈梨形 ➢ 长约7~12cm,宽3~4cm,前后径约3cm ➢ 容量35~50ml ➢ 胆囊分:胆囊底
胆囊体 胆囊颈
精选课件
2
二、胆管
肝内胆管(毛细血管胆管、小叶间胆 管、左右肝管)
门脉形成双管结构,内径<门静脉的1/3。 ✓横断图象:肝外胆管有时与肝动脉、门静脉共同显示
为三个圆形的官腔结构,即“米老鼠征”。门静脉

精选课件
11
急性胆囊炎
Acute Cholecystitis
精选课件
12
➢病因:1.胆囊管梗阻
2.细菌感染 3.创伤、化学刺激
➢ 病理:1.单纯性胆囊炎
2.化脓性胆囊炎 3.坏疽性胆囊炎
肝外胆管(肝总管、胆总管)
精选课件
3
肝外胆管
➢ 肝总管:长约3~4cm,直径0.4~0.6cm ➢ 胆总管:长约4~8cm,直径约0.5~0.8cm,
管壁厚2~3mm 分段:十二指肠上段
十二指肠后段 十二指肠下段(胰腺段):较窄,结石容易停留 十二指肠壁内段:于乏特壶腹处与胰管汇合
精选课件
4
超声检查方法:
➢仪器选择:一般选用凸阵探头
频率为3.0或3.5MHz
肥胖者用2.5MHz
➢病人准备:
✓检查前24小时禁食脂肪食物,停用影响排空胆 汁的药物
✓检查前,禁食8小时,若有胃肠造影或内窥镜检 查,应先行超声检查后进行上述检查
精选课件
5
检查体位:
➢ 仰卧位:最常用 ➢右前斜位(左侧卧位):减少胃肠气体干扰,
大,囊壁增厚,壁间可见单发或多发的数毫
米强回声,典型时伴有“彗星尾”征。
➢位于近肝门部的肝外胆管结石误认为胆囊结
石。
精选课件
24
胆 囊 结 石
精选课件
25
充 满 型 胆 囊 结 石
精选课件
26
胆囊息肉
精选课件
27
多为良性,多分为两类:
➢肿瘤性息肉样病变 如腺瘤和腺癌
➢非肿瘤性息肉样病变 如炎性息肉, 胆固醇息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