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多功能与休闲农业开发
• 较快发展和规范经营阶段(2001年以来) • 该阶段处于我国人民生活由温饱型全面向小康型转 变的阶段,人们的休闲旅游需求开始强烈,而且呈 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一是人们更加注重亲身的体验和参与;二是人们更 加注重绿色消费;三是人们更加注重文化内涵和科 技知识性;四是政府积极关注和支持,组织编制发 展规划;五休闲农业的功能由单一的观光功能开始 拓宽为观光、休闲、娱乐、度假、体验、学习、健 康等综合功能。
最基本最古老的经济功能 兼具政治功能
(1)经济功能 • 保障农产品的供给,特别是保障粮食的供给,这 是农业最主要的经济功能。农产品供给一般可以 划分为食品供给和原料供给两大部分。我国作为 农业大国,提供基本食物、满足消费需求,是我 国农业的最基本的功能。原料供给,就是农业是 工业的重要原料来源。原料供给内涵到外延也是 不断拓展延伸的,比如说吃、穿、住的产品是一 种原料供给,在生物技术发展和生物质原材料发 展上,农业是生物质能源、生物质产业的重要来 源,秸秆、玉米、土豆等都是生产生物质原料的 重要来源。所以,农业不光是一些传统产业的原 料来源,也是新生的、有增长潜力的新产业的重 要原料来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休闲农业是自然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相互交融的特殊产业 休闲农业的对象具有特殊性,因为休闲农业的对象是农 业,而农业具有特殊性。农业的对象是自然,但又不是纯粹 的自然,它是“模拟自然”的人工环境,又是“人工化了”的自 然。 一方面,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和环境都是自然,农业的 生产过程是一种自然过程,农业的对象应该是大自然。另一 方面,农业的自然环境又由人类按照自然规律加以改造过, 农业的生产过程又是可被人类所控制,因此,农业的对象又 不是纯然的自然。
我国休闲农业的发展历程
早起兴起阶段(1980-1990年) 初期发展阶段(1990-2000年) 规范经营阶段(2001年至今)
• 萌芽和兴起阶段(1980~1990年) • 在少数改革开放较早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 首先发展观光采摘业。这些地区根据当地特有 的旅游资源,自发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农业观 光旅游,举办荔枝节、桃花节、西瓜节等农业 节庆活动,吸引了城市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增 加了农民收入。如河北涞水县野山坡景区依托 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针对京津唐游客市场推 出“观农家景、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等项旅游 活动,有力地带动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根据国际经验: • 人均GDP达到1000美元时,观光性旅游急剧膨胀; • 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时,基本形成对休闲的多样 化需求和多样化选择; • 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时,人们就有度假需求。
算一算我们的闲暇时间:
1年有52个星期 每周休息2天 十一、春节各3天 52×2=104 3*2=6 1*5=5
农业多功能性 与休闲农业开发
福建农林大学农村发展研究所 海峡两岸休闲农业研究中心
一、引言 二、农业多功能性 三、休闲农业及其发展 四、休闲农业开发策略
一、引言
1.国内生产总值水平 gross domestic product 又称GDP 2.闲暇时间
大陆人均GDP增长水平: • 2003年,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 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 • 2008年,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 • 2010年,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 • 2012年,人均GDP为6100美元 • 2014年,人均GDP为7300美元
五一、中秋、端午、清明、元旦各1天 假日总计115天 接近全年365*1/3=121天
美国有关部门的统计: • 三分之一的休闲时间, • 三分之一的收入用于休闲, • 三分之一的土地面积用于休闲。 ——三分之一理论
二、农业多功能性 1.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 2.农业多功能性提出的背景 3.农业多功能性的内容
2012年1月公布第二批38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 范县、100个示范点名单中,福建省是获评单位数量最 多的3个省份之一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 福建省闽侯县 福建省漳平市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个) 南安香草世界度假村 南靖县云水谣景区 宁德上金贝畲家寨 同安区丽田园农家乐专业合作社 海沧区厦门青龙寨果园观光有限公司
(5)文化传承功能 • 文化传承:包括山地梯田、桑基鱼塘等单纯土地 利用景观,江南水乡等由农村聚落和农业用地共 同构成的区域景观,以及古代灌溉工程。通常其 实际尺度较小,且散布在较大的地域空间内。 • 文化多样性:农业是我国许多民族文化和地域文 化形成和存续的基础。 • 教育:城市居民通过观光或直接参与农业活动, 可以得到或获取农艺知识等。
(2)就业增收功能 • 农业为农村居民提供了谋生手段和就业机会,在 二元经济结构下,农业承担了保障劳动力就业提 供保障救济的功能。对于贫困人口集中于农村、 农村地区又缺乏必要的社会福利保障体系的许多 发展中国家,农业还具有消除贫困和替代社会福 利保障的功能。由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所决定,发展中国家农业的社会功能,比发达国 家更具重要性,具有更大的价值。
• 休闲是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相对自由的生活状态 人类发展的目的应该有崇高的精神追求,其中十分重要的 就是能在“文化环境与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过 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这就是无论马克思还是马斯洛所指 的人类自身发展的重要内容。生产力越发展,社会越进步, 人类这种“相对自由的生活”的休闲时间就越多。因此,休闲 是人类发展生产的重要目的之一。
休闲农业的资源基础立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 休闲农业的经营内容融合“三产”——一产、二产、三产 休闲农业的服务宗旨定位于“三生”——生产、生活、生态 休闲农业的体验价值依赖于“三美” ——农场之美、农产品之美、人文之美 休闲农业的产业提升来源于“三力” ——栽培力、负载力、区位力
2.休闲农业产业的本质
• 但是,城市化也导致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的极 端模式化,生活在钢筋混凝土建筑的狭小空间 里,逐渐失去了与自然的和谐相依。因而,各 种类型的休闲活动应运而生,休闲成为城市居 民消费的新时尚,特别是周末休闲旅游己成为 都市人调节生活方式的重要选择之一,休闲农 业旅游就是其中的一种。
• 第三,乡土文化的回归 • 人类历史经历了数千年的农业社会时期,因此,农 业社会里种植产业、人文、生态等元素,俨然成为 人类的集体记忆,成为人们在面对难以解脱的现代 都市生活下的乡愁。在现代生活中,这些传统文化 的潜在影响往往使人们希望到农村,用身临其境的 方式教育后代,或者亲自去感受那种炎帝神农“创 耕耘,植五谷,驯畜禽,尝百草,创纺织,兴贸易” 的农业生产过程,使自身得到一种返朴归真的回归 感受。
• 休闲农场是人地和谐相处与满足体验的活动载体 休闲农业以农场为载体,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 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休闲旅游内 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 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村空间出让与休闲者的广泛参与 融为一体,使参与人员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生态 农业的大自然情趣、农村风土人情的纯朴生活。 离开了休闲农场这一载体,休闲农业经济的内涵就无法 得到体现,休闲农业的建设也就成了无水之源和无本之木。
• 第五,休闲时间的增加 • 在职工作人员每年115天假期(不含带薪年假), 离、退休人员绝大多数赋闲在家。这些休闲假日 就为发展休闲农业提供了时间保证。 休闲旅游的发展是与人们日益增多的休闲时间相 伴而生的,据统计,18世纪前,人们可用于休闲 的时间只有17%;19世纪为23%,而现在己达41%, 预计2015年将达到50%。
• 农业为农民提供了生活和社交场所,有助于形成 和维持农村生活模式以及农村社区活力,具有减 少农村人口盲目向城市流动、保持社会稳定、形 成社会资本的功能。 ——政治功能
(3)生态保护功能 • 农业、林业用地的主要形式是保持有一定的植被 覆盖,防止和缓解如水土流失、维持生物多样性、 控制洪水等。
(4)观光休闲功能 • 观赏:农业景观包括美丽的山村风光与民家的住宅、 四季变化的田园美景、农事活动等,可愉悦心情, 得到美的享受 • 体验:体验乡村风情、体验农业生产
• 第四,旅游者消费观念的转变 • 传统的游山玩水看大庙的旅游方式由于普遍具有“旅 长游短”的特征,己不适应现代人的需要。随着社会 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生了 改变。对长期城市生活的厌倦,人们更经常、更普遍 的是周末出游,目的不一定是风景名胜而是回归自然, 走得也不一定很远,就在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是体验 幽静的田园生活,感受农村田野的宁静、清新的空气 和纯朴的民风。
2.农业多功能性提出的背景
• 在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日本最先在其 “稻米文化”理念中明确提出了农业多功能性的概 念
3.农业多功能的主要内容
•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 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 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
• 食品保障功能 • 原料供给功能 • 就业增收功能 • 生态保护功能 • 观光休闲功能 • 文化传承功能
2011年1月份国家旅游局公布了首批3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 游示范县、100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名单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 福建省南靖县 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6家) 龙海龙佳生态温泉山庄 上杭五龙农家乐 闽侯棋磐寨 漳平永福高山农业旅游区 翔安小嶝休闲渔村 厦门五峰土楼生态庄园开发有限公司
江西.婺源.中国最美乡村
云南.元阳哈尼梯田.全球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粮农组织)
1.农业多功能性的概念
•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不仅具有食品 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 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 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 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3.休闲农业的产生与发展 (1)产生的背景
• 第一,传统农业的转型 • 改革开放以来,大宗农产品相 对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隐性 失业增加等问题,使得农业发 展陷入困境,而发展休闲农业 成功的案例证明,休闲农业的 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 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