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纲展示考查方向1.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2.中国经济地理特征。
3.我国四大分区的主要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及影响。
4.不同尺度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特征。
1.以我国某区域图、统计图为背景,结合文字材料,考查我国的地形、气候、河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2.以我国某区域图、统计图表为背景,结合文字材料,考查我国的人口变化、人口问题及其对策,我国工农业的分布、特点及其影响因素,我国交通线路的建设及其影响因素等。
3.以我国某区域图为背景,考查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等。
考点深度研析考点1中国的地形1.中国的地形、地势特征及其影响地形地势特征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影响有利便于发展多种经营;森林、矿产、动植物、旅游资源丰富;山区急流可以发电西高东低,有利于东部太平洋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大河西源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与内地的联系;阶梯交界处落差大,产生巨大水能不利地形崎岖,交通不便;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坡度大,不宜耕种阶梯交界处不利于交通运输线、工业、农业、城市的建设2.中国的地形区我国主要地形区大都是相对独立的地形单元,在不同的自然地理特征影响下,往往形成不同的人文地理特征,可利用图表对比分析如下:(1)四大高原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青藏高原(A) 世界最高,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多高大山脉;雪山连绵,冰川广布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分布于雅鲁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内蒙古高原(B) 海拔一般在1 000米左右;地面坦荡;自东向西由草原、荒漠草原到荒漠畜牧业,灌溉农业续表高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黄土高原(C) 世界最广的黄土分布区;水土流失严重;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以谷子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开发云贵高原地势西高东低,平均海拔从2000米降到1 000米;地表崎“坝子”为农业区;交通落后制约经济发展;旅游资源(D) 岖,石灰岩广布;喀斯特地貌发育丰富;少数民族分布广(2)四大盆地盆地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塔里木盆地(E) 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有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也是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绿洲农业,种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准噶尔盆地(F) 内部平坦,多沙漠和戈壁绿洲农业,种植春小麦、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边缘呈环状分布;油气资源丰富柴达木盆地(G) 平均海拔3 000米左右;内陆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东部多沼泽、盐湖矿产资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将要崛起的经济区四川盆地(H) 低山丘陵,海拔在500米左右;成都平原较为平坦;紫色土广布农业较发达,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人口、城市密集(3)三大平原平原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东北平原(I) 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海拔大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肥沃的黑土;多沼泽地;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是最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J) 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又称黄淮海平原全国重要的商品棉、油生产基地;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中低产田的改良长江中下东西狭长,海拔低,河湖密布全国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鱼米之乡”;长江游平原(K) 沿岸经济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江苏高考)中国山水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往往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下图为我国四幅山水画作品。
读图,回答(1)~(2)题。
(1)画中描绘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 B.②C.③ D.④(2)画③中描绘的地貌类型形成原因是( )A .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思维探究][答案](1)D (2)C考向1 中国地形特征及其影响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某一纬线附近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地形剖面示意图所沿的纬线,可能是( )A.40°N B.30°NC.23°26′N D.45°N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区域西部平均海拔约4 000米,且有许多高大山脉,应为青藏高原的一部分;②处海拔降到500米左右,为四川盆地,故该纬线可能是30°N。
(2)有关我国地形、地势的影响,叙述错误的是( )A.有利于夏季风的深入B.使大河东流,有利于沟通东西交通C.有利于形成充足的耕地D.在阶梯交界处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答案C解析我国东部低,东临海洋,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A 项不符合题意;西高东低,受地势影响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了沿海和内地交通,方便了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B项不符合题意;我国山地众多,耕地面积较小,C项符合题意;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流急,蕴藏丰富的水能,D项不符合题意。
考向2 中国地形分布及其特征读下列沿四条经纬线所绘的地形剖面图,完成(1)~(2)题。
(1)线1与线4交点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A.华北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东北平原D.内蒙古高原答案A解析线1与线4交点为40°N、115°E,靠近北京,其所在的地形区为华北平原。
(2)关于线2与线3交点处所在地形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山高谷深B.红壤广布C.石漠化比较严重D.近看是山,远看成川答案C解析线2与线3交点为25°N、105°E,位于我国云贵高原上,石漠化比较严重,西南横断山区具有山高谷深的特点,红壤广布属于江南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近看是山,远看成川描述的是青藏高原。
考点2中国的气候1.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1)我国气温的时空分布规律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冬季南暖北寒、南北温差大,漠河最冷。
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东至秦岭—淮我国跨纬度广,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的太阳高度小于南方且昼长短于南方,使得北方获得的热量远小于南河一线方;南方离冬季风源地远于北方,加上地形阻隔,受冷空气的影响弱于北方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的太阳高度虽然小于南方,但昼长却长于南方,得到的光热并不比南方少;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天多,日照时间长,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雨天多,日照时间短青藏高原和天山等山地气温偏低地势高吐鲁番盆地最热盆地地形,不易散热,且外部气流越过山地在此下沉,增温作用强,形成热风;沙漠增温快;空气干燥,少云,太阳辐射强(2)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影响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东南部受夏季风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沿海湿润,愈向西北内陆愈干燥;从沿海向内陆地带性明显时间变化季节变化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9月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内陆的干燥空气影响,降水少使旱涝灾害频发,夏季风强或来得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得晚,南涝北旱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夏季风的强弱与进退规律反常造成降水的南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由夏季风的进退规律产生的雨季决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北差异多,雨季长定: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梅雨和伏旱2.中国的天气和气候及其影响(1)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我国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可以归纳为“三停”“两跳”“一退”,如下图所示。
①“三停”“一停”是5月份停留在南部沿海一带(E),南部沿海进入雨季。
“二停”是6月份停留在长江中下游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到来。
“三停”是7、8月份停留在华北、东北地区(C),东北、华北地区进入雨季。
②“两跳”“一跳”:从南部沿海一带跳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5、6月份)。
“二跳”:从长江中下游地区再跳到华北、东北地区(一般在6、7月份)。
③“一退”“一退”:即9月份雨带受北方强大冷空气影响,迅速退回到长江以南;10月份退出我国大陆地区。
(2)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2014·安徽高考)1958年竺可桢在《中国的亚热带》一文中指出: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34°N,即淮河、秦岭、白龙江一线直至104°E;南界横贯台湾中部和雷州半岛南部……完成(1)~(2)题。
(1)我国亚热带在34°N以南、104°E以西分布范围小,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季风D.海陆位置(2)北半球亚热带在我国分布总体偏南,是因为我国( )A.冬季气温南高北低B.地形阻挡了夏季风深入西北C.夏季南北普遍高温D.冬季风势力强且影响范围广[思维探究][答案](1)B (2)D考向1 中国的气候特征(2019·四川乐山沫若中学入学考试)下图为我国某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的角度)月变化统计。
据此完成(1)~(3)题。
(1)7月,该地的盛行风向是( )A.东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西北风答案C解析7月,该地风向以正北方向为起点顺时针方向转动过了210°~240°,应为西南风。
(2)导致该地8~9月风向发生明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球公转速度由慢加快B.洋流流向发生变化C.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答案D解析8~9月的风向由西南风变为东北风,两者风向相反,说明该地受季风的控制,该地季风的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3)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冬冷夏热,全年少雨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C.冬冷夏热,夏雨稍多D.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少雨答案D解析西南季风主要影响我国西南地区,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考向2 中国气候的地区差异(2018·河南郑州一中阶段性考试)初雪是指入冬后下的第一场雪。
读2016年小雪(11月22日或23日)前后我国初雪时间分布图,完成(1)~(3)题。
(1)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B.纬度C.海陆位置D.洋流答案B解析我国东部地区初雪出现时间差异表现为南晚北早,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南方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而北方纬度较高(中纬度),冬季气温较低,即纬度位置的差异造成的,故B项正确。
(2)形成新疆南部(南疆)比新疆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的原因是( )①南疆地区河流较少,蒸发量少,水汽缺乏②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③天山阻挡寒冷气流的进入④天山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A.①②④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答案C解析南疆地区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且北部天山山脉阻挡寒冷气流进入南疆。
而天山山脉北部为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雪较多,这导致新疆南部(南疆)比北部(北疆)初雪时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