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描之法对意笔人物画的影响

素描之法对意笔人物画的影响




程。
五代 两宋的意笔人物 画与工笔人 物画并行发展 ,形成新 的人 物画体系 ,其 中尤 以梁楷的 《 泼墨仙人 图 》为最 。元代 山水花 鸟 画盛行 ,人物 画较少 ,尤其是写意人物 画更 是屈指可数 。明代 在 人 物画上要 比元代有 生气 ,但人物要 么局 限在兼工带写上 ,要 么 就是人物 与山水 结合 ,所绘人物也缺 乏写意性 。清代绘 画也 主要 集 中在 山水花 鸟上 ,虽然有些 画家是 “ 多面手”对人物也有 所涉 猎 ,但也 只是 “ 蜻蜓 点水”。 晚清在写意人物 画上必须 提到任伯年 , 他所绘人 物笔 力雄劲 , 人 物形态变化万 殊 ,写实能力高超 ,达到形神兼备 的效果 。任伯 年之后 ,意笔人 物画开始冷清起来 ,整个 民国时期几乎都处 在这 种状态之 中。 2 0 世纪 以来 ,西 画 的传 人 ,西 方绘 画对 中国绘 画产生 了前 所未有 的影 响 ,而中 国现代人 物画的产生就是这种影 响力的最佳 注脚 。首先是 观念上 的影响 。西方 绘画历来注重对人 的刻画与表 现 ,而 中国绘 画中蔚为壮观 的一页是山水画 ,表现 自然 ,表现与 自然 的关 系是 中 国画最重要 的主题 ,这使得 中国人物 画逐渐成为 非主流 画种 。 西方绘画 中对人 的关注影响 了2 O 世纪初的一大批 中国画家 , 他们不再满 足于在山水 中安顿 自己的灵魂 ,也不再满 足于在一花 叶中寄托 自己的情感 ,他 们坚持 : “ 第一 以人 为主体 ,尽量 以 人 的活 动为题材 ,而不分新 旧” ; “ 以人物 画为中心” , “ 描写 现代社会 的生活 ,表现人生 的意义” 。大量 的画家对 人物画表现 出极大 的热情 ,他们 的努力使 得人再度成为 中国画的主题 ,吸取 西方绘 画的一 些造型方法 ,兴办教学 ,培养具有新 一代审美意识

在意笔人物 画变革 的道路上 ,一大批接受西方 美学思想的艺 术家们试 图将西方绘画融人 中国传 统绘画 ,以西方古典绘 画的写 实技巧改造 中国画 ,做到洋为 中用 。首先提 到的就是徐悲鸿 。 徐悲鸿在 《 当前 中国画艺术问题 》中提 到 : “ 艺术与科学 同 样有 求真的精神 ,研究科学 ,以数学为基础 ,研 究美术 ,以素描 为基 础。”如果说徐悲鸿是 以他的写实主义 的思 想为写实人物 画 树起 大旗 ,那么 3 0 年代 中期至 4 0 年代末期蒋兆 和的写实水墨人 物 画 的创作则 以他 的创作 实践 着徐 悲鸿 的艺术 主张 。1 9 3 8 年, 他 创作 了 《 与 阿 Q像 》,人物 的面部 以皴擦 代替 了湿 笔渲染 , 加 强了中 国画 的特点 , 此 画标志着他 的写实水 墨人物画 的成熟 。 1 9 4 3 年 创作 了写实 人物 画 巨作 《 流 民图 》,画家 以写实 水墨 的 手法刻画 了一百 多个 难民的形象 ,画家融 合了中 国画 的线描 和西 画 的明暗造型手 法 ,杰 出的写实技 巧使此作 成 为 2 0 世 纪 中国写 实人物画 的里程碑之作 。 同时代的许多写实人物 画家及 其作品 ,如 :石鲁 的 《 转 战陕 北 》李震坚 的 《 井 冈山的民兵 队长 》方增 先的 《 说江书 》 刘 文西 的《 祖孙 四代 》等都 标志着画家写实 观念 和技法 的成熟 。虽 然创 做题材创作风格有所不 同 , 但从 中却能看出他们扎实 的造 型能力 , 无论是人 物面部结构 ,五官 ,还是 整体身体 比例 ,身体 结构 ,都 是符合 西方素描 中的结构 比例。2 O 世纪 5 0 年代 ,我 国美术 教育 引入前苏联 契斯恰科夫教学体 系 ,素描成为 了造型艺术 的不二法 门。 美 术院校严格的素描训练 , 提高 了中青年 画家的造型能力 , 并使他们成为人 物画坛的主力 。 随着社会 的不 断进 步 ,人们生活水平 的 日 益 提高 ,更多的 画 家开始考 虑 自身 内心 的审美趣 味性 ,所以 出现 了很多 以趣味性为 主的写意 人物 画 , 该趣味 性主要是运用夸 张 , 变形 , 制造肌理等 , 这 与现代 人的审美心理产生共 鸣而被 大众 所认可 , 虽然运用夸张 , 变形等 手法 ,但画家们无论是 对人物的造型还是 结构 ,从骨子 里 还是科 学地把握住 了,因为这些趣味性 的人物 画没有让我们感觉 到有奇怪 有不妥的地方 。 素描之法对 意笔人物画具有不可否认 的影 响 ,在高谈笔墨 之 前, 我们 应该更注重造 型 ,因为笔墨只有 围绕造 型才能确立 自己 的价值 ,造型是笔墨 的载体 ,在意笔人物 画的发 展过程 中,我们 最 基本的就是把握人 物造型 ,在这基础之 上来 创造 自己的艺 术语
圜 ■蝴 嘲
圜圃
素描 之法 对意 笔人 物 画 的影 响
一 文/ 龚 咪
>摘要 :
传统 中国画将气韵生动作为中国化的最高境界 , 追求似与不似的笔墨审美趣味; 而西 方绘画 以科学作为 自己的最高准则 , 追求对客观物象 的客观描 摹。正是基于此种特定 的文化背景 ,在意 笔人物画 的发展过程中 ,笔墨与造型一直是艺术家 1 ' ] 争 论的焦点 ,究竟是笔墨重要还是造型为上 ,我们用画说话 ,素描之法在其 中的应用是不可否认 的。
最早 出现的画科就是人物画 , 半坡遗址 出土的《 人 面鱼纹彩 陶盆 》,马家窑文化 的 《 舞蹈彩陶纹盆 》,内蒙古阴山 岩画上凿刻 的狩猎 、战争 、舞蹈 的场面都是最早 的意笔人 物画原 型 ,但这些 绘画都是在原始人没有 意识到人类生长规律 基础上 的 种符号 型的绘 画。 随 着人类 的进 步 ,人 们在绘 画实 践 中对人类 的特 点有 了进 步 的了解 ,战 国时期 的帛画 《 人物驭龙 图》 《 人 物龙凤图 》; 西 汉 帛画 T 形 “ 非衣 ” 以及西汉 的墓 室壁 画对人 物 的刻 画已 日 渐成 熟。魏晋隋唐时期 的人 物画可 以说达到 了一 定的高度 ,但这 时期的人物画主要 以丁笔 人物为主 ,无论是顾 恺之 、陆探微 、 张僧 繇的 “ 以形写神 ”, 还是之后 的 “ 曹衣出水 , 吴带 当风 ” “ 水 月观 音”的人物形象 ,他们都 是工笔人物 的绘 画特点 ,工笔人物 的特点 是有一 个反 复探讨 的过 程 ,人 物 的形态 与神态 可 以在不 断的修正 中逐步地去体 现 ,这一点是与意笔人 物画截然不 同的 , 意笔人物画需要在下 笔之前就 已经成竹 在胸 ,没有反复修正 的过
的绘 画家 , 这 为中国写意人物画的新发展打下 了坚实的基础 。
写意人物画作为 中国人物 画的特 殊科 目,它有着 自 身独特 的 艺术发展规律 、艺 术特色和艺术个性 。意笔 人物画是在胸有成 竹 的基础上爆发式 的即兴完成 ,修养 、 功力 、情绪 、感觉集 中在 短 时间 内的运笔过程 中 ,终以 自如 、流 畅、简便而 内涵丰 富的线 准 确地塑造形象 的过程 。 这就要求绘 画者必须具备扎实 的素描 功底 , 能够准确把 握形体结构 ,具有较强 的塑造能力等 ,这就体 现在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