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行业分析报告
2019年9月
目录
一、热管理需求催生热管理系统 (4)
1、热管理对整车安全和用能经济性重要性强 (5)
2、热管理影响乘员舱温度和乘员舒适程度 (9)
二、热管理系统,各司其职 (10)
1、发动机热管理、三电热管理、空调系统按需配置 (10)
2、发动机及附属系统的热管理 (12)
3、三电系统的热管理 (14)
4、空调系统 (17)
5、全局热管理:统筹控温,精巧高效 (20)
三、新能源汽车提供价值增量,热管理待一飞冲天 (22)
1、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总体迅猛,纯电动乘用车主体地位确立 (22)
2、补贴逐步退坡“双积分”征求意见,新能源汽车长期规模有保证 (24)
3、纯电动乘用车长续航、高能量密度化进行时 (28)
4、热管理重要性提升,真增量市场待逐步开启 (29)
四、相关上市公司:面对国际巨头,自主待突破 (33)
1、国际巨头寡头垄断 (33)
2、自主企业待逐步突破 (34)
整车热管理需求催生热管理系统。
热管理的作用是通过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对整车的不同部分进行温域控制、形成合理温度场,以主导/协助满足整车安全性、经济性和乘员舒适性等需求。
对燃油汽车而言,发动机处于工作状态时是核心产热部件,其不同工况下的温度场分布直接影响整车热效率和工作寿命;发动机附属系统、减排系统等也都有合理温度范围需求。
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在较高的实际温度下使用或存放直接影响动力电池的使用寿命甚至安全性;在较低温度下使用也影响动力电池的输出能力、充电能力和安全性。
乘员舱的物理尺寸和温度分布严重影响驾驶、乘坐体验。
通常情况下,不同季节时人对体感温度的可接受区间有合适范围。
行车环境下增减衣物调节空间有限,通过空调等手段进行乘员舱热管理重要性进一步增加。
发动机及附属系统、三电系统、空调系统热管理各司其职。
热管理系统所采用的零部件包括各类泵、阀、工质容器、热交换器、压缩机、管路、散热器等,分别按需应用于发动机及附属系统、以动力电池为首的三电系统、空调系统。
发动机热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由散热器、冷却风扇、节温器、水泵、膨胀水箱、冷却液管路、等;三电热管理子系统主要包括电池冷却器、电子膨胀阀、电子水泵等;汽车空调子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贮液干燥器、管路、空调箱及控制系统等。
对整车进行高效全局热管理也已有相当进展。
新能源汽车大趋势为热管理提供价值增量。
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单车价值量显著高于燃油汽车。
我国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销总体保持高增速,产品使用体验不断提升。
但长续航里程、高电池系统能量密度、快充等新能源汽车产品发展趋势的代价就是电池材料、单体和电池包对温控要求(温度均值-温度范围要求)的提高。
只要新能源汽车是产业趋势,且用户对其还有续航里程、快充能力和动力性的高需求,新能源汽车产业中热管理系统的关键地位就会得到保持甚至强化。
面对国际龙头,自主企业待市场突破。
国际热管理零部件/系统供应商龙头包括日本电装、法国法雷奥、德国马勒、韩国翰昂,2018年CR4市占率55%;自主企业包括三花智控、银轮股份、松芝股份、奥特佳、飞龙股份等,自主企业在综合技术实力方面不及国际巨头,在成本方面不同程度占有一定优势。
自主企业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高增速、热管理系统高价值量、成本控制重要性提升的多重因素作用下受益。
一、热管理需求催生热管理系统
无论对于燃油车型还是新能源车型,热管理的作用都可以归纳为通过不同形式的热交换对整车的不同部分进行温域控制、形成合理温度场,以主导/协助满足整车安全性、经济性和乘员舒适性等需求。
温度场的形成和变化有赖于热的三种交换机理:传导、对流和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