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电力系统运行的特点:电能不能大量储存、过渡过程非常迅速、与国民经济各部门密切相关;基本要求:保证可靠地持续供电、保证良好的电能质量、努力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按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将负荷分为三级:一级负荷:属于重要负荷,如果对该负荷中断供电,将会造成人身事故、设备损坏、产生大量废品,或长期不能恢复生产秩序,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损失。
二级负荷:如果对该负荷中断供电,将会造成大量减产、工人窝工、机械停止运转、城市公用事业和人民生活受到影响。
三级负荷:指不属于第一、二级负荷的其他负荷,短暂停电不会带来严重后果,如工厂的不连续生产车间或辅助车间、小城镇、农村用电等。
3.电力系统的接线方式和特点:无备用接线的特点是简单、经济、运行方便,但供电可靠性差、电能质量差;有备用接线的优点是供电可靠、电能质量高,缺点是运行操作和继电保护复杂,经济性较差。
4.中性点接地方式:一般电压在35及其以下的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消弧线圈接地,称小电流接地方式;电压在110及其以上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称大电流接地方式。
5.为了减小电晕损耗或线路电抗,电压在220以上的输电线还常常采用分裂导线。
6.在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采用变压器的实际额定变比进行归算,即准确归算法。
在精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采用变压器的平均额定变比进行归算,即近似归算法。
7.线电压与相电压存√3倍的关系,三相功率与单相功率存在3倍关系,但他们在标幺值中是相等的。
8.电压降落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向量差(12)。
电压损耗是指线路始、末两端电压的数值差(U12)。
电压偏移是指网络中某一点的电压与该网络额定电压的数值差。
9.电力线路的电能损耗:如果在一段时间内电力网络的负荷不变,则相应的电能损耗为△△(P∧2∧2)∧2。
变压器的电能损耗等于励磁支路的电能损耗与阻抗支路的电能损耗之和。
变压器在额定运行条件下励磁支路的电能损耗对应着空载损耗P0,阻抗支路的电能损耗对应着短路损耗。
10.自、互导纳的物理意义。
自导纳在数值上等于该节点i直接连接的所有支路导纳的总和;互导纳在数值上等于节点i、j支路导纳的负值.11.节点导纳的矩阵的形成:(1)理想变压器的引用(2)用直接形成法形成节点导纳矩阵。
12.牛顿-拉夫逊法的核心:把对非线性方程的求解过程变为反复对相应的线性方程求解的过程,通常称为逐次线性化过程。
潮流计算的修正方程有直角坐标表示的修正方程、极坐标表示的修正方程、13,运用计算机计算电力系统潮流分布时,变量和节点是如何分类的?什么是节点、节点及平衡节点?节点注入有功、无功功率及节点的电压值和相位角。
节点:这类节点已知节点注入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待求的未知量是节点电压值及相位角δi。
节点:这类节点已知节点注入有功功率和电压值,待求的未知量是节点注入无功功率和电压的相位角δi。
平衡节点:平衡节点电压的幅值和相位角δs是已知的,待求的则是注入功率、。
14.电力系统潮流分布计算的目的。
帮助我们全面地、准确地掌握电力系统各元件的运行状态,正确地选择电气设备和导线截面,确定合理的供电方案,合理的调整负荷。
发现系统中的薄弱环节,检查设备、元件是否过负荷,各节点电压是否符合要求等,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必要的改进措施,实施相应的调压措施,保证电力系统运行时各店维持正常的电压水平,并使整个电力系统获得最大的经济性。
15.电力系统运行状况的优化和调整。
优化,是指系统中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优化分配;调整,是指调整系统中的电压和频率。
16.中枢点的调压方式。
逆调压:大型网络,中枢点至负荷点的供电线较长,且负荷变动较大,中枢点电压在最大负荷时较线路的额定电压高5%,即1.05,在最小负荷时等于线路的额定电压,即1.0。
顺调压:小型网络,中枢点至负荷点的供电线路不长,负荷大小变动不大,线路上的电压损耗也很小,在最大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低一些,但不低于线路额定电压的+2.5%,即1.025;在最小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高一些,但不高于线路额定电压的+7.5%,即1.075。
常调压:对于中型网络,负荷变动较小,线路上电压损耗也较小,这种情况只要把中枢点电压保持在较线路电压高25%的数值,即1.02-1.05,不必随负荷变化来调整中枢点的电压。
17.电力系统电压调整的措施。
(1)增减无功功率(2)改变有功和无功功率的重新分布(3)改变网络参数四种具体调压方法: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调压、利用串联补偿电容调压。
18.一次调整(第一种负荷):调节方法一般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速器系统。
二次调整(第二种负荷):调节方法是调节发电机组的调频器系统。
有功功率负荷的优化分配(第三种负荷):根据预计的负荷曲线,按照一定的优化分配原则,在各发电厂、发电机间实现功率的经济分配。
19.无功功率优化的目的:使有功消耗量小;原则:等网损微增率。
20.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类型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两相接地短路。
三相短路时,三相电路依旧是对称的,故称为对称短路,其他几种短路均使三相电路不对称,故称为不对称短路。
·21.无线大功率电源是指电力系统的电源距短路点的电气距离较远时,由短路而引起的电源送出功率(电压及电流)的变化量ΔS远小于电源所具有的功率S,即S≥ΔS,记作∞。
无线大功率电源的特点:(1)由于P>>ΔP,所以可以认为在短路过程中无线大功率电源的频率是恒定的,即。
(2)由于Q>>ΔQ,所以可以认为在短路过程中无线大功率电源的端电压是恒定的,即。
(3)无线大功率电源的内电抗0。
22.对称分量法就是将一组不对称的三相量分解成三组对称的三序分量之和。
这三组对称的序分量分别为正序分量、负序分量、零序分量。
正序分量:1、1、1三相的正序分量大小相等,彼此相位互差120º,与系统正常对称运行方式下的相序相同,打到最大值的顺序,在电机内部产生正转磁场,111=0。
负序分量:2、2、2三相的负序分量大小相等,彼此相位互差120 º,与系统正常对称运行方式下的相序相反,达到最大值的顺序,在电机内部产生反转磁场,222=0。
零序分量:0、0、0三相的零序分量大小相等,相位相同,三相的零序分量同时达到最大值,在电机内部产生漏磁,其合成磁场为零。
23.电力系统的静态稳定性指系统受到小扰动后,不发生自发振荡或非周期性失步,能自动恢复到原来运行状态的能力。
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指受到较大的干扰后,能否经过短时的波动过程,又达到新的稳定运行状态的能力。
24. δ<90º时,δ>0,系统是静态稳定的;δ>90º时,δ<0,系统是不静态稳定的;δ=90º时,δ=0,系统处于临界状态。
1、对电力系统运行的基本要求是供电的可靠性、良好的电能质量、力求系统运行的经济性。
2、变压器损耗是由短路损耗和空载损耗两部分构成。
3、负荷曲线是指把有功及无功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用图形来表示4、我国电力系统的3以上的额定电压等级有6、10、和35 、60 、110 、220 、330、500、750。
5、发电设备的备用容量按其用途可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等四种。
6、电力系统中的无功电源有发电机、静电电容器、调相机和静止补偿器等。
7、架空线路是由导线、避雷线、杆塔、绝缘子及金具等元件组成。
8、电力系统稳态运行工作包括电力系统正常、三相对称状态的分析和计算、无功电压的控制和调整。
9、电力系统的备用接线方式包括双回路放射式、干线式、链式、环式、两端供电网。
10、电力系统中枢点调压方式有逆调压、顺调压、常调压。
11、所谓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就是电力系统在运行时受到微小的或大的扰动之后,能否继续保护系统中同步电机同步运行的问题。
一般来讲,不论是否计及自动调节装置的作用,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由扰动的大小分为静态稳定和暂态稳定两类。
12、电力系统的暂态过程有波过程、电磁暂态过程及机电暂态过程三个过程。
13、发电设备的备用容量按其途可分为负荷备用、事故备用、检修备用和国民经济备用等四种。
14、电力系统的无备用接线方式包括放射式、干线式、链式。
15、那种高峰负荷时升高电压、低谷负荷时降低电压的中枢点调压方式称为逆调压。
供电线路较长、负荷变化较大的中枢点往往采用这种调压方式。
16、电力系统的有功和频率调整大体上可分为一次、二次、三次调整。
所谓一次调整指由发电机调速器进行的频率调整,二次调整指有发电机的调频器进行的频率调整,三次调整其实就是指按照负荷曲线及最优化准则分配发电负荷。
17、无功功率的并联补偿设备主要有静电电容器和静止补偿器及调相机。
18、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有频率、电压和波形。
19、有功的年负荷曲线一般指年最大负荷曲线,即表示最大有功负荷随时间变化的情况。
20、加速面积与减速面积相等是保持暂态稳定的条件,这就是所谓的等面积定则。
21.所谓“电压降落”是指输电线首端和末端电压的向量之差。
“电压偏移”是指输电线某点的实际电压和额定电压的数值之差。
22.标幺值是指有名值/实际值和基准值的比值。
23.由无线大的电源供电系统,发生三相短路时,其短路电流包含强制/周期分量和自由/非周期分量,短路电流的最大瞬时的值又叫短路冲击电流,他出现在短路后约半个周波左右,当频率等于50时,这个时间应为0.01秒左右。
24.所谓“短路”是指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相与相或相与地之间的连接,在三相系统中短路的基本形式有三相短路、两相短路、单相接地短路、双相接地短路双相接地短路。
25.电力系统的中性点接地方式有直接接地、不接地、经消弧线圈接地。
26.电力网的接线方式通常按供电可靠性分为无备用接线和有备用接线。
27.电力系统的调压措施有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利用无功补偿设备调压、利用串联补偿电容调压。
1、简单的闭式网主要可分为环网和( B )A 放射网B 两端供电网C 干线式网D 链式网2、我国中、小电力系统运行时,规定允许频率偏差( C )A ±0.1B ±0.2C ±0.5D ±0.73、输电线路单位长度的电阻主要决定于( D )A材料和对地高度 B电晕损耗和电压 C几何均距和半径 D材料和粗细4、线路电压在220及以上时,采用分裂导线的目的是( D)A减少导线重量B增大导线应力C增大线路电容D减少电晕和线路电抗5、频率的二次调整是由( C )A 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B 调相机的励磁调节器完成的 C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 D 静止无功补偿器完成的6、无功功率通过线路电阻时( A )A 产生有功功率损耗B 产生无功功率损耗C 不产生有功功率损耗 D 既不产生有功功率损耗也不产生无功功率损耗7、我国目前运行的葛上直流输电线,其电压等级为( C )A、+500、B、+750、C、±5008、频率的一次调整是由( A )A 发电机组的调速器完成的B 调相机的励磁调节器完成的C 发电机组的调频器完成的D 静止无功补偿器完成的9、一般机加工和城镇用电属( C )类负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