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18物质代谢调节和激素的作用机制
18物质代谢调节和激素的作用机制
③受体—离子通道型
结构特点:受体由数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均有胞外、 胞内和跨膜三个结构域,亚基的某些区段共同构成 离子通道。 信息传递:结合域与配体(激素)结合后,受体变构, 使通道开放或关闭,引起或切断离子的跨膜流动, 从而传递信号。 相关激素:Glu、γ-氨基丁酸(GABA)、Gly等
神经元的乙酰胆碱受体,由5个亚基在细胞膜内呈五边 形排列,围成离子通道壁。当它与乙酰胆碱结合时, 膜通道开放,膜外阳离子(Na+为主)内流,引起突 触后膜电位变化。
各组织依赖的主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 红细胞 脑 骨骼肌 肝脏 + + +(剧烈运动) + +(休息时) +
6
游离脂肪酸
酮体
+ +
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联系
• 肝(代谢枢纽):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 异生;脂酸β-氧化、酮体生成、脂肪及胆 固醇合成;尿素生成 • 脑:能源物质(葡萄糖、酮体) • 肌肉组织:氧化脂酸、无氧酵解 • 红细胞:糖酵解 • 脂肪组织:合成、储存及动员脂肪 • 肾:糖异生、生成酮体
G
己糖激酶 G -6 - P
( -)
{
G -6 - P 长 链 脂 酰 C oA
TG
H SL 甘 油 + F FA
( -)
胰岛素
( +)
胰高血糖素
糖原磷酸化酶 F -6 - P ( +) 胰高血糖素 F BP a s e
( -)
{
胰高血糖素 柠檬酸 A TP 3-P-甘油 脂 酰 C oA
P果糖激酶-1 ( +)
– 所催化的反应速度最慢
– 催化单向反应(或非平衡反应)
– 受多种效应剂的调节
13
关键酶的别构调节
(allosteric effector)
• 概念
– 别构调节、别构酶、别构效应剂
• 机制
– 别构酶:调节亚基、催化亚基 – 别构效应剂:底物、产物、小分子代谢物
• 生理意义:快速调节
– 使代谢物生成不致过多;使能量得以有效利 用;使不同代谢途径相互协调
26
①受体—与G蛋白偶联型
★结构特点:受体有胞外、跨膜和胞内三个结构域, 其中跨膜结构域多由七个跨膜区段组成。 ★信息传递:信息物质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受体变构, 通过G蛋白激活相应的效应蛋白(如AC、GC、PLC 等)。效应蛋白被激活后,可催化生成一些小分子 化学物质(如cAMP、cGMP、Ca2+ 等,第二信使, 胞内信使),后者引起细胞产生相应的生物效应 (级联效应)。 ★G蛋白:是一大类具有信号传递功能的GTP结合蛋 白,一般定位于 胞浆侧,在联系细胞膜受体与效应 蛋白质中起重要作用。
丙酮酸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酮体
Ile Leu Trp
草酰乙酸 柠檬酸 Asp Asn TAC α -酮戊二酸 Phe Tyr 延胡索酸
Leu Lys Phe Tyr Trp
Glu
Arg Gln His Pro
琥珀酰-CoA
Ile Met Ser Thr Val
5
2
组织、器官代谢的特点及联系
7
肝脏的物质代谢
• 糖代谢
– 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
– 维持血糖浓度稳定
• 脂代谢
– 脂肪酸氧化供能;合成酮体;脂肪的合成 • 氨基酸代谢 – 氨基酸合成与分解;清除血氨(尿素循环)
8
饱食与饥饿时血中能源物质浓度(mmol/L)
饱食 葡萄糖 β-羟丁酸 5.0 饥饿(5-6周) 4.49 6.67
33
34
22
4 激素的作用机制
第一信使:细胞外的信息分子
如激素、细胞因子
第二信使: 水溶性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会引起一系列的变化,在靶细胞内产生另一类 信息分子,如cAMP、IP3、Ca2+
激素:多细胞生物体内,协调不同细胞活动的化
学信使。
23
分泌特点:
(1)内分泌: 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进入血液循环,
29
④受体—转录因子型
★结构特点:位于细胞内, DNA结合蛋白。 ★信息传递: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内并与细胞内受体结 合,活化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转移入核内,与所调 控基因的特定部位结合,然后启动转录。 ★相关激素:类固醇激素及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可能直接与核中的受体结合,该受体是 一种与双链DNA高度亲合的蛋白质。
11
一、细胞水平的代谢调节
• 细胞内酶的隔离分布
– 胞液:糖酵解、糖原合成与分解、糖异生、脂 酸合成 – 线粒体:三羧酸循环、脂酸β-氧化、氧化磷酸 化 – 胞液和线粒体:尿素合成 – 胞液和内质网:胆固醇合成
12
限速酶 (limiting velocity enzymes)
• 调节酶(regulatory enzymes)或关键酶 (key enzymes) • 特点
18.3.3 整体水平的调节
1
1 物质代谢的联系
代谢途径的分类
• 直线反应:如由乙酰CoA合成胆固醇 • 分支反应:枢纽点(如乙酰CoA) • 循环反应:如TAC、鸟氨酸循环
B S A M 底物 N O P T ZT C D E L ZL
中间产物
终产物
2
物质代谢的特点
• • • • • •
整体性 代谢调节 各组织、器官代谢各具特色 各种代谢物均具有各自共同的代谢池 ATP是机体能量利用的共同形式 NADPH是合成代谢所需的还原当量
3
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
• 能量代谢上的相互联系 • 糖代谢与脂代谢的相互联系 • 糖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 脂代谢与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 核酸代谢与糖、脂和氨基酸代谢的相互联系
4
糖 G-6-P 5-P 核糖 核酸 脂肪 磷酸丙糖 PEP
Ala Cys Gly Ser Thr Trp
甘油
脂肪酸
转运至靶细胞,产生激动效应。 (2)旁分泌: 部分细胞分泌激素,通过扩散,作用于 邻近的细胞。 (3)自分泌: 细胞分泌的激素对自身或同类细胞发挥 作用。 (4)外激素: 从体内分泌,排出体外,通过空气、水 等传插,引起同种生物产生生理效应
激素分类:
– 含氮激素: (肽类、蛋白质类) – 类固醇激素: (肾上腺激素、性激素) – 脂肪酸类激素: (前列腺素)
30
• cAMP-蛋白激酶A 途径 肾上腺素在促进糖元分解中的级联放大作用
31
32
细胞内受体途径:
甾醇类激素及少数含氮激素:糖皮质激素、盐 皮质激素(醛甾酮)、雌激素(雌二醇、孕 酮)、雄激素(睾酮)、甲状腺素等。 激素直接进入细胞,在胞质中与各自的受体结 合,激素—受体复合物穿过核膜,与各自特定 的基因调控序列结合,启动转录。
24
受体: 细胞中能识别特异配体(神经递质、激
素、细胞因子)并与其结合,从而引起各种生 物效应的分子,均称为受体。 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细胞表面的受体大 多为糖蛋白。
25
• 根据分布分类:
质膜受体:糖蛋白,与水溶性的信息分子结合 细胞内受体:DNA结合蛋白,与亲脂性激素结合
• 受体配体结合后信息传递方式不同: 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 具内在酶结构的受体 离子通道受体 细胞内受体
乙 酰 C oA 羧 化 酶
{ 脂 酰 C oA
胰高血糖素
( +) P A脱 氢 酶 系
( +) 柠 檬 酸
乙 酰 C oA
, 胰高血糖素
乙 酰 C oA , A TP
( +) P A羧 化 酶
乙 酰 C oA
柠檬酸合酶 柠檬酸
A TP , 长 链 脂 酰 C oA
草酰乙酸 T AC 异柠檬酸 异柠檬酸脱氢酶 α - KG α - KG 脱氢酶 ( +) ( -) N AD H , AT P A DP
第
18 章
18.4 激素的作用基质 18.4.1 信息分子与受体 18.4.2 主要的信息传递途径 18.4.3 不同信息传递间的联系
物质代谢调节和激素的作用机制
18.1 物质代谢的联系
18.1.1 沟通不同代谢途径 的中间代谢物
18.1.2 代谢物的相互转变
18.2 组织、器官代谢特点 18.3 代谢调节的机制 18.3.1 细胞水平的调节 18.3.2 激素水平的调节
(+)
(+)
(-)
(+)
磷酸二酯酶
腺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5‘-AMP 磷酸化酶激酶
(+)
降 血 糖
(无活性)
A激酶 (无活性) A激酶 (活性)
(+)
磷酸化酶激酶 (活性) P
糖原合成酶a (活性)
(-)
P 磷酸化酶b (无活性)
升 血 糖
(+)
磷酸化酶a
P
糖原合成酶b
(无活性)
(活性) 18
酶量的调节
• 饱食状态(well-fed state)
– 饱食调节总效果:糖原合成 ,分解 ;糖分 解 ,糖异生 ;FA氧化 ,合成 ,有TG储存
• 饥饿状态(starved state)
– 糖分解 ,糖异生 ;FA动员 ,酮体生成 , FA合成
21
神经调节:整体的、最高级的调节。 激素调节:受神经调节控制。第二级调节。 酶调节:原始的、基本的调节。第三级调节。 酶水平的调节:酶活性调节(酶原激活、别构效应、共 价修饰)和酶含量(基因表达调控)
16
酶的化学修饰调节
(chemical modification)
• 概念:
– 可逆的共价修饰(covalent modification) – 如:磷酸化与去磷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