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第五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课件

练习律
一个学会了的反应的重复将增加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
效果律
如果一个动作跟随以情景中一个满意的变化,在类似的 情景中这个动作重复的可能性将增加,但是,如果跟随 是一个不满意的变化,这个行为重复的可能性将减少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操作性条件作用学说
行为都可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相应地,条件作用也分为两类:应答性条件作用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提出,有机体的学习实质上就是通过建立 条件作用,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的过程, 从而形成习惯。
习惯的形成遵从频因律和近因律 条件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
替代无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反应建立了联系。 在实际教育中,许多学生的态度就是通过经典
二、观察学习
观察者模仿动机存在三种来源 :
直接强化,在社会认知理论中,直接强化的作用并 不是增强行为,而是提供了信息和诱因。
替代性强化,指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强化而受到的 强化。
自我强化,自我强化依赖于社会传递的结果。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1、自我管理 (1)学生通过自我评估,决定他们是否已经完成了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行为塑造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选择目标。(终点行为) 了解学生目前能做什么或知道什么。(起点行为) 找出学生所在环境中的潜在强化物。(强化物) 将终点行为分解成有序的步骤,步调大小因学生 的能力而异。(步调划分) 即时反馈学生的每步行为,使学生由起点行为逐 渐向终点行为接近。(即时反馈)
在注意过程中,观察者注意并知觉榜样情境的各个 方面。
在保持过程中,观察者记住从榜样情境了解的行为, 以表象和言语形式将其在记忆中进行表征、编码以 及存储
在复制过程中,观察者将头脑中有关榜样情境的表 象和符号概念转为外显的行为。
在动机过程中,观察者因表现观察到的行为而受到 激励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1、连锁塑造
将任务分成许多小步子,当学生完成每一步时都给予强 化。
2、逆向连锁塑造 “倒序”教授复杂的技能。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二)行为的消退与维持
消退指消除强化从而消除或降低某一个行为。 将前后一致忽视某些不好的行为 结合消退使用其他方法 在可以容忍的范围内,从情境中选择准备消退的 行为
泛化 在条件作用建立初期,除条件刺激本身外,
那些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也或多或少具有条件 刺激的作用。 分化
通过只对条件刺激进行强化,动物学会只对 条件刺激进行反应,而对其它近似刺激抑制反应。 (则泛化消失)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5、高级条件作用(higher-order co性条件作用理论
2、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形成过程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3、相关概念
无条件刺激---食物 无条件作用---食物引起唾液分泌 中性刺激---铃声 条件刺激---铃声引起唾液分泌 条件作用---二级条件作用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4、条件的泛化与分化
第四章 学习理论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联结主义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 主义新进展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1、基本内容
经典性条件作用是指一个原来是中性的刺激 与一个原来就能 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 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
维持就是行为的保持。 将当某些行为本身就是一种内在强化时,维持也 会发生 抵制消退对维持行为的重要性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三)行为的分化与泛化
分化就是知觉到先前刺激的差异并对这种差异做 出反应。
当某一种刺激存在时表现为一种行为,当另一种 刺激出现时表现为另一种行为的能力
泛化是指将所习得的行为、技能或概念从一个情 境移到另一个情境中。
.
经典性条件反应与操作性条件反应的区别
比较范畴 经典条件作用
操作条件作用
代表人物 巴甫洛夫
桑代克、斯金纳
行为
无意的(人不能控制的)有意的(人能控制行为) 情绪的、生理的
顺序
行为发生在刺激之后 行为发生在刺激(后果) 之前
学习的发生 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行为后果影响随后的行为 的匹配
个人、行为与环境之间的交互决定关系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一、社会认知理论
2、学习和表现 班杜拉将新的学习与习得行为的表现区分开 来,强调知识的获得(学习)与基于知识的 可观察的表现(行为表现)是两种不同的过 程。人所知道的比所表现出来的多。 充气娃娃实验 p146 学习者是否把从观察中习得的行为表现出来, 依赖于很多因素。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强化程式的分类 P140
.
扇贝原理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三、行为的学习
(一)新行为的塑造 塑造: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达到目标。 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行为”,他采取连 续接近的方法,对趋向于所要塑造的反应的 方向不断给予强化,直到引出所需要的新行 为。
(即经典性条件作用)和反应型条件作用(操作 性条件作用)。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是根据斯金纳用自己发明的 一种学习装置“斯金纳箱” 做的经典实验提出来 的。
.
斯金纳箱 skinner box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过程
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形成
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与两个基本原则相 联系: ▪ 任何反应如果紧随强化刺激,该反应具有重 复出现的趋向 ▪ 任何能够提高操作反应率的刺激都是强化刺 激。
例子
学生将课堂与教师的热 学生回答问题后,受到表 情联结在一起,于是课 扬,于是回答问题的次数 堂能引发出积极的情绪 增加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一、社会认知理论
1、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 交互决定论认为,个人、环境和行为是相互影
响、彼此联系的。三者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当 时的环境和行为的性质。
性条件作用而习得的。
.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一、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桑代克根据其迷笼实验的结果提出了联结主义 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这种刺激 -反应联结,这种联结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 程而自动形成的,不需要以观念作中介。
鉴于对动物和人的研究结果存在相似性,桑代 克坚持用这一基本的学习原理来解释各种复杂 的学习。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 条件刺激叫做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 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担保, 不论他们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我都可 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任何一种人物---医 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强盗或者乞丐 。”----------华生
.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二、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论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无需观念 作媒介)
人和动物遵循同样的学习律 学习的过程是通过盲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
.
第二节 联结主义理论
二、桑代克的学习律
准备律
指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学习者有准备而又 给以活动就感到满意,有准备而不活动则感到烦恼,学 习者无准备而强制活动也感到烦恼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二、华生的行为主义
学习就是以一种刺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条件 作用的过程。
人类出生时只有几个反射(如打喷嚏、膝跳反 射等)和情绪反应(如惧、爱、怒等)
所有其他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立新的刺激--反应(S-R)联结而形成的。
.
华生的恐惧形成实验
11个月大的婴儿艾波特刚开始接触一个中性刺激小老鼠,艾波特毫 无害怕的表现,似乎想用手去触摸它。然后老鼠出现后,紧接着就出现 用铁锤敲击一段钢轨发出的使婴儿害怕的响声(无条件刺激US),经过 3次结合,单独出现小老鼠也会引起艾波特的害怕与防御的行为反应,6 次结合后,被试的反应更加强烈。
.
中性刺激成为条件刺激后,可作为无条件刺激, 另一个中性刺激与其反复结合,可形成新的条件 作用。
在一级条件作用基础上建立二级条件作用,在二 级条件作用基础上建立三级条件作用。
.
第一节 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6、第一信号系统与第二信号系统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的条件刺激叫 做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
特定的行为; (2)学生通过自我监视,记录行为的成绩,持续记
录他们以多大频率和在多大程度上参与了某些活 动,如此,可以有效地训练学生监视自己的行为。
.
第四节 社会学习理论及行为主义新进展
三、行为主义新进展
2、自我言语 个体的内在言语影响认知和引导行为。有些儿童
以不当的方式行动,是受到不当的自我言语的影 响,因此,引入比较适当的自我言语,行为就能 改变。
一级强化物:食物、水、安全、温暖,满足人和动 物的基本生理需要
二级强化物:评定等级、衣服、钱币(可买来一级 强化物),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 复联合,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
对教师来讲,可供使用的大部分强化物都是二级 强化物(代币制)
.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
普雷马克原理:
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 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欢的活动。 这一原则有时也叫做祖母的法则:首先做我要你 做的事情,然后才可以做你想做的事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