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C加工工艺流程
(1) 工序间加工余量的选择原则 采用最小加工余量原则,以求缩短加
工时间,降低零件的加工费用。 但是各个工序应有充分的加工余量,
特别是最后的工序。
(2)在选择加工余量时,还应考虑的情况
由于零件的大小不同,切削力、内应力引起的变形也会有差异, 工件大,变形增加,加工余量相应地应大一些。
零件热处理时引起变形,应适当增大加工余量。
? 合理选取刀具的起刀点、切入和切出点及 刀具的切入和切出方式,保证刀具切入和 切出的平稳性。
? 位置精度要求高的孔系零件的加工应避免机床 反向间隙的带入而影响孔的位置精度;
? 复杂曲面零件的加工应根据零件的实际形状、 精度要求、加工效率等多种因素来确定是行切 还是环切,是等距切削还是等高切削的加工路 线等。
加工方法、装夹方式和工艺装备的刚性可能引起的零件变形,过大 的加工余量会由于切削力增大引起零件的变化。
(3)确定加工余量的方法
查表法: 经验估算法: 分析计算法
3)进给路线的确定
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且效率要高。 尽可能加工路线最短,减少空行程时间和换刀次数,
提高生产率。减少零件的变形; 尽量使数值点计算方便,缩短编程工作时间。 合理选择铣削方式,以提高零件的加工质量。
? 保证加工过程的安全性,避免刀具与非加工面 的干涉。
பைடு நூலகம்
3.4 零件安装与夹具选择
尽量选择通用夹具、组合夹具,能使零件 一次装夹中完成全部加工面的加工,并尽 可能使零件的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重合, 以减少定位误差。一般在模具加工中采用平口 虎钳或压板为多。
装夹迅速方便及定位准确,以减少辅助时间。
零件安装时,应注意夹紧力的作用点和方向, 尽量使切削力的方向与夹紧力方向一致。
CNC加工工艺流程
报告人:杨文 日期:2012/05/05 荣阳铝业(中国)有限公司CNC加工二处
项目3 数控铣削加工工艺分析
3.1 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3.2 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的 确定 3.3 工艺设计 3.4 零件安装与夹具选择 3.5 对刀点的确定 3.6 刀具的选择 3.7 切削用量的选择
两平面之间的尺寸),表面粗糙度(或Ra值)可达 6.3μm ~25μm 。
经粗、精铣的平面,尺寸精度可达 IT8~IT10级, 表面粗糙度Ra值可达 1.6μm~6.3μm。
(3)孔的加工方法选择
? 1)加工精度为 IT9级:
?
……
? 2) 加工精度为IT8级:
?
……
? 3)加工精度为 IT7级:
3.1 零件图样的工艺分析 1)零件图样尺寸标注应符合编程的方便
2)零件轮廓结构的几何元素条件应充分
3)零件所要求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应 能否得到保证
4)零件内轮廓和外形轮廓的几何类型和 尺寸是否统
5)零件的工艺结构设计能否采用较 大直径的刀具进行加工
6)零件铣削面的槽底圆角半径或底板与缘 板相交处的圆角半径r不宜太大
值的计算。 6. 尽量使加工过程中进刀或退刀的路线最短,并便于换刀。
为了加工方便,一般选取工件编程原点为对刀点。 对刀点不仅是程序的起点,往往也是程序的终点。 通常,采用绝对坐标系来检验对刀点距机床原点坐标值来检验对 刀的精度。 对刀点找正的正确度直接影响加工精度,找正方法的选择根据零 件几何形状和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来确定。一般有些企业为了提高 找正精度或减少找正时间,常采用光学或电子式寻边器来进行找 正。
3.6 刀具的选择
数控加工刀具从结构上可分为:
1. 整体式;
2. 镶嵌式,它可以分为焊接式和机夹式。机 夹式根据刀体结构不同,又分为可转位和 不转位两种;
S?2
H
(2 R
?
H
)
?
R
?
?
?
式中,当被加工零件的曲面在ab段内是凸的时候 取“+”号,是凹的时候取“-”号。
3.3 工艺设计
1)工序的划分 2)加工余量的选择 3)进给路线的确定
(1)按先面后孔的原则划分工序
1)工
序
的
划
(2)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
分
的
方
法
(3)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
2)加工余量的选择
夹具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使零件在切削 过程中切削平稳,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
3.5 对刀点的确定
对刀点 ,即程 序的起 点,是 数控加 工时刀 具相对 工件运 动的起 点。
编程原点
Y0 Y1
Z1 Z0
机床原点
X1 对刀点 X0
在数控编程时对刀点选择应考虑以下几点:
1. 使不程序编程简单。 2. 对刀点在数控机床上容易找正。 3. 引起的加工误差最小。 4. 加工过程中便于检查。 5. 尽量于零件的设计基准或定位基准重合。应便于对刀点的坐标
7)保证基准统一原则
8)考虑零件的变形情况
3.2 加工方法选择及加工方案的确定
1)加工方法选择
(1)机床的选择 平面轮廓零件的轮廓多由直线、圆弧和曲线组成,
一般在两坐标联动的数控铣床上加工;具有三维曲面轮 廓的零件,多采用三坐标或三坐标以上联动的数控铣床 。
(2)粗、精加工的选择 经粗铣的平面,尺寸精度可达 IT11~IT13级(指
2)加工方案确定
确定加工方案时,首先应根据主要 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的 要求,初步确定为达到这些要求 所需要的加工方法,即精加工的 方法,再确定从毛坯到最终成形 的加工方案。
行 距 的 计 算
如图(3-2)所示,球头刀半径为R,零件曲面上曲 率半径为ρ,行距为S,加工后曲面表面残留高度 为H。则有:
③ 直径在M25 mm以上的螺纹,可采用镗刀片镗 削加工或采用圆弧插补( G02或G03)指令来完 成。
综上:
加上方法的选择原则为: 在保证加工表面
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提 高加工效率。
由于获得同一级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的加工方 法一般有许多,因而在实际选择时,要结合 零件的形状、尺寸和热处理要求全面考虑。 此外,还应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的要求,以 及工厂的生产设备等实际情况。
?
……
? 4)孔精度要求较低且孔径较大时,可采用立铣刀粗铣 →精铣加工方案。
?
……
? 5)有同轴度要求的小孔,须采用饶平端面→打中心孔 →钻→半精镗→孔口倒角→精镗(或 铰)加工方案。
……
(4 )螺纹的加工
① 直径在M5mm~M20mm之间的螺纹,通常 采用攻螺纹的方法加工。
② 直径在M6 mm以下的螺纹,在数控机床上完成 底孔加工后, 通过其他手段来完成攻螺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