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ppt课件
政治经济学
1
教材: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第三版
2
导论
学科性质:属于理论经济学。 学科地位:在经济学的各门科学中
居于基础性学科的地位,是经济学 科类和工商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须 学习掌握的基础理论课程 。
3
本章教学重点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研究任务 政治经济学研究内容 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 学习政治经济学目的
广义的生产关系就是指包括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
17
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四环节的 关系
生产——起点; 消费——终点; 分配、交换——中间环节。 生产起主导作用,决定分配、交
换、消费的对象;性质;水平。 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也起到
反作用。
18
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
就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建立 的诸方面的经济关系的总和。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不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 着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19
研究生产关系必须强调以下两点:
第一,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 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对立统一体。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 作用于生产力。
表示他的研究突破了家庭和庭园范围, 开始研究整个社会经济问题。
9
17世纪中叶,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诞生,完成于19世 纪初。 “真正的现代经济科学,只是当理论研究从 流通过程转向生产过程的时候才开始。”
威廉•配第
亚当•斯密
大卫•李嘉图
主要贡献: 研究重点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提出
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但他们把资本主义
问。
12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适应19世纪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 争的需要,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 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批判和继承以及同 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战斗中产生的。马 克思和恩格斯在以《资本论》为代表的一 系列的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展现了他们的经 济思想。
1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方面
20
第二,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 系上层建筑
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 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它相适应的 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 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有反作用。
因此研究生产关系还必须联系上层建筑。
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揭 露和批判,阐明了制度变更的必然 性,另一方面也结合对资本主义经 济制度的分析,对社会化商品经济 的运行和发展的规律进行了最深刻 的揭示和卓越的研究。因此,马克 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制度论,也是 运行论。
14
(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1.物质资料的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2.生产力基本要素 (1) 劳动者: 具有劳动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
4
一、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
(一)“经济”的含义 在古代典籍中“经济”一
词,指“经邦济世”、“经 国济民” 。 现代语言中 对 “经济”一词有多种理解:
5
近代和现代“经济”一词,大致有如 下几种含义:
节约、精打细算
个人生活的用度 生产和再生产活动
一个国家国民经济部门 或总体的简称
6
在西方文献中,最先使用“经济”一 词的是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在他的 《经济论》一书中,首次用“经济”一 词,意指家庭管理。亚里士多德《政治 学》中的“经济”也是研究家务,即奴隶 主经济问题。
动者。 (2)劳动对象:是指人们把自己的劳动加于其
上的一切东西,也就是劳动加工的对象。 (3)劳动资料(或劳动手段): 是人们用来
影响或改变劳动对象的一切物质资料。
15
16
3.生产关系
人们在物质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 互关系。 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生产关系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结 成的人和人的关系,如企业中厂长、经 理、工程技术人员、工人等之间的关系。
25
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 就是运用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
和否定之否定规律,来分析经济现象和 经济过程的矛盾运动及其发展变化过程, 从而揭示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的本质及 其发展运动的本质。 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自 己的方法论基础。
7
(二)经济学:研究经济的学 问。
色诺芬《经济论》 指 家庭管理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经济”是研究家务,即奴
隶主经济问题。
8
(三)政治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 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与发展而 逐渐形成的。
最早提出“政治经济学”概念的 是1
7
世纪法国重商主义代表蒙克莱
田: 《献给国王和王后的政治经济学》
21
总结
人的劳动
生产力
劳动对象
生
生产资料
产
劳动资料
方
式
经济基础
生产关系
社会形态
上层建筑
22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 务—揭示经济运动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 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 体现着经济过程的必然趋势。
任何经济规律都具有客观性。
23
经济规律的类型
1)一切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2)几个社会共有的经济规律 3)某个社会独有的经济规律 在某个社会中决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
制度看作永恒的制度。
10
到了19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 阶级斗争开始尖锐化,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
庸俗经济学便产生了。 代表人物;
11
经济学家们的著作:
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 西斯蒙第《政治经济学新原理》 马 尔萨斯《政治经济学原理》 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纲要》 麦克库洛赫《政治经济学原理》 萨伊《政治经济学概论》 李斯特《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萨缪尔逊《经济学》 加上“政治”并不意味研究的对象是政治
展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决 定着该社会形态生产发展的性质和发展 方向的起主导作用的经济规律叫基本的 经济规律。
24
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第一章 商品和货币 第二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 资本积累和再生产 第四章 资本循环与周转 第五章 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与流通 第六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第七章 银行资本与银行利润 第八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九章 垄断资本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