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对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影响陈 延(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泉州362021)摘 要: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独具魅力并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家。

他的早期创作比较明显地受到了日本自然主义的影响,这充分体现在其作品中的自叙传色彩,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以及富有日本传统 物之哀 韵味的感伤情绪上。

同时,郁达夫又超越了日本自然主义非社会的狭隘的自我世界,发出了对社会、时代的呐喊。

关键词:郁达夫;早期创作;日本自然主义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398(2004)02-0109-06郁达夫是我国现代文坛上才华横溢的著名作家,他的忧郁而感伤的气质,率真而细腻的文笔,使他具有一种独特的魅力。

郁达夫的文学创作受到外国文学的影响是比较复杂的,俄、德、英、法、日等国的艺术思潮都对他的创作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日本自然主义在郁达夫创作个性的形成中也占有一席之地。

日本的自然主义文学是在欧洲(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的。

左拉的理论和莫泊桑的创作给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直接而深刻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被日本学者誉为 日本近代文学的确定和同义语 [1],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它虽没有产生西方自然主义文学那样强劲的文学思潮,但日本作家从模仿到消化、吸收,再达到成熟,形成了一种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主义文学。

1908年岛村抱月在 文艺上的自然主义 一文中,从描写方法、态度角度将日本文坛上的自然主义分为两类:一是 纯客观的 写实的 本来自然主义 ;二是 主观插入的 解释的 印象派自然主义 [2]。

前者是由西方输入的左拉式自然主义,后者则是在此基础之上,经过日本化了的自然主义,这种在日本文化和文学的土壤上形成的自然主义,最终走上了 私小说 这一自己独特的发展道路。

田山花袋曾这样说: 在日本的文学中,没有象西方文学中那样的反抗性的积极性,但值得一看的是,日本怎样地把自然主义变成了日本主义的自然主义。

日收稿日期:2003-02-26作者简介:陈延(1971-),女,江苏常州人,华侨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从事日本文学研究。

本自然主义以及由此孕育出来的私小说,虽然是在西方文学的刺激下产生的,但又极具日本的独特性。

正是它独具的特色对郁达夫早期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郁达夫的早期创作,受到日本自然主义,特别是私小说创作手法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经历和独特的气质相关。

郁达夫一出生就罩上了 悲剧 的阴影,三岁丧父,仅与寡母相依为命,经济拮据,十二岁时因无钱买皮鞋而母子抱头痛哭。

童年的经历,使他形成了孤僻内向的性格和多愁善感的气质。

郁达夫早在14岁时,情窦已经萌动,其自传之四 水样的春愁 有详细的描述。

而青年时代感情上的失落,更加深了他对生活悲剧性的认识。

郁达夫赴日留学之际正值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盛行,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反对封建道德的思想特征和强烈的自我意识,引起他强烈的共鸣。

而他的个人经历、忧郁的气质及创作个性也促使他倾向自然主义。

据说在留学期间,郁达夫甚至有 每天于读小说之暇,大半就在咖啡馆里找女孩子喝酒 [3](179)的沉湎酒色生活的体验。

这正如郁达夫所说的: 自然主义派文人丑恶暴露论,富于刺激性的社会主义两性观,凡这些问题,一时竟如潮水似的杀到了东京,而我这一个灵魂洁白,生性孤傲,感情脆弱,主意不坚的异乡游子,便成了这洪潮的泡沫,两重三重地受到了推挤、涡旋、淹没与消沉。

[4]另外,郁达夫赴日本留学所选的专业是经济学,受到了严格的自然科学研究方法训练,在他从事文学创作时,也多喜爱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观察人生,观察社会,而这点,正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基本方法。

忧郁悲哀的情绪构成了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总体氛围,并以之与西方自然主义区别开来。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在作品中表露出人生体验中的各种复杂的情绪,使作品蒙上一层感伤、忧郁、迷惘、悲观的主观情调。

这种悲观、忧伤的基调符合日本民族传统的 物之哀 审美意识,这并不是西方自然主义所提倡、所具有的,而是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特征。

郁达夫作品中的感伤情调,也与日本文学 物之哀 的传统相契合。

郁达夫颇为欣赏日本古典文学,对和歌、俳句的评价很高,认为和歌 只有清清淡淡,疏疏落落的几句,就把乾坤古今的一切的情感都包括得纤屑不遗了 。

而俳句 又专以情韵取长 , 短短的一句 , 你若细嚼反刍起来,会经年累月地使你如吃橄榄,越吃越有味。

[5]他还翻译过14世纪的随笔名作 徒然草 ,而且特别喜爱 源氏物语 。

物之哀 是日本固有的文学精神,以 古今和歌集 为例,其中就有着 物之哀 的精华所在。

如藤原俊成在 长秋咏藻 俊成家集 中歌曰:会于左大将之家,受作歌,即成恋歌一首。

不识恋之苦,何谓人生乐。

物之哀 者,诚如此中所言。

而 徒然草 关于 物之哀 的叙述是最为有名的: 四季变幻,事物各殊,良多趣味。

世人皆言 物之哀者以秋为胜 。

此亦有理,然更扰人心绪者,春之景也。

本居宣长提出了 源氏物语 的本质是 物之哀 这一著名的 物之哀论 ,更站在读者的立场,提出了读 源氏物语 就在 知物之哀 这一论点。

[6]本居宣长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想要了解日本文学,就必须 知物之哀 。

可以说,郁达夫在吟味日本古典文学的同时,和日本近代的自然主义文学家一样,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日本传统的 物之哀 的影响。

郁达夫早期创作的自然主义倾向,与日本自然主义 主观浪漫化 的特色相统一。

西方自然主义是对浪漫主义的反动,左拉就认为: 浪漫主义不曾适应永恒的事物,只是患思乡病,怀念着一个旧秩序和一声战斗的号角,于是在自然主义面前就崩溃了。

[7]而日本自然主义是浪漫主义的延续和发展,自然主义的中坚作家大多来自浪漫主义队伍。

评论家生田长江将日本自然主义的本质规定为 个人主义的自我主义的近代思想 [8]。

日本自然主义的核心作家岛崎藤村就曾经作为浪漫主义抒情诗人而活跃于文坛。

他的诗将日本传统诗歌的格调与西方浪漫诗歌的格调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充满浪漫主义的诗情。

下面是藤村的诗 旅途 节选,诗中抒发了作者迷茫、感伤的情绪: 也许我现在是走投无路,我恋慕这无路的荒野。

思绪烦乱的我啊,徘徊在这陆奥国的宫城原野。

宫城原野啊,我心灵的归宿!这日影稀薄、枯草遍地的荒野啊,我烦乱而炽热的心灵却感到无比的喜悦。

日本的浪漫主义还未能形成一种文学理论体系,在刚刚兴起不久便夭折了,紧接其后的自然主义承担起了它尚未完成的 确立自我,唤醒自我 的历史使命。

日本自然主义作家一方面采取了客观的写实手法,另一方面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这种日本自然主义的创作方法,对于具有浪漫主义精神的郁达夫是容易接受的。

郁达夫的小说创作,不讲究曲折的情节和周致的构思,而是充满激情、直抒胸臆。

他在 忏余独白 中写到了创作 沉沦 的感受: 我只觉得不得不写,又觉得只能照那么地写,什么技巧不技巧,词句不词句,都一概不管,正如人到了痛苦的时候,不得不叫一声一样,又哪能顾得这叫出来的一声,是低音还是高音?或者和那些在旁吹打着的乐器之音和恰不和恰呢?二日本自然主义是在西方自然主义的启发和刺激下发展起来的,缺乏坚实的自然科学根底。

他们所追求的 真 不是科学意义上纯客观的 真 ,而是追求个人感情的真实,即 作为真正的自然派的精神,就是要作内面的写实 [9]。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者田山花袋在其长篇三部曲之一 生 中以生母的死为中心,描绘了自己年轻时的没有希望的、阴郁沉闷的生活。

特别细致地刻划出妻子和婆母、小姨以及在母亲身边成长的孩子们之间不可调和的感情。

花袋在描绘自己的母亲死前所干的种种丑恶行为时,也曾经感慨地说: 夹在实际、道德、艺术之间,感到非常苦恼。

花袋写这一作品的目的据说是要 抓住人生中生气勃勃的某一片断,从那些当作不道德而受到蔑视、当作丑恶而被舍弃的境界中,来观察那种真实的、正确的内心世界 。

[10]这种自叙传的写作手法、大胆的自我告白及暴露现实的悲哀,对郁达夫的早期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热衷于描写作家的身边琐事和心境,主人公往往就是作者自己,作品是作者人生经验的真实表现。

对此郁达夫深有同感,他常说: 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

以藤村的小说 春 为例。

作品写于藤村三十六岁的时候,描述的是作者二十一岁至二十四岁,即藤村从关西流浪回来到仙台东北学院当教师这一时期的事件。

作品中的人物原型是实际存在的。

现将主要人物的真实姓名列举如下:[11](99)岸本舍吉 岛崎藤村青木骏 北村透谷市川仙太 平田秃木菅时三郎 户川秋骨足立 马场孤蝶冈见 哥哥 星野天知冈见 弟弟 星野夕影福富 上田敏受到日本自然主义影响的郁达夫同样将笔触伸向自我经验世界,展示自己的真实经历。

他的早期小说几乎无一例外地是自叙传。

郁达夫曾说: 我觉得作者的生活,应该和作者的艺术紧紧抱在一块 。

[2](181)他小说中的人物, 于质夫 、 文朴 、 伊人 、 他 、 我 ,不仅与作家的生活经历、身份地位相似,就是性格、气质和思想感情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他自己的真实写照。

例如郁达夫的代表作 沉沦 ,其中虽不排除夸张和虚构,主人公 他 的性格也与现实中的作者有一定的距离,但可以说:它基本是以郁达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为素材写成的。

证据之一是地点一致:郁达夫留学日本,在东京预科毕业后去的地方是名古屋;而 沉沦 第4章以后各章中出现的地名,也都是名古屋的真实地名。

证据之二是经历一致:作品第3章中以插叙形式介绍了 他 到名古屋之前的经历,而这基本也就是郁达夫本人的简历。

证据之三是作品中叙述的很多事件的发生时间与作者的实际经历基本一致。

证据之四是情绪上的一致。

沉沦 写的是 他 初到名古屋前两年的事,而从同一时期的家信中我们不难看出现实中孤寂苦闷的郁达夫与作品中那个哀叹 自家的弟兄尚且如此,何况他人呢 的 他 ,是有亲缘的。

[12]日本自然主义文学作家还认为只有通过自我告白的行文方式,才能实现内面的写实才能达至真正的文学意义上的 真 。

正如岛村抱月所主张的 摒弃一切虚假,忘却一切矫饰,痛切地凝视自己的现状,尔后真实地把它告白出来 [13]。

田山花袋的代表作 棉被 ,对日本自然主义文学的发展方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棉被 的情节并不复杂,主人公竹中时雄是一个不为文坛所承认的中年小说家,他应女弟子横山芳子求学的要求,收她作了私塾弟子。

后来发现芳子常和同志社学生田中秀夫往来,非常嫉妒并从中干涉他们的关系。

最后让芳子的父母把芳子领回了故乡。

作者在小说中以赤裸裸的笔法,不加伪装,不加掩饰,将一个中年男子追求年轻女性的体验告白出来。

这种彻底尊重事实,不怕把隐藏在自己心里的东西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创作手法,在当时使许多人深受感动。

郁达夫在小说中也采用了这种自我告白的叙事方式,如 沉沦 、 茑萝行 、 青烟 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