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生命科学导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
生命科学导论
英文名称
IntroductiontoLifeSciences
课程编号
开课学期
第、第二学期
学分/周学时
1学分/2学时每周
课程类型
全校性非生物类本科生通识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
先修课程
选用教材
主要参考书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1■课程性质:
“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是面向全校理、工科非生物类专业和文科类专业一年级本科生的通识素质教育类选修课程。
2■教学方式、目的和任务:
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授课,既学生班级(教室)以及配备的研究生助教固定不动,而主讲教师在各个班级轮流转的方式。课后布置1~2个思考题让学生完成。
本课程在注重让学生掌握生命科学概况的基础上,让学生重点了解该学科取得的最新成就及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已解决了哪些制约人类和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当前的热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充分了解生命科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现代生命科学观,坚强学识能力和科学文化素质的协调发展,由
2学时
第5讲
社会生物学与繁殖对策
社会生物学和动物仃为学的基本概念;繁殖仃为的社会生物学理论及其分析问题的方法;简介一些动物的社会行为,重点了解动物社会的繁殖行为。
2学时
第6讲
遗传的基本规律,遗传病的主要类型、遗传特征
2学时
遗传病与优生学
及常见遗传病的主要症状;遗传病的诊断和基因治疗方法;优生的原理和主要措施。
基因的概念,基因学说的发展过程及基因工程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现代基因技术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学时
第3讲
致病微生物与传性疾病
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由致病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的基本规律,常见传染性疾病的主要症状和预防措施;目前对人类健康和生命产生危害的几种传染病。
2学时
第4讲
营养与健康
人体所需的主要吕养素及其功能;食物的吕养价值和平衡膳食的调配原则。大学生阶段的营养需要和膳食特点,如何合理膳食才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
2教师分组并以专题讲座形式进行教学:根据最近几年厦门大学每学期"生命科学导论”选课学生人数多在500人左右的特点,将学生分为4~5个大班,进行大班教学。根据教师从事的学科领域及其特长,由2~3位教师组合为一个专题组,将课程的内容合并为10~12专题(根据当时的热点问题确定具体的讲座题目)进行授课。专题讲座形式的优点主要表现在:时间紧凑、主题明确、内容集中,能够保证信息的传达。课堂教学中依然采用由我们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生命科学导论》教材,并采用每个专题组制作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生物技术如何改变人类生活并促进人类社会进步。
2学时
第10讲
生物伦理与社会决策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的安全性和生物伦理问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如何正确看待和决策转基因食品、人类基因组计划、生殖性和治疗性克隆、干细胞研究、生物武器等新技术,树立正确的科技道德观。
2学时
第11讲
4多种形式的实验教学: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验中,我们还特意安排一些让学生自主设计的实验内容,如生物浸提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此外,采取尽可能多地走出实验室,带学生到野外进行实地考察的方式教学,如进行湿地鸟类观察、海滨无脊椎动物采集和观察等,加深学生认识和提高学习的兴趣。
2)
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图文并茂和动画演示。现代的教育技术手段使得单位教学时间内的信息量大、网上资源丰富并使知识的获得和更新速度加快。
科学技术与科研文化——生
命科学领域中的科研文化浅议
文化的基本概念,技术与文化的关系,解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技术的发展对进步文明的作用。目前的科研文化状况。
2学时
、考核方式:
笔试,开卷考试
此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促进知识迁移、学科交叉和培养创新思维。
3•实践性教学(生命科学导论配套选修课程):
目的和要求:
通过实验课,使学生加深对生命科学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知识的兴趣,并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有所了解。掌握一些生命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技术。
内容和安排:
实验课程为选修课程,利用周末时间安排实验课。实验课1.5学分,根据非生物类专
业学生的特点,设置实验和实习的主要内容如下:
1)微生物学a.土壤放线菌的筛选;
b.污水大肠杆菌的含量测定;
c.各种生物浸提液对细菌的抑制作用(可自我设计)。
2)生物化学a.淀粉制备;
b.酪蛋白制备。
3)植物学a.水稻苗缺素实验(可自我设计);
b.果蔬农药残留分析。
4)动物细胞a.脂肪肝细胞观察;
b.乙肝两对半检测。
5)分子生物学转基因细菌的蓝白筛选。
6)野外观察野外鸟类观察、滨海滩涂底栖动物采集和观察和校园植物观察。
二教学基本要求
1)
1分层次教学:“生命科学导论”课程涉及理科、工科与文科众多专业。考虑到学生
的知识背景和学生的特点,我们在教学上将理、工科非生物专业类学生和文科类学生的授课时间分别安排在不同的学期进行,并在授课内容设置上做适当的处理。
3)
上课认真听讲,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并应结合教师课堂讲述内容,查阅相关资料。
三、主要内容及学时安排
章/节/讲
主要内容
学时安排
第1讲
细胞与细胞工程——细胞的
衰老与死亡
细胞的基本结构特征。动物和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干细胞研究的意义及其应用前
^景。
2学时
第2讲
基因与基因工程——基因技
术与人类社会
3改革考试方法:为了达到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其思维创新和客观判断事物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基本知识的普及,我们将考试重点放在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素质养成等方面进行考核,客观题仅占考试内容的小部分。即客观题占40%(基本知识掌握),主观简答题占60%(思维创新和分析生命科学领域重大新闻事件的能力)。这样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并让学生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第7讲
生物多样性与环境保护—
转基因作物与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生物多样性的现状、与人类的关系及影响生物多样性的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2学时
第8讲
种群生态学与人口问题
种群生态学的概念和种群数量变动的基本规律;人口数量变动的生物学原因、规律以及有关的一些社会学规律。
2学时
第9讲
生物技术在医药和农业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