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伪狂犬病的诊断及防治
摘要:猪伪狂犬病没有特征性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变化,所以对该病的诊断必须采用实验室诊断方法进行确诊。
本病目前无特效治疗药物,对感染发病猪可注射猪伪狂犬病高免血清,对断奶仔猪有明显效果,同时应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可减少死亡率。
关键词:猪;伪狂犬病;诊断;防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12-0187-2
随着规模化、工厂化养猪生产的发展,伪狂犬病有扩大蔓延的趋势,在家畜中以猪的发病率较高,其中成年猪症状轻微很少发生死亡。
仔猪发病率高,病死率可达40%~60%,而初生仔猪多为急性致死性经过,具有明显的神经症状,死亡率几乎100%。
1 流行病学
猪、牛、绵羊、狗、鼠等动物易自然发病,截止目前未证实人可发生本病,但有人感染的少数报道。
已经发病的病猪、隐性猪以及带毒鼠类是该病主要的传染源。
2 临床症状
本病潜伏期平均为3~6天,很少超过10天,猪的临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有很大差异。
成年猪一般为隐性感染,若有症状也很轻微,易于恢复。
临床上表现出持续发热、萎靡不振、部分病猪呕吐、咳嗽,大约6天左右可以恢复正常。
孕猪感染此病后,可发生流产、
产死胎、木乃伊胎等。
尤其是处于妊娠初期,可于感染后20天左右发生流产;处于妊娠后期的母猪,胎儿死于子宫内引起流产。
流产和死产的发生率可达50%左右。
新产的仔猪或4周龄以下的仔猪最易感染猪伪狂犬病,而且病情极严重,经常发生大批量死亡。
常见为突然发病,测量体温41℃以上,精神极度萎顿,浑身发抖,运动失调,抽搐,呕吐,腹泻,少数能康复。
死亡率可达40%~60%[1]。
3 剖检变化
死于本病的猪剖检看不到特征性的病变。
可见呼吸道、胃肠粘膜有充血、出血和水肿。
鼻腔出血,气管常有泡沫状液体,扁桃体、喉头水肿、肺局部水肿,肠系膜淋巴结和下颌淋巴结充血、肿大、出血。
肾肿大,外面布满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肝脏轻度肿大,颜色变浅有粟粒大和片状黄色坏死灶。
心脏冠状沟有黄色水肿,心内膜以出血为主。
小肠粘膜呈现卡他性炎症,内部含有黄色稀便,大肠粘膜呈现点状出血,有黄色稀便。
脑和脑膜严重出血、充血、脑脊液增多。
组织学的病变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表现中枢神经系统呈弥散性非化脓性脑膜炎及神经节炎,胶质细胞坏死[2]。
4 实验室诊断
4.1 显微镜检查
采取病死猪脑组织、心、肝、肺、淋巴结、染色镜检,显微镜检查均未发现细菌。
4.2 动物接种试验
取可疑病死病例的脑组织1份,加9份生理盐水制成旋液,同时每毫升加青链霉素各500~1000国际单位,置4℃冰箱中12~24小时以1500转/分钟离心沉淀15分钟,取上清液接种家兔,每只皮下或肌肉注射1毫升,接种24小时后表现有发热,脉搏呼吸加快,精神沉郁。
注射局部出现奇痒,家兔不断啃咬局部,直至皮破血流。
严重者可出现角弓反张在地上翻滚。
4~6小时后病兔衰竭,倒卧于地,痉挛,呼吸困难而致死亡。
但需要指出的是,在很难做出确切诊断时可以用兔做动物实验能够确诊为猪伪狂犬病。
4.3 血清学诊断
用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病毒室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病毒致敏乳胶抗原。
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稀释液作对照。
先取病猪的耳静脉血液、标准阳性血清、标准阴性血清、稀释液各一滴,滴于玻片上,各加乳胶抗原一滴,用牙签混匀,搅拌1~2分钟。
全血滴加抗原后三分钟内全部乳胶凝集,颗粒聚于液滴边缘,液体完全透明与阳性对照血清表现一致。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实验室诊断,可诊断猪为伪狂犬病[3]。
5 伪狂犬病的防治
5.1 预防免疫
用猪伪狂犬病活疫苗对猪场全部猪只进行紧急预防注射。
5.2 对症治疗
高免血清和病愈后的猪的血液对仔猪预防有一定效果。
本病无特效疗法。
发病初期应用高免血清和病愈猪的血液有一定效果。
应
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喂猪和对症疗法可降低死亡,同时用黄芪多糖中药制剂配合治疗效果较好[4]。
5.3 感染猪场的处理
本病使用抗生素能减少继发感染,为避免重复感染可以清群。
通过清群接着要进行彻底的清洗和消毒。
再用已知无伪狂犬病的猪重新组群。
另一个方法是:把断奶仔猪和育肥猪转移到另一个位置,再用活苗对能繁母猪进行免疫接种,反复对圈舍及周围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
一段时间后用鉴别试验进行测试,淘汰野毒性的母猪。
重复测试2次至所有母猪均为阴性。
5.4 无此病猪场的防治方法
在疫区即使无此病发生的猪场,防治是必须作为管理常规的重要特点。
5.5 制订免疫计划
由于母猪伪狂犬病血清学调查显示其阳性率太高;淘汰阳性猪就显得不太实际,只有通过免疫注射伪狂犬病疫苗来防治。
后备公母猪在170日龄免疫1次,公猪每年3月、9月各免疫一次,此外引种猪经检疫无病后接种免疫1次[5]。
需注意的是妊娠母猪虽经预防注射,但效果不是太理想,只有通过下一个妊娠周期后才全部停止。
5.6 改善饲养管理
将发病母猪及仔猪隔离饲养,病死猪一律深埋。
淘汰病猪和阳性猪产出的死胎和胎衣及时捡出深埋。
5.7 消毒灭鼠
坚持每天带猪消毒1次,地面用石灰消毒。
加大环境卫生消毒。
做好病死猪的粪便消毒工作,加强人员,车辆,用具消毒。
引进种猪要加强检疫,对种猪来源场的疫情要有充分的了解,杜绝引种带来的疫情。
全场灭鼠。
参考文献
[1] 薛会明,常维毅,王振辉.动物预防兽医学.第一版.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187-188.
[2] 康健初.湖南畜牧兽医学huuan 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 veterinary medicine,2000,112-154.
[3] 孙广力,杨本,魏萍,李书华.黑龙江畜牧兽医学.第4版.哈尔滨农业出版社,2002,236-256.
[4] 孙广力,孙刚,李书华.畜牧兽医科技信息.chinese
journal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medicine,2001,136-140.
[5] 程宏.猪业科学第3版.长沙农科出版社,2000,321-335.
网络出版时间:2013-2-19 14:28:12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cms/detail/22.1186.s.20130219.1428.001.ht 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