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间美术—剪纸艺术[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民间美术—剪纸艺术[初中美术教案设计]

美术教案设计
课题: 剪纸艺术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对象: 七年级
设计理念:
剪纸是我国民间美术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创作者大都是农民和农村妇女,题材也与农村生活密切相关,如丰硕的果实、田园生活、花鸟虫鱼等。

民间剪纸取材广泛、形象生动活泼,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这一领域的设置是让学生了解民间剪纸艺术美,发扬我国民族、民间优秀的艺术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并使这种兴趣与精神转化成持久的情感与态度。

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最具特色、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艺术形式之一。

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每逢节日、婚礼,人们都用剪纸这种朴实的艺术形态表达情感。

人们用它作为迎春、喜庆的装饰品,还广适应用到刺绣、印染、陶瓷等工艺中。

"剪纸"新颖易学,灵活省时,适宜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操作.对动手能力差、对剪纸知识的掌握较少的中学生来说,指导学生尝试简单的剪纸练习。

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尝试体验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提高审美意识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
通过对剪纸的学习,学生能了解剪纸的文化、表现形式及用途,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并尝试简单剪纸创作。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展示课件,较全面的学习剪纸的特点、表现形式及用途,培养学生对中国民间美术作品的初步的欣赏能力。

提高平面图形的想象与编辑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和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从中体验和品位剪
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

2006年5月20日,剪纸艺术经国务院批准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9月30日,中国剪纸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兼委员会的审批列入第四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 剪纸的艺术特点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作者大多出于乡村妇女和民间艺人之手,由于他(她)们以现实生活中的见闻事物作题材,对物象观察,全凭纯朴的感情与直觉的印象为基础,因此形成剪纸艺术具有单纯、简洁、明快、朴实、富装饰性的特点。

(三)剪纸艺术的表现形式多样:
剪纸的艺术形式多样具体大致可分为:单色剪纸、复色剪纸。

1.单色剪纸
单色剪纸就是用一种单一颜色的纸张来剪制作的剪纸作品。

2. 复色剪纸,又称为彩色剪纸。

是以数张彩纸分剪后剪拼贴成图;或以白纸依稿剪成,再染填上各种颜色;或先剪成主版,衬以白纸后再染填上各种颜色。

细分可为:
(1)衬色类,先用单色剪纸的方法剪做成图,再以彩纸为衬
(2)套色类,以单色剪纸的方法剪成主版和次版的形象,再另剪色纸贴裱在主版需要的部位上;或将画稿所需的各色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沿稿线以次剪成,择取一张为主版,贴裱在衬底上,再将其余的部分添贴在主版之上。

(3)拼色类,即分别用色纸剪成各部分形象,再依图样贴裱在衬纸上;或见各色纸重叠在一起钉牢,再依稿剪成,吻拼于衬纸上。

(4)染色类,即用易于浸渍的白纸或浅色纸剪成各种形象,再逐次染成所需的颜色;或先将纸染色,再剪成形象。

(5)填色类,即先用黑色纸或深色纸剪出主版,裱贴在白纸上,再依稿填涂各种颜色;或用白纸剪成主题形象,裱贴后再填染所需颜色;也有先填色而后剪做的
(四)剪纸的表现技法:阴刻、阳刻、综合刻
1.阳刻:以线为主,把造型的线留住,其他部分剪去,并且线线相连,还要把形留住,开以外的剪去称为正形。

2.阴刻:以块为主,把图形的线剪去,线线相断,并把形剪空,称为负形。

3.阴阳刻:阳刻与阴刻的结合。

(五)剪纸的制作工具:剪刀(刻刀),纸张,铅笔。

(六)试一试,展示蝴蝶照片,请同学们以照片中的蝴蝶为题材,发挥想象,设计一副对折剪纸作品。

(画出黑白稿即可)
(七)拓展练习(想一想)
你能以团花的布局形式设计一副剪纸作品吗?(作为课后作业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以上学习了剪纸的一般常识,民间剪纸是劳动人民为了满足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而创造,应用和流传的一种艺术样式。

体现了人类艺术最基本的审美观念和精神品质,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生活情趣。

剪纸艺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的,我们要从中吸取营养,多看,多想、多动手,一定会创作出好作品。

五:剪纸欣赏:
多媒体可见播放剪纸作品
课题(板书设计)
民间艺术——剪纸
一、剪纸的定义
二、剪纸的艺术特点:单纯、明快、简朴、朴实、富装饰性。

三、剪纸的分类:
单色,复色
四、剪纸的表现形式:
1.阳刻
2阴刻
3、综合刻。

相关主题